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矿权正当时
继出现零交易周后,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已经连续两周仅一笔交易。权威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是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第一大进口国,但中国在海外成功的矿产投资一直微不足道。
继出现零交易周后,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已经连续两周仅一笔交易。上周(8月6日—10日)总成交1笔16.5万吨的铁矿石,总成交额1.98亿美元。
然而,相较于铁矿石现货市场的悲观情绪,中国矿企对于海外投资收购矿权则暗流涌动。无论是大中型矿产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显示了在海外矿产行业投资的竞争能力以及获得成果。
来自普华永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境内企业间的并购交易以及大金额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活动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海外并购交易刷新纪录达到207宗,同比增长10%;交易总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不过,专家指出,中国海外投资矿业的实际效益还没发挥作用,而且很多矿权是高价收购,在遭遇经济波动期,风险也加大了。
中国矿企海外并购困难重重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并不顺利。
权威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是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第一大进口国,但中国在海外成功的矿产投资一直微不足道。
昨日,一位长期关注矿业投资的人士为记者盘点了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矿企海外并购的案例,发现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五矿集团拟以60亿加元收购加拿大铜和锌生产商,但遭到加拿大方面反对,交易搁浅。随后又曝出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的案例。去年紫金矿业(601899,股吧)谋求收购澳矿,迟迟未获政府批准。
“直到2011年12月,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矿企的项目投入实质性运作,才使得中国企业对海外购矿重拾信心,并为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资源性项目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上述人士说。
昨日,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林士俊对记者说,铁矿石业在国际上被三大巨头垄断。国企因为体制及国外政府保护等原因,收购海外矿企被审批通过的概率很小,而民企相对来说比国企灵活一些。
“尤其是这两年,我省对民企也采取鼓励"走出去"的政策,加上目前整个市场对钢铁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国企和民企都是逐利的企业,这对于民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动力。因此民企才会比国企在收购案上相对成功一些。
林士俊表示,中国矿企在海外铁矿石的并购中频频受阻,表明阻力依然是很大的。钢铁行业是一个国家产能平衡和消费者的平衡,国家前两年大量发展经济,搞建设,对于钢铁的需求很大,而等到扩大需求后,现在就是到一个产能过剩的阶段。而另外市场的需求也不高。
最好的收购时机,风险也大增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国矿企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参与国际铁矿石资源分配,争夺全球铁矿石的话语权,就能有效制衡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三大供应商“巨无霸”。
昨日,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金通博士对记者说,现在铁矿石收购确实是一个好机会,遭遇欧债危机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太好,现在收购起来会相对便宜一些。
“但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现在是人家经营不好,你收购过来有什么办法起死回生呢?现在中国和以前不同,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不明朗。”金通说,所以关键要看收购过来有没有价值。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近年来中国海外市场的矿业投资状况来看,真正发挥作用的屈指可数。
“因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项目本身需要大量投资外,行业周期性波动、政策变化,还有劳工、环保等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等,都会增加投资成本,而这个数目远远大于评估值。海外矿山投资就像一个抽血机一样,原来预评估的投资额可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翻好几倍。”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在他们眼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了“烫手山芋”。
林士俊说,现在产量增长,价格下降,确实是一个并购的不错契机,“只是目前央企遭遇一定的瓶颈,一些海外企业看到是央企收购,可能提一些隐性条件。”
金通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情况和四年前收购力拓的情况是不同的,“现在我认为主要是市场的因素。”金通说,“现在靠民营企业收购几个矿山,比例太小,只是杯水车薪。”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有了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中国企业拥有一定的定价权,对抗国际铁矿石价格垄断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央企的资金雄厚,资金有国家撑腰,失败了也不太担心。而民营去收购就要计算,如果收购了几个矿山,能不能脱离国内铁矿石经销商的束缚,上下游整合,使产业链更加稳定一些。”金通说,总体来说,对于民营企业还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