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应抓住差异化政策机会
刘书艳 |2013-01-09 13:511009
2012年已离我们而去,2013年徐徐展开,虽然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等大方略已定,但在具体的政策和做法上并未完全明确,还有很大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表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
2012年已离我们而去,2013年徐徐展开,虽然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等大方略已定,但在具体的政策和做法上并未完全明确,还有很大探索和创新的空间。那么,新的一年中,各地应该如何克服空前的财政压力?如何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寻找并抓住机遇?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中找到发展抓手?
就上述问题有关专家指出:这些问题相信都是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实际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透露出的一些区域动向,更值得中西部地区予以高度关注。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表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同时李克强进一步强调,中国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有安邦财经研究院专家表示,李克强此番讲话颇值得关注,暗含了未来的政策趋势。最重要的是,他强调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对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扩大内需是国家战略,也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在过去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基本都是东部地区领跑,由于经济总量的差距,东部地区在事实上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地区,其结果是,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官方统计,2011年中部、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19.2%,合计占比不到40%。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外需增长显著放缓的背景下,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普遍放缓,增长潜力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落后地区的建设、缩小区域差异,反而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空间。据官方媒体2011年的数据,以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为3900美元估算(这比李克强所说的数据要高),如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提高2011年的全国平均水平,初步估算结果是,全国GDP将增加7.5万亿元。如果以李克强掌握的去除了水分的数据为基数,缩小中西部差距带来的增长空间将会更大。
专家认为,在中央新领导层的政策盘子中,缩小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有着比过去更重要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河北考察时所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结合十八大强调的社会主义道路来看,完全可以认为,消除贫困、减小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这既是中国新领导层重要的经济目标,更是重要的政治目标。
为了实现缩小区域、城乡差异的政经目标,今后中央政府将会面向中西部地区出台更多政策,或是在经济政策目标、发展目标等方面,更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从经济发展来看,尤其要强调的是,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将会是一个重点。新型城镇化作为新一届政府要打的一张经济“王牌”,在不同区域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在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多意味着转型和升级;而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多意味着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有理由相信,在投资、城乡统筹、环保、节能降耗、土地政策、产业转移等各个方面,中央不会在全国实行“一刀切”政策,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得到更多差异化的政策。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应该争取并抓住获得差异化政策的机会。
就上述问题有关专家指出:这些问题相信都是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实际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透露出的一些区域动向,更值得中西部地区予以高度关注。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表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同时李克强进一步强调,中国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有安邦财经研究院专家表示,李克强此番讲话颇值得关注,暗含了未来的政策趋势。最重要的是,他强调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对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扩大内需是国家战略,也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在过去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基本都是东部地区领跑,由于经济总量的差距,东部地区在事实上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地区,其结果是,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官方统计,2011年中部、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19.2%,合计占比不到40%。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外需增长显著放缓的背景下,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普遍放缓,增长潜力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落后地区的建设、缩小区域差异,反而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空间。据官方媒体2011年的数据,以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为3900美元估算(这比李克强所说的数据要高),如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提高2011年的全国平均水平,初步估算结果是,全国GDP将增加7.5万亿元。如果以李克强掌握的去除了水分的数据为基数,缩小中西部差距带来的增长空间将会更大。
专家认为,在中央新领导层的政策盘子中,缩小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有着比过去更重要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河北考察时所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结合十八大强调的社会主义道路来看,完全可以认为,消除贫困、减小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这既是中国新领导层重要的经济目标,更是重要的政治目标。
为了实现缩小区域、城乡差异的政经目标,今后中央政府将会面向中西部地区出台更多政策,或是在经济政策目标、发展目标等方面,更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从经济发展来看,尤其要强调的是,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将会是一个重点。新型城镇化作为新一届政府要打的一张经济“王牌”,在不同区域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在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多意味着转型和升级;而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多意味着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有理由相信,在投资、城乡统筹、环保、节能降耗、土地政策、产业转移等各个方面,中央不会在全国实行“一刀切”政策,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得到更多差异化的政策。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应该争取并抓住获得差异化政策的机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