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央行行长“警惕中国”言论遭批
12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被多家西方媒体转载。针对萨努西的言论以及非洲人究竟如何看中国,《环球时报》记者12日随机采访了一些尼国民众。” 近年来,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看到发展机遇。
12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被多家西方媒体转载。该文由尼日利亚央行行长拉米多萨努西撰写,内容是“非洲必须抛弃对中国的浪漫期待”,因为中国“也有可能和昔日的殖民主义列强一样,对非洲采取剥削手段”。文章论调并不新鲜,但因为写文章的人身份“特殊”,因此为西方媒体津津乐道。针对此事,尼日利亚中非关系研究专家奥努纳依朱查尔斯1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非关系的长久健康发展互惠互利,尽管对此说三道四的不和谐声音从未间断过,但期盼借力中国经济腾飞,改变自身贫困和落后面貌,已是广大非洲国家的共识。
萨努西在文章中警告说,非洲“正打开大门,使自己暴露于一种新形式的帝国主义之下”。他写道,“中国从我们这里拿走初级商品,然后把制成品卖给我们。这正是当年殖民主义的实质”。他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有能力采取与西方相同的那种剥削手段的经济巨人”。萨努西呼吁“必须抓住时机,把非洲消费产品的制造业务从中国转移到非洲我不能建议离婚。不过,大家早就应该对这一婚姻合同中的剥削内容进行重审了”。
该文章发表后立即被多家西方媒体转载。《金融时报》等评论说,萨努西是在“直截了当地向北京方面摊牌”,“在非洲现任官员就非洲与中国关系发表的评论中,这番话是最刺耳的言论之一”,“反映了非洲越来越多的高级官员正在转变观点”。
针对萨努西的言论以及非洲人究竟如何看中国,《环球时报》记者12日随机采访了一些尼国民众。在首都阿布贾最大的乌塞农贸市场,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埃玛告诉记者,她们全家都在做与中国的服装贸易。这个市场上出售的日用百货和服装主要来自中国,商品类别齐全,价格低廉,很受当地民众喜爱。做了几年生意,家里盖了房买了车,孩子们能上学,有病可以去医院了。
埃玛的回答只是尼日利亚人对中国感情的小小缩影。《环球时报》记者在阿布贾生活多年,平时在街头或是去农贸集市时,经常遇到当地黑人用汉语打招呼:“喂,哥们,吃了吗?”
近年来,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看到发展机遇。在西非地区从事大理石开采和销售的阿杜库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尼北部地区大理石资源极为丰富,但过去没资金也没技术,开采十分困难。5年前,他在中国广交会上与福建一家大理石加工企业签订了协议,中方出资并派工程师来尼,协助他完善自己的公司。阿杜库已先后开设5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中国的大型机械设备和技术支持人员。公司雇员现已上万,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有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不清楚萨努西激烈的言辞背后是出于什么动机,但实际上,对于西方热衷炒作的“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非洲各国政府是能明辨是非的。本月早些时候,南非总统祖马同样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敦促西方“不要警告非洲国家提防中国的拥抱”,而应反思西方自身的投资战略。祖马表示,西方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存在一个“心理上的问题”,仍倾向于对非洲进行说教。他说,“中国的商业道路是很特殊的,我想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其中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