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贸易融资的“珠联璧合”
在上周挖财金融科技周报中,一则关于区块链贸易融资的新闻引起了小编的注意:2018年8月,全球金融巨头渣打银行宣布正在与制造业巨头西门子的金融部门合作,开展一项试点计划,为区块链的贸易融资提供银行担保。
来源:挖财研究院
在上周挖财金融科技周报中,一则关于区块链贸易融资的新闻引起了小编的注意:2018年8月,全球金融巨头渣打银行宣布正在与制造业巨头西门子的金融部门合作,开展一项试点计划,为区块链的贸易融资提供银行担保。这项工作由数字分类账公司TradeIX提供应用层,旨在将传统的纸张密集型流程转移到使用智能合约,从头到尾完全实行数字化银行担保。而据本周9月5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在深圳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接近该项目人士表示,该公司参与了贸易金融区块链等项目的开发。该机构已开展包括湾区贸易融资平台等项目的一系列研发工作,9月4日,“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深圳正式上线试运行。以上两条博人眼球的新闻引发了小编的思考——区块链贸易融资为何能受到国际国内的重视和青睐?目前在人们区块链贸易金融领域已经做了哪些探索?贸易金融领域究竟有哪些痛点急需解决?区块链技术到底怎样与贸易融资实践相结合?
– 区块链+贸易融资的国际国内探索 –
小编通过研究发现,渣打银行和我国央行并非首次进行“区块链+贸易融资”的尝试,事实上,全球各金融机构也都已经开始了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的建设,以及进行了相关业务的落地和扩展:2016年9月,英国巴克莱银行率先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全球首笔出口贸易结算交易。该笔贸易金额为10万美元,出口商品是爱来兰农场出产的芝士和黄油,进口商则是位于离岸群岛塞舌尔的贸易商Seychelles Trading Company。此次巴克莱银行实质是利用了区块链技术完成信用证下的电子交单,而开证、审单、融资、提货等与传统流程一致;
2017年1月,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比利时银行、法国Natixis银行、荷兰合作银行、法国业兴银行以及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等七大银行和其余各大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简称MoU),将目光瞄准了贸易融资的更大市场,意在布鲁塞尔开发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集贸易融资和供应链作用为一体的平台;2017年5月,香港金管局、汇丰银行、中国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和渣打银行及德勤共同发起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涉及业务包括借贷、信用证、保理、出口信贷和保险等。通过区块链技术平台,实现数据等相关流程的统一,增加流程效率、透明性和安全性,有效降低欺诈风险;2017年10月,IBM与多个国家的银行机构合作开发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Batavia,帮助银行及其客户将目前手动的纸质贸易融资流程自动化;2018年2月,R3与贸易融资技术供应商 TradeIX 及一些主要银行公开表示,其合作开发的 Marco Polo 贸易融资平台已经进入试点阶段;2018年3月,9家马来西亚银行则联合宣布,正利用区块链技术研发贸易融资应用程序;2018年5月14日,汇丰银行官方向外宣布,已经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全球首笔贸易融资交易,成功为食品和农业巨头嘉吉集团(Cargill)出具一份信用证。汇丰这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贸易结算中,不仅实现了无纸化,且大大缩短交易时间,将是银行提高效率、减少数万亿美元国际贸易融资失误的重大举措。2018年5月份以来,国内五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陆续公开2017年经营和业绩报告。总体来看,中农工建交均已开始了区块链项目的研发工作,个别项目皆已上线运营,且主要应用到扶贫、金融欺诈、贸易金融、数字票据等场景中。
– 贸易融资领域诸多痛点亟待解决 –
贸易融资是银行对公业务的主要板块,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因其具有自偿性、单笔数额小、交易链条长、纸质化单据多、贸易真实性难辨等特点,在实操过程,无论在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是在信任程度上都淤积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痛点。
1、贸易融资手续流程繁琐,时间成本高昂。
因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特点,每一笔贸易融资业务都必须严格核定各项业务凭据,做好客户的各项尽职调查,如果是在货物贸易下,还需了解市场、运输、储存等情况。同时,贸易融资普遍存在单笔金额较小,而总笔数较多的特点,银行相关部门,如信用证、风控等在办理这些业务时,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情报资料的收集、比对、盖章和审核。而这些在实际操作中都相当繁琐,通常一笔交易下来,往往需要花费7到10天的时间,时间成本很高,效率亟待提升;
2、贸易融资单据数量极多,纸质化负累大。
贸易融资实践中,由于交易环节多、交易链冗长,会产生非常多的单据、纸质化的证明。特别是出口单据等都需要邮寄的方式在进出口双方的银行和客户之间进行传递,整个过程,不仅人力、资金成本高昂,而且也产生了极大的纸质化负累,不符合银行经济效益原则,是一个长期亟待解决的难题。
3、贸易融资真实贸易背景审核难,信任风险大。
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客户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时,对于客户及贸易背景的了解、业务的风险控制以及业务叙做后的贷后管理一般是通过“人”来进行搜集情况、对比验证信息及实地考察监督,这对银行风险把控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真正把贸易背景真实性落实到位,真正把控货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实现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写在规章制度上易,落实在实际操作环节难。
– 区块链技术与贸易融资“珠联璧合” –
区块链最初指的是“包含交易信息的区块从后向前有序连接起来的数据结构”,它本质上是一种可以使数据通过协议在多个独立计算机组成的网络间共享的软件技术。由于使用加密技术、点对点通信技术和分布式共识技术,区块链的应用将依次从“货币互联”向“资产互联”再向“万物互联”不断演进。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贸易融资业务中应当属于“资产互联”。跨境贸易各环节的各参与方均可接入区块链平台,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实现数字化资产或智能资产的转型。普通的合约只是相关方达成协议去完成某项交易,最终是否能够执行还要基于双方对合约的实际履行情况。而智能合约是通过区块链使用密码货币和交易才能达成某种协议。智能合约不仅是由代码定义,而且是由代码强制执行、自动完成且无法干预,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贸易金融中的信任危机问题。
区块链与贸易金融中单证结算存在的极大互补性,也正是区块链得以首先落地贸易融资等银行业务并得到爆发的原因。通过区块链的电子化处理,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纸质文件交易中存在的大多数痛点,提高单据流转速度和提升效率。依据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的设立规则,其涵盖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管理等所有与贸易相关的流程,从发放信用证到提供交易文件,都完全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加密电子传递,并借助智能合约这一工具推进交易的快速执行,从而极大地简化流程,减少人力劳动所需的时间、大幅提高了效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区块链技术解决了贸易融资业务“成本较高”与“风险难控”的两大亟待解决的痛点,从而给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谓“珠联璧合”。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极大地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从而解决投入产出比的效益问题,银行可以以更少的人力投入去做更多客户的更多业务,从而实现巨大的规模效益; 另一方面,由于原本分散的信息集中而全面,有利于银行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的验证和比对,从而提高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把握,极大地减少相关方人为造假的道德风险,使银行更有信心和底气来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已经发展了许多产品,如对外贸易有出口打包贷款、福费廷、进口信用证等,内贸贸易融资产品则有国内信用证开证、买方押汇、国内证福费廷等等。在近两年区块链成为当下热潮的环境下,随着各银行机构纷纷利用该技术发展与贸易融资的结合点。小编认为,未来区块链贸易融资将会在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等场景中得到前景更加广阔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