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或将再现融资潮
3月27日晚间,中国平安260亿元可转债发行计划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准。这是保险行业A股上市公司首次发行具有次级属性的可转债,也是中国证监会继民生银行发行200亿元A股可转债之后,再次核准的可转债融资方案。
本报记者 康民
3月27日晚间,中国平安260亿元可转债发行计划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准。按照中国平安此前的说法,这260亿元预计可以满足整个集团在今后两三年内的偿付能力需要。
这是保险行业A股上市公司首次发行具有次级属性的可转债,也是中国证监会继民生银行发行200亿元A股可转债之后,再次核准的可转债融资方案。
近年来,由于股市长期萎靡不振,资本市场面对再融资,已经有如惊弓之鸟。因此,无论是上市的还是非上市的保险公司,此前大都选择通过股东注资、定向增发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缓解资本金紧张的压力。此次中国平安发行次级可转债,有意无意之间又一次开了中国保险资金运作的先河,其后的跟随者料不在少数。
但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分析,保险业2013年的融资需求很有可能没有2012年那么迫切。
究其原因,一是2012年以来保险投资渠道一步一步全面放开。今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望进入稳定增长期,偿付能力可能随之不再出现“大起大落”的不健康状况。中国保监会的系列投资新政推出后,保险公司得以更加自由、自主地操作,其资产配置将可以更偏重于固定收益及另类资产,股市波动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将随之下降。
原因之二是,2012年底以来,A股市场大幅反弹,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浮亏出现缩小,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抬升,特别是几家上市保险公司,重仓的大盘蓝筹股日益上扬,账面已开始从浮亏转向浮盈,从而有效缓解了偿付压力。
但不能掉以轻心的是,发债只能缓解险企短期的资本饥渴,更长远的偿付能力依然是压在保险行业头上的一座永不消失的大山。根据此次中国平安的大规模融资来看,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都将是保险行业再融资的敏感时期。而中国平安此前的再融资,往往会牵动市场的衰弱神经,引发连锁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