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治本药方
中国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进入了“深水区”,如何把握宏观经济走势,注重增强发展后劲;如何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如何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和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制订中国经济发展策略时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把要“治表”更要“治本”的治理经济的“药方”,看成是李克强总理这一阐述的一种通俗说法或形象比喻。
中国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进入了“深水区”,如何把握宏观经济走势,注重增强发展后劲;如何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如何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和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制订中国经济发展策略时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
前几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和建议。在专家和企业家发言后,李克强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开局,这有利于稳定各方面预期。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形势相当复杂。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要增强预见性,善于在纷繁变化中寻找规律性、倾向性的东西,这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有了预见性,企业和社会就能更合理地配置资源,适时作出决策;政府也能够心中有数,谋定而后动,既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又可以做到处变不惊、及时和从容应对。(2013年4月14日 新华网)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以“对症下药”的比例来说明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后劲的问题,他所阐述的关于中国经济的改革的策略既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李总理指出:针对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要对症下药,开出的每一剂“药方”,既能够治表、更能够治本。这从根本上讲还得靠改革,通过改革固本培元、增强经济发展的元气。
我们注意到,关于在当前经济改革如何处理好“治表”与“治本”的辩证关系,李总理从宏观政策的把握和政策措施的推行两方面作了分析。他强调,把握宏观政策,既要站稳脚跟,更要着眼升级。他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远近结合,在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
不难看出,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认识很务实,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思路非常清晰,其管理策略具有宏观视野,解决深层经济矛盾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管理经济的办法更具科学性。“远近结合”,速度与效益兼顾,短期效应与长期发展相统一,而其主旨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其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这表现出政府管理经济的民本思想。
对于经济政策的出台和管理措施的推行,李克强总理强调,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既要对解决当前问题有针对性,更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即使必须要出台一些临时性的措施,也要注意不能给今后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发展设置障碍。要注重形成能够长期有效的、对增强发展后劲管用的制度安排,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同上)
中国民众高兴地看到,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满月”已表现出执着于大力推进改革,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信心、毅力和清晰的战略思路。所推出的一些政策措施,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努力在为长远的发展“垫底子”。早在3月27日,李克强就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重要领域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价格改革等方面均作出部署。
4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有分析认为,这是新一届政府以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先导拉开了新的农业改革序幕。其实,新一届政府主政以来,迎来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较好形势,畜牧业生产也稳定增长。据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根据全国9万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0%,早稻和双季晚稻基本持平,中稻和一季晚稻增长1.6%;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长4.1%。只有大豆和棉花的意向种植面积略有些下降。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占87.2%。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87万吨,同比增长2.6%。
4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行。会议指出,实行“营改增”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这次国会议所决定的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包括扩大地区试点和扩大行业试点。据分析,“营改增”在地区方面扩大试点将有利于解决因局部地区试点导致的政策差异和税收征管风险等问题;而在行业方面扩大试点将有利于更全面地总结经验,为服务行业更大范围地纳入征收增值税做好准备。“营改增”试点扩大,在探索出政策差异和税收征管风险的解决办法后,将逐步在全国推行。“营改增”试点的扩大既是针对当前我国税收体制存在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所导致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改革措施,同时也为长远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机制,以激发企业活力,利用收税政策帮助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以不断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此前,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在限购区域、限购住房类型、购房资格审查等方面,按统一要求完善限购措施。进入4月份,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地“国五条”实施细则纷纷出台,贯彻了“国五条”中提出的“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调控原则。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关于当前房地房价格上涨过快采取的有效调控措施,而且,据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一季度房地产发展状况,说明“国五条”调控措施的出台是正确的,及时的。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1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4.0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35.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为下降13.6%;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24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9%,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加快5.4和13.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61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0%,降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扩大18.1和2.5个百分点。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房产调控措施已有一些成效,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距离调控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房产调控任重而道远,“国五条”的推出和在各地的“落地”非常及时,这一调控政策不仅针对当前房价过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措施,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虽然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增速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实体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实体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减少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和信贷迅速增长的风险方面也不及预期等。当前遇到的复杂和尖锐的问题不少,除房价过高之外,还有国企改革的艰难问题,城镇化发展中缺乏产业支撑、资金瓶颈、规划滞后、人才短缺、劳力剩余等问题,影子银行贷款所带来的风险等等,这都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政策措施来解决,而所出台的政策又不能只顾短期效应,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特别注重其为长远发展“垫底子”,也就是说,治理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既要能够“治表”,又要能够“治本”。这也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在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所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要能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持续释放出更大的红利,有利于打造好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总之,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新一届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使国民经济的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在这“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特别要注意远近结合,速度与效益兼顾,短期效应与长期发展相统一的发展策略,所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既能治表又能治本,做到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促进经济转型,切实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其实,3月27日至29日,李克强在江苏、上海考察调研时详细阐述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五大路径,即:一要立足内需,面向世界,深耕亚太;二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三要体现在就业和收入上,要重视服务业;第四,环境资源约束问题是躲不开的坎;第五,要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靠开放促改革。或许,我们可以把要“治表”更要“治本”的治理经济的“药方”,看成是李克强总理这一阐述的一种通俗说法或形象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