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更积极货币更稳健助改革深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也说,中国经济增长处于结构性减速期,改善潜在增长率基础因素的工作不会很快见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个目标,所以调控政策的空间相对变窄。
不出意料,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出乎意料,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这一政策组合加上了新的数字约束:拟安排财政赤字1 .2万亿元,广义货币M 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方人士认为,一边是创历史新高的财政赤字,一边是比去年降低一个百分点的M 2增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预示着,今年调控政策将在大基调不变的前提下进行预调微调,旨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更好地改善民生,同时为改革的继续推进腾挪空间。
有空间
赤字增幅较大但赤字率不高
从经济增长目标来看,2013年为7.5%左右,与去年一致。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点评说“经济增长目标其实是综合性目标,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新变化。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期,两位数高增长已告一段落,世界经济延续低迷态势,7.5%左右的目标是实事求是的。”
同样的增长目标后面,却是不一样的财政安排。今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30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1000亿元。
之所以要扩大财政赤字,首先是为了保证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受国内外经济影响,我国财政一方面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支出不减,这需要增发国债和地方债,保持一定的财政扩张力度。
不过这并不会带来过多的政府债务压力。从绝对值看,赤字1.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不过,衡量财政风险的赤字率为2%左右,在近十年中处于中等略高水平,依然在警戒线3%以内。“今年财政赤字比去年增加4000亿元,达到1.2万亿元,但是G D P也在按7.5%的速度增长,所以即使2%的比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是非常好的财政状况。”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其次是要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呈现前落后高态势,是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结果,但能否成为整个经济企稳回升、进入新一轮周期上升的标志,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因为经济环境和增长基础并未根本改善,也不稳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也说,中国经济增长处于结构性减速期,改善潜在增长率基础因素的工作不会很快见效。今年的经济增长要比去年好,还将取决于信贷、投资能否保持合理的增长。因为“消费增长总体是稳定的,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另外,国际市场看起来比去年好。但美国减赤问题悬而未决可能会引发不稳定预期。”
财政赤字增加同样是为了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一串数字目标,包括: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保障房新开工630万套;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这些,都需要财政的支持。
压空间
M 2降速防物价过快上涨
相比去年增长14%目标,M 2今年有一个百分点的落差,是3年来的最低值。这意味更注重发挥稳健货币政策效果,今年货币政策既适当调节流动性,也显现审慎指向,释放出控物价的信号。
尽管2013年的物价目标定为3 .5%左右,比去年低了0 .5个百分点,但是考虑到去年物价实际同比仅增长2 .6%,如果今年的目标与最终结果基本一致,那么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无疑将大于去年“今年的通货膨胀压力肯定要比去年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预测,就月度走势来看,2013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下半年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将是猪肉价格的触底回升。
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也将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2013年国际上存在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美欧日央行多次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后期将会对中国的进口价格有所拉升,同时货币的扩张也会引起全球的通胀,对有较强物价国际联动性的中国也存在上扬压力。
国内稳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同样会增加物价上行的潜在风险。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助理研究员余慧倩表示,目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在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在全球流动性重回宽松轨道的背景下,央行继续释放流动性可能会加大未来通胀压力。
鉴于物价上涨压力,有预测认为今年货币政策将逐渐收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有一个较低的、温和的通货膨胀率是央行的首要目标。
余永定认为,从今年的方向来讲,货币政策和去年相比应该是逐渐向偏紧的方向来调。因为中国的经济周期和物价压力都在往上走,这个时候就应该向偏紧的方向收。但是力度到底有多大,还需要继续观察,现在很难做出非常明确的解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说,当前有人担心货币投放过多导致物价上涨过快,从这两个月的货币供给来看,需求确实是增加的。但是现在还不到收紧银根的时候,因为通货膨胀率还在理想范围内,而且当前的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信贷的支撑。
腾空间
“一升一降”助力改革深化
拟安排财政赤字增加4000亿元,M 2预期增长目标降低一个百分点。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为继续深化改革腾挪空间。
之所以为了达到与去年同样的增长目标,选择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分析认为,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宏观调控空间收窄。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个目标,所以调控政策的空间相对变窄。结构性减税将是2013年宏观调控的“主阵地”,因为进行结构性减税既可以避免伤害经济结构调整,又可以避免货币供给量增加,拉高物价。
更大的原因则可能是要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腾挪出空间。“2012年我国的财政赤字是8000亿元,占G D P的1.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是最健康的。在这个前提下,考虑到国际形势,特别是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考虑到民生支出的刚性,也考虑到改革的需要,按照中央的方针统筹兼顾,提出了今年的财政安排。”朱光耀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也说,宏观调控应该是为了熨平经济波动的波峰,拉长经济运行的周期,宏观调控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区分权宜之计和长远之策。权宜之计是应急之需,长远之策就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改革方向。在采取任何权益之计的时候,不要为长远之策增加体制性、机制性的阻碍。
张曙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结构失衡,体制扭曲,增长方式失当,经济效率降低,长期稳定发展受到威胁,而不是短期稳增长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弦就不该绷得太紧,增长速度也不能太快,就需要牺牲一点时间和速度来换取一定的空间和机会,进行经济的调整和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