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的发展、影响及如何应对
6月17日希腊大选被市场解读为决定希腊能否留在欧元区的关键。但我们认为,不要期待希腊大选有最终结果。因为自2009年以来,希腊便不断上演政治闹剧。
瑞穗证劵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6月17日希腊大选被市场解读为决定希腊能否留在欧元区的关键。但我们认为,不要期待希腊大选有最终结果。因为自2009年以来,希腊便不断上演政治闹剧。如果重新审视希腊问题,可以发现,过去二十几年(金融危机以前),希腊享受着高增长、并拥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加入欧元区后,融资成本降低更为希腊的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但希腊并没有借此机会进行结构性调整,去工业化的迹象十分明显,出口主要以服务为主,对外依赖程度较强,缺乏实际的竞争力。可以预见,一旦希腊退出欧元区,将很难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防止危机蔓延到西班牙是欧债危机的关键。受希腊危机引发的恐慌情绪影响,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不断攀高,危机大有扩散趋势。但西班牙的问题主要是房地产泡沫,其国债占GDP比重要低于德国,有别于希腊,债务问题不是西班牙问题的关键。另外,欧盟有能力对希腊进行救助。希腊GDP、财政收入均只占欧元区的2%左右,体量较小。况且欧盟每年用于农业补贴的预算都超过500亿欧元,远大于救助希腊不到200亿的赤字成本。当然,未来欧洲央行需要加大力度,值得肯定的是,近日西班牙银行业获得千亿欧元的救援,显示欧元区国际开始联合救助金融体系,及金融一体化的开始。而西班牙也让步接受救助,显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看来,短期内不会有决定性的结果,欧债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情况发生,欧元区经济衰退的格局几乎无法避免。
当然,有必要设想一下希腊一旦退出欧元区可能带来的损失与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充满着不确定因素,也实在难以准确估算。我们将此次危机与1992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2001年阿根廷危机、2008年雷曼倒闭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作对比。可以发现,当前危机与1992年欧洲货币体制危机同样面临如何维持固定汇率体系的挑战,且德国在两轮危机之中强势与不远妥协的表现,也有惊人相似之处。但危机最终以英意两国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为代价,德国最终也面临经济下滑、失业率攀升、汇率升值、出口回落的结局。而同为债务危机,希腊与当年阿根廷的不同之处在于出口结构有异,受益于货币贬值,阿根廷出口基础产品与工业品有所提升。希腊出口则以服务为主,难从货币贬值中收益。对比雷曼倒闭,一旦希腊退出产生连锁反应,必将后果更加严重,毕竟当前政府财力已明显不如当年。
当然,全球经济与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越演越烈,势必会给中国带来出口环境恶化、欧元储备资产缩水、来自欧洲投资减少、银行业风险加大等不利影响。我们认为,应对以上风险,短期内不用过度恐慌,国内外经济疲软之下,政策应转为保增长以应对。而长期来看,促进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是根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