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基金经理反思录:两年学费学到什么

2009-10-22 09:581009

在憧憬着重返面值的一天早日到来的时候,回顾这两年,QDII先行者们在投资经验和团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感触和收获真正不少。

  在憧憬着重返面值的一天早日到来的时候,回顾这两年,QDII先行者们在投资经验和团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感触和收获真正不少。

  我们接了最后一棒

  “当时的确是抱着一颗牛市的心出去的,对系统性风险估计不足,所以2008年才会跌那么多。”一位QDII基金经理坦率地承认。

  “那时还预期港股直通车会很快开通,所以对港股过高的估值也没有太在意,建仓都很快,总觉得会有后面的钱接棒,结果是我们接了最后一棒。”该基金经理回忆道。

  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内基金公司海外投资经验的缺乏进一步暴露,亏损程度不断加深,个别QDII基金净值甚至一度跌到3毛钱。反思当时的教训,这位基金经理表示:“一是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金融风暴,二是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对于CDS(信用违约掉期)之类的产品都不了解,导致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比较低。”

  同时,A股投资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对QDII投资产生了影响。“A股是封闭市场,基金经理是一个圈子,机构之间很容易形成合力决定趋势。带着A股投资的烙印,刚做QDII时我们也经常做一些短期操作。但海外市场是开放的,决定因素很多,短期涨跌很难把握,慢慢地我们就将精力专注于选股、行业和宏观研究这些更能创造价值的地方去。”

  正是在这样不断的试错过程中,QDII基金经理投资经验逐渐积累,业绩也开始触底回升。“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QDII基金在仓位控制和换股方面更加灵活,亏损面得到了控制。今年在投资节奏上把握的比较准,特别是在港股投资上,使得QDII基金的业绩明显改善。”晨星基金分析师钟恒表示。截至2009年10月21日,四只QDII基金净值已经全面回升到6毛钱以上,华夏全球更率先回到了8毛钱。

  经验积累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了QDII基金经理更加擅长利用全球配置来规避风险。例如,在去年市场仍存在下行风险时,某QDII基金经理会同时投资一家公司的港股和美股,这样一旦出了问题,可以利用两地不同的开市时间先卖出部分股票。

  与此同时,QDII基金经理们对于海外投资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QDII基金既做仓位,又做行业,还要选股。而海外的共同基金很少做仓位,主要做行业和选股,和基准的偏离也不是特别大。”华夏全球基金经理周全表示。

  但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系统性风险全面暴露,海外共同基金由于坚持高仓位损失惨重,促使周全对仓位策略有了更多的思考:“维持高仓位无法避免系统性风险,但频繁调整仓位又会增加投资风险。因此目前我们的仓位策略是一般情况下维持稳定,在系统性风险很大或者找不到具有估值吸引力的股票时也会灵活调整仓位。这样既能实现价值投资,也有助于保住本金。”

  还是“人”的问题

  总结QDII基金出海两年的教训,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投研团队建设的不完善上。实际上,从监管层正式放行QDII到四家基金公司募资出海,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各公司海外投研团队的搭建都比较仓促,最初一般也就三五个人。

  而实践证明,曾被希望助QDII基金一臂之力的境外投资顾问,与各家基金公司合作的都不是很好。“外方一般希望国内基金公司只做QDII基金的销售渠道,投资的事都交给他们。这显然和监管层放行海外投资的初衷相违背,国内基金公司也不甘心将主动权交给外方。”某QDII基金经理说。

  因此,两年来各只QDII基金都在不断吸纳人才,完善海外投研团队。特别是利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机会,多家基金公司开始在华尔街“招兵买马”。从实际效果看,今年上半年部分QDII基金首次涉足国际市场上的投资级债券,说明其海外投研团队已经吸收了相关的人才。

  不过,钟恒却认为,从海外招募人才增加投研人员数量是一回事,实际效果又是另一回事。“单靠一两个海外回来的基金经理不足以保证基金的业绩,必须要磨合整个团队形成合力才行,毕竟基金经理不可能照顾到全球市场,必须要靠投研团队的支持。”

  全面成熟依然遥远

  尽管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国内基金公司的海外业务和国际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相比仍然差距明显。

  一方面,目前已有的QDII基金基本上都是权益类产品,缺少指数化产品、固定收益产品和另类投资产品。另一方面,这些权益类产品都将很大比例投资于港股,虽然国内基金公司在投资中资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配置产品并不利于国内投资者分散投资。这一现象的背后,又折射出国内基金公司相关人才仍然匮乏。

  从业务结构来说,目前国内基金公司的海外业务还局限于为国内投资者提供QDII产品,还没发展到为境外投资者提供A股投资产品和全球投资产品。

  此外,投资者和媒体也缺乏国际视野,无法为国内基金公司拓展海外业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国内投资者对于QDII基金2008年的巨额亏损怨声载道,媒体也对业绩口诛笔伐。但根据晨星数据,在全球同类型产品中,嘉实海外的排名位居前7%,南方全球位居前21%,两者都战胜了业绩基准。不了解国际市场的情况,导致QDII基金无法得到合理的评价,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2007年的今天,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正式成立,首批四只股票型QDII基金满怀信心地扬帆出海,却在金融风暴中饱受洗礼。两年后的今天,QDII基金经理们对此反思良多。 (记者 余喆)

  上海

  全球股市还有很多机会

  在总结上投亚太优势成立以来的运作心得时,其基金经理表示,“外资券商的研究服务水平总体较高,但分行业和公司看也参差不齐,基金经理对券商提供的信息要有分辨判断能力。”此外,与投资人的沟通也成了上投摩根关注的重点。“基金成立初期明显感到投资者对基金运作模式的理解与实际有落差,我们觉得在股票型基金仓位控制、选时和业绩比较等方面是双方沟通的重点。”上投摩根相关人士表示。与此相应的是,近几个月来,上投摩根QDII的业绩有了急速的提升。

  而交银施罗德环球基金经理郑伟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上半年投资的秘诀就是及时加仓。“事实上,上半年确实是投资海外股市一个较好时机,当时市场正在逐步恢复。我记得大概在4、5月份,我每天早上6:30打开手机,会看到美国股市起码有3到4只配售股票,而且每只配售股大概是在半小时之内就售完,这证明有潜质及价值股票的需求仍然热切,全球股市还将有很多机会。”郑伟辉说。(徐国杰 李良)

  北京

  海外投资应发挥本土优势

  回顾两年来的发展,华夏基金海外投研团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海外投资也提升了华夏基金的国际视野。“公司在投资决策时(包括A股投资决策时)更注重从全球角度出发,投研团队出国实地调研的次数不断增加以掌握一手资料。”而华夏全球的“出海”使华夏基金有了和海外机构交流的共同语言。“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和国际资产管理公司交流更多了,学到了更多的经验。”

  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嘉实海外基金经理李凯也表示,接收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和新加坡的资产管理业务,使得嘉实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与国际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面接轨。(余喆)

  深圳

  那是一段惨痛的经历

  “没想到刚出海就遇上了全球的金融风暴。”面对出师未捷的尴尬,南方国际业务部丁晨说,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每个市场都在劫难逃,道琼斯指数从最高点14166点最低跌至6470点,国内QDII基金经理最喜欢的香港市场恒生指数也从3万点最低跌至10676点。

  那是一段惨痛的经历。全球市场的暴挫让QDII基金也难以幸免。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QDII基金的净值开始慢慢反弹。

  “从QDII基金出海的两年来看,除了个案以外,应该说没有发生大的风险。”丁晨说。她感觉到对于QDII基金的监管政策越来越明确、清晰和具有连续性,整个QDII基金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她的话也得到了另外一位QDII基金经理的认同,“这说明这两年QDII基金的出海闯荡为今后QDII基金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立QDII基金参与全球投资是不可变更的大趋势。”(易非)

0
标签:QDII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海外市场震荡加剧 QDII集体蛰伏待良机

2009-03-04 10:06
1440

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提速 QDII扩容谁是赢家?

2018-05-18 15:41
55439

QDII逆袭:集体跑赢业绩基准

2013-08-01 15:27
4449

第二批QDII出海“发令枪”打响

2009-12-09 13:50
1148

QDII基金“咸鱼”已翻身?

2009-11-04 13:26
1176

QDII配置新动向

2016-11-17 23:23
417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