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数据“缩水”外汇市场质疑声四起
与百度快照类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分钟刷新一次的即时价格及成交量数据,对银行间市场外汇、债券、衍生品交易员而言,都有预判市场走向的作用。当前不同程度被金融机构所使用的十几种数据与资讯平台的背后,但凡涉及中国银行间市场外汇、债券等交易的,其唯一合法的源数据提供方,正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与百度快照类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分钟刷新一次的即时价格及成交量数据,对银行间市场外汇、债券、衍生品交易员而言,都有预判市场走向的作用。但国庆节刚过,交易员发现很多数据已看不到了。
证券时报记者对国内几家银行、券商、基金以及货币经纪公司交易员了解后得知,当前商业银行本币团队使用的均为“中国银行间本币交易系统”,外币债券、衍生品团队等主要使用彭博交易系统,外汇业务等则更多使用汤森路透的系统。券商、基金等的研究人士一般还会使用万得、北方之星等资讯软件。
当前不同程度被金融机构所使用的十几种数据与资讯平台的背后,但凡涉及中国银行间市场外汇、债券等交易的,其唯一合法的源数据提供方,正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实际上,今年9月28日交易中心在其“中国货币网”官网上,已发布了《关于银行间市场信息数据使用的有关通知》。通知称,交易中心将于2012年10月10日起对通过信息商发布的信息产品进行调整,与所有的信息商统一签署新的授权协议。证券时报记者发现,通知并未提示交易信息公开程度的具体变化。
上海某机构货币交易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接触海量的资讯和交易数据,对每一笔资金拆借交易都要进行反复的“讨价还价”,与菜场的卖菜阿姨并无差别。但国庆节后发现即时的成交量数据“不翼而飞”,各个期限均显示为00.00,只有在收盘后才可看到日内总成交量。
另一位交易员则告诉记者,债券现券的双边报价明细,现在也无法查看,因为栏目被取消了。同时,日内报价数据仅允许查看最近1个月内的。
这一变化对市场交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数据的细化程度被减弱,而且及时性也受到较大影响。对此,上述货币交易员表示,质押式回购的价格及成交量变化,可以洞悉当前市场机构对某个期限资金的需求情况,进而反映整体市场对于资金供求甚至货币政策等的预期。
除此以外,市场中偶尔出现的“资金对倒”,以前通过即时数据的异动很快就可以发觉,但现在却完全无从得知。据了解,每逢年末,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都会进行相关成交量排名,因此也有一些人会进行虚假的快速资金对倒,并不形成真实成交,但会在即时量上反映出来。
不可否认,财经媒体的监督职责也将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去年8月15日发生的一笔7天期回购5000亿元的“乌龙指”事件,就是证券时报记者紧盯“快照”数据抓住的。媒体的“火眼”一旦失去,机构之间的违规行为会不会愈加严重?据了解,类似这样的乌龙事件,往往会令当事双方交易员及相关部门颇为难堪,并有可能影响其所在机构的市场声誉。
外汇交易中心该公告还称,10月10日起将在中国货币网陆续公布新授权信息商的名单及授权范围。请各市场会员及成员通过正规途径合法获取并使用信息产品,以免陷入法律风险。
对于交易数据品种减少、授权门槛及价格的提高,也有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的质疑称,外汇交易中心作为全国债券、外汇信息的主要发布渠道,其职能应当主要是维护市场的稳定、提供基本信息服务,应当厘清行政事业和经营事业之间的界限,不宜强化盈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