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中国“债务经济”的风险将逐步上升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数据,2011年初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总水平约10.7万亿;2011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7.2万亿元,两者相加形成约18万亿的总体政府性债务。正如安邦在《2013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中所预测,2013年中国“债务经济”的风险将逐步上升。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新的特点,依靠大量的负债来支持投资和经济增长,这种负债经营既在地方经济中有明显体现,也表现在中央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如高铁),表现为超前投资、负债投资。可以称之为“债务经济”模式。这种依靠大量的债务来透支发展的特点,在市场和企业层面也有明显体现,表现为企业债务增多,而且常常与地方政府相关连。在我们看来,“债务经济”是中国经济未来将面对的中长期风险。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在2012年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时曾表示,在中国,发展是硬道理,但未来的发展速度将遭遇债务和管理的夹击。陈功认为,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债务经济,持续不了10年,债务早晚会转变成为通胀。但中国当前的形势不能不发展,如果发展模式又不变化,结果只能是债上加债,加大“债务经济”的负担。
“债务经济”与通货膨胀也有关系。2012年全年CPI同比涨幅为2.6%,与前一年的5.4%相比明显回落,顺利实现了低于4%的通胀控制目标。这种“低通胀”的结果让很多政策部门松了一口气。但在安邦研究人员来看,中国2012年的低通胀水平与中国经济的局部“冻结”有关,如果以“调控”来冻结经济,那么通胀指标就不用太担心。然而,中国显然不能长期冻结经济。如果要放开经济,而模式又不变,债务经济能走多远就是个问题。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数据,2011年初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总水平约10.7万亿;2011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7.2万亿元,两者相加形成约18万亿的总体政府性债务。18万亿的政府债务占2011年的GDP比重约38%左右。仅就这个数据而言,要比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水平要低得多,如日本目前政府性债务占GDP比重180%,德国政府性债务占GDP比重为83.2%,2012年末美国联邦债务占GDP的比重约70%,而中国的政府性债务比例只有约38%。
不过,政府性债务比例低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正如安邦此前的分析,如果考虑到中国减债的弹性空间,尤其是看债务与政府开支的比较,中国的债务问题令人担忧。比如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总量11.37万亿元来计算,中国政府性债务与政府开支相比高达154%,这意味着政府债务对政府支出的依赖性极高。如果把债务扩大到公共债务,同时考虑到中国政府的各种隐性负债,中国的实际债务情况比比一般认为的更高。正如陈功此前所强调,中国未来10年的最大危险就是债务经济。
在2013年,中国“债务经济”的模式并不会缓解。首先,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在不断增大。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但支出增长却不能放缓。2012年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约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同比增长7.7%,地方本级收入同比增长16.3%。在前11个月,中国GDP增速降了2个百分点,但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了18.6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1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这比2011年的同比增速22.6%已下降了一半!
财政增长在放缓,财政支出增速却在加快,2012年,全国财政支出12.4万亿元,增长14.1%,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行政支出等刚性支出去不断增加。尤其是对地方政府,很多产业发展要求地方资金配套,这逼得各地不断在融资渠道上去“创新”。在过去的模式下,财政压力很容易转化成政府债务。比如,海南省今年准备大建高速公路网,但钱从何来是个大问题。为解决融资难,海南很自然地转向土地、转向政府负债。安邦研究团队很担心的是,一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普遍再走向土地和负债模式,“债务经济”模式的风险将会显著加大。
“债务经济”对中国不是会在短期爆发的风险,但这种模式的风险已经现实地表现出来。正如安邦在《2013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中所预测,2013年中国“债务经济”的风险将逐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