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将至“中国模式”命运难料
任何一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之前都是风雨满城,而在经历2009年各种戏剧性的事件之后,谈判也比任何一年都扑朔迷离。
统一定价的“中国模式”
在本月16日于青岛召开的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主持中国铁矿石价格谈判工作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副秘书长单尚华在发言中提及,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将谋求建立“中国模式”。
中钢协解释“中国模式”有三大要点:一是铁矿石贸易结算时间从过去每年的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改为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二是坚持长期协议、量价互动、量大价优;三是统一价格,不同地区、不同铁矿石品位、不同质量、不同矿山企业分别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一旦确认,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生产企业还是贸易企业,都应执行这个价格,不再分长协价和现货价。
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在今年7月份,中钢协便提出,将在今后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执行“统一价格”,以此为基础形成全新的铁矿石进口模式。
单尚华在会上表示,中国钢厂不强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企业参照中方的价格,但中国钢厂不会盲目跟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企业确定的价格。
单尚华指出,要实行国内统一价格,代理制就必须得到贯彻执行。今后钢铁生产企业进口铁矿石应以自用为目的,钢铁企业的贸易公司对其他钢铁企业销售铁矿石同样要实行代理制。
“盟友”生变
中钢协的信心,与中钢协、宝钢集团和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FortescueMetalsGroupLtd)公司有关。
8月17日,中方与FMG签下低于首发价2%的铁矿石供应协议,被称之为“重大突破”的“中国价格”,也就是单尚华所谓的“统一价格”。FMG提出的附加条件是,中国为其提供约60亿美元的融资,以支持FMG的扩产计划。
不过这样一纸协议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变故。昨日,FMG在给记者发来他们的一则公告中称:“由于9月30日到期的融资计划并没有实现,因此,他们不会兑现在协议中中钢协和宝钢提出的要求。”
对此,单尚华认为,融资与合同是两码事。合同里确实有一条注明“中钢协会积极促使FMG在中国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但仅是“积极促使”,而非承诺。
在过去的几年里,FMG频频向中国示好,产品全部供给中国40家钢厂,多次表达未来仍将全数供应的决心。因此,在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中,FMG被树以“中方盟友”的角色。
其实,早在中方将FMG树为“盟友”示范,并给予“优先谈判”的特殊地位,希望其在2010年度谈判有所作为时,FMG依然保持头脑清醒,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福雷斯特称:“FMG不是任何人棋盘中的棋子。”
“中国模式”内外交困
联合金属分析师张艳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实现“统一价格”的难度不小,主要原因是“中国模式”的实质就是要取消现货市场。
而记者在采访国内的不少钢铁公司时发现,现货矿是他们的主要货源,尤其是一些规模小的企业。根据“我的钢铁”的估计,目前市场上现货矿的份额已经超过长协矿。
张艳玲认为,从单纯的供求关系而言,如果要取消现货矿,势必会造成“统一价格”的上升。
除了现实的原因,竞争对手也正在抛出他们的定价机制,必和必拓等公司就力倡指数化定价。据澳洲媒体报道,消息人士透露,必和必拓正在同一家中国大型钢铁企业洽谈铁矿石指数化定价协议。
所谓指数化定价,是指供需双方签订铁矿石采购合同时并不确定价格,最后的执行价格是按照货物到港前5个工作日的指数平均价格来定价。
而这一方案受到中钢协的极力反对。针对国内一些钢铁企业以指数化定价方式进口铁矿石的现象,单尚华近日表示,自明年4月1日起,决不允许以指数化定价进口铁矿石产品,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将取消其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价格谈判更大的压力来自国内。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表示:“中国铁矿石谈判今年不能再吃窝里斗的亏。”而“窝里斗”的症状就是巨量的进口铁矿石。
尽管经济数据回暖,但海关最新的铁矿石进口数据却让人大吃一惊:今年9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6455万吨,较8月份大幅增加1487万吨,增幅达30%,再次刷新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月度记录。
到10月中旬左右,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达7300万吨。而力拓10月14日也表示,由于来自中国钢企的庞大需求推动,三季度矿石产量上升到历史高位。三季度铁矿石产量为4750万吨,比去年的4240万吨增加12%,而环比增产5%。力拓当天还把全年计划产量提高7.5%。
有分析师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共有112家,虽然国家有“代理费3%至5%”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关于代理费的规定却成了一纸空文。
倒卖长协矿已经成为不少大型钢铁企业重要的利润输送渠道,如何整治混乱的铁矿石进口局面,这是中钢协多年来没有下好的一盘棋。(记者胡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