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2009-07-13 13:36834
为了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近日,由浙江银监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联合主办,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承办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服务、创新、发展——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浙江省副省长葛慧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浙江银监局局长杨小苹等出席论坛。与会代表总结交流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经验,提出银行业应努力做好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研究、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通过创新机制和产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编者·
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高层论坛”上,来自部分省市金融机构、学术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与模式经验交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和风险管理”、“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和建议”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银行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成功经验,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破解难题需要政府
与金融机构共同作为
中小企业虽然是规模中小,但是问题并不小,研究如何促进其发展是个大课题,举世关注。我们知道很多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很早就有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小企业资助法,日本有中小企业基本法,韩国有中小企业振兴法,德国有各种中小企业促进的保证声明。可以说中小企业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世界很多政要甚至将它上升为政治问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也是世界性难题。几年前,我在英国考察,英国每年发表一个中小企业融资年度报告,2004年报告有一个抽样调查,11%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被完全拒绝,19%被部分拒绝,8%得不到满意服务,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应该说是有代表性的。至于国内,每次紧缩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中小企业;而当货币政策宽松时,资金又大多是流入大企业中去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融资供给总是满足不了有效需求,这是一个非均衡的市场。由于高成本、高风险、无利可图或者只有微利,因此,完全靠市场经济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参与,需要政府有更多积极作为,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以及在信誉文化建设方面的推进。在政府创造了一定条件后,这个事就需要金融机构的共同作为。首先,金融机构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不要迷信大机构,不要迷信大贷款,要看到中小企业贷款这个领域的利润空间以及盈利可能性。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广泛存在的中小企业客户对金融机构来说也许就是广种薄收的金芝麻,只要精心耕作,收获也会不少。第二,金融机构的作为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对就业、产值、创新有贡献的中小企业,哪怕是微利我们也应该支持。第三,金融机构要研究创造高效、普惠、可持续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为此,我们要知晓客户,要有产品的创新、授信决策的创新,还要有新思路进行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以及建立相应的文化和激励机制的保证。
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副主任赖秀福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与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经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中小企业也面临更多压力和不确定性,在这个特殊时刻更需要我们共同携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共同应对挑战。
一是银行业要树立更为科学的经营理念。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要健康发展,关键在于银行业机构发展战略要转变,客户要不分大小,性质要不分所有制,坦率讲,用企业规模大中小、所有制性质不同来决定贷款偏向和取舍,这不是规避银行风险的根本要求,也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途径。目前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这样的说法,一字摆开的柜台,一成不变的服务,千篇一律的产品。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反映了大家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期盼,期望银行业金融机构丢掉望远镜,拿起显微镜,更精细、更专业化服务。
二是金融体系要建立更完善的金融服务功能。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设计的。在银行体系中,大银行由于信息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具有偏爱大企业倾向,股份制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追随国有大银行的经营策略,多年以来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和中小企业需求的分散性、灵活性和风险性无法完全匹配。金融机构要因时而变、因客户而变,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功能建设,推进内在机制的改变,有效改善金融结构,将融资与服务相结合,全方位一揽子服务于中小企业。
三是营造全社会关注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融资氛围。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资源占有量少,平均存活期短,在与大型企业的博弈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全社会对中小企业要加以呵护、细心培育,努力营造和谐的融资和发展环境。为此,要加大合理政策扶持,培育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担保行业以及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家曦
中小企业转型
呼唤银行服务升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缺乏资金保障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升级难以启动和推进。从宏观层面说,一个区域支持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个区域经济转型速度和能力;从微观层面看,一个企业融资能力强弱也制约该企业能否进行转型升级,能否转型成功。因此,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在目前阶段迫切需要银行转型升级,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改革、落实、创新三篇文章。
第一,深化改革,调整完善银行体系。在所有制方面,要发展民营银行,形成与国有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进入民营银行业的条件,继续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方面,要形成中小银行和大银行协调发展的新态势,要发挥浙江民间资金比较雄厚的优势,适度发展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和社区银行,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型金融体系。在区域方面,要发展农村银行与城市银行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加大发展一大批布局合理、网点健全的村镇银行,大力支持农村合作银行在中心村和欠发达地区农村设立网点。在运行方面,要发展政策性银行,形成与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政策性的融资体系。在外援方面,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使其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调发展,财务公司、担保公司、融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可以弥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足,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服务项目。
第二,落实政策,调整优化信贷资金体系。为此,要调整优化信贷对象的企业结构,要增加扩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微小企业贷款规模和贷款数量;要调整优化信贷资金的期限结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中长期资金的支撑;要调整优化金融业务品种结构,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要调整优化服务网点的布局结构,发达地区的农村也要布点完善。
第三,创新机制,调整改进考核体系。要改进现行的小企业贷款税收政策,建议降低营业税率;要改进银行业资信评价指标体系,重新修订企业资信评价,并区别对待,要分类指导、分类设置;要改进银行业绩的考核制度,推进小企业独立核算体制建设,放宽小企业呆坏账的核销条件;要改进银行内部考核制度,明确免责条款,设定合理的中小企业坏账容忍度;要完善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制度,实现转型升级能够风险补偿。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秦池江
支持中小企业
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精力
当前,坚持科学发展观,办好中小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如何才能保证各方共赢,我有十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我们要把70%的注意力聚焦于经济发展。如果单独从金融本身来看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我认为只有企业走出困境,金融业才能走出困境;只有经济得到发展,金融业才有更大的发展余地。第二,要了解并全力支持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对于科技是最敏感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占整个社会产品创新的80%~90%。中小企业接受科技成果是最感兴趣的,金融部门如果对科技进步和科技形势认识不足,要搞好我们的金融是比较难的。第三,我们要把70%的客户放在中小企业。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把金融服务辐射到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当中。第四,要用70%精力协助政府统筹资源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要把30%精力坚持自主决策、自主选择。第五,我们要用70%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解决流动性困难,要用30%资金去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融资。第六,我们要用70%精力搞好企业调查。在企业调查基础之上来研究我们自己的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工具创新等。第七,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信用环境。70%以上贷款应当坚持信用融资,30%搞担保和抵押。第八,我们70%精力要用在对客户进行动态式管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用30%精力看报表、搞数字、搞报告、搞流程、搞规章制度。第九,我们要用70%的精力为客户搞好公司理财,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分配资源。第十,要用70%精力培养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关注员工责任、违规、纪律监察、处罚等,我们把主要精力、工作重点、工作基本面放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把工作做到企业去,做到第一线去,做到基层员工中间去,有了这些,我们服务资源更广泛,我们服务质量会提高,中小企业也一定在我们的服务中得到真正实惠。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
理论研究不应滞后于
中小企业发展实际
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理论界、学术界在前一阶段确实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工作,将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到国内来,为我们国家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共同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但不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小企业大规模发展,随着我们中小银行大量介入到中小企业活动之中,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了,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当前理论界最主要工作和任务,应当是对当前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成功经验、成功做法进行很好的调研、总结、提升,把一些很好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这样在推广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长期性的难题。在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要鼓励发展更多中小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则应加快创新步伐,特别要加快创新信贷技术的办法,结合中小企业业务特点开发更多产品、更多业务、更多市场,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至于中小企业自身,则应不断优化自身信用。通过几方共同努力,我相信能够解决长期困扰我们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即信息不对称、信息负激励和信息高成本问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也才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高层论坛”上,来自部分省市金融机构、学术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与模式经验交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和风险管理”、“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和建议”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银行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成功经验,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破解难题需要政府
与金融机构共同作为
中小企业虽然是规模中小,但是问题并不小,研究如何促进其发展是个大课题,举世关注。我们知道很多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很早就有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小企业资助法,日本有中小企业基本法,韩国有中小企业振兴法,德国有各种中小企业促进的保证声明。可以说中小企业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世界很多政要甚至将它上升为政治问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也是世界性难题。几年前,我在英国考察,英国每年发表一个中小企业融资年度报告,2004年报告有一个抽样调查,11%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被完全拒绝,19%被部分拒绝,8%得不到满意服务,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应该说是有代表性的。至于国内,每次紧缩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中小企业;而当货币政策宽松时,资金又大多是流入大企业中去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融资供给总是满足不了有效需求,这是一个非均衡的市场。由于高成本、高风险、无利可图或者只有微利,因此,完全靠市场经济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参与,需要政府有更多积极作为,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以及在信誉文化建设方面的推进。在政府创造了一定条件后,这个事就需要金融机构的共同作为。首先,金融机构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不要迷信大机构,不要迷信大贷款,要看到中小企业贷款这个领域的利润空间以及盈利可能性。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广泛存在的中小企业客户对金融机构来说也许就是广种薄收的金芝麻,只要精心耕作,收获也会不少。第二,金融机构的作为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对就业、产值、创新有贡献的中小企业,哪怕是微利我们也应该支持。第三,金融机构要研究创造高效、普惠、可持续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为此,我们要知晓客户,要有产品的创新、授信决策的创新,还要有新思路进行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以及建立相应的文化和激励机制的保证。
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副主任赖秀福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与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经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中小企业也面临更多压力和不确定性,在这个特殊时刻更需要我们共同携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共同应对挑战。
一是银行业要树立更为科学的经营理念。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要健康发展,关键在于银行业机构发展战略要转变,客户要不分大小,性质要不分所有制,坦率讲,用企业规模大中小、所有制性质不同来决定贷款偏向和取舍,这不是规避银行风险的根本要求,也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途径。目前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这样的说法,一字摆开的柜台,一成不变的服务,千篇一律的产品。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反映了大家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期盼,期望银行业金融机构丢掉望远镜,拿起显微镜,更精细、更专业化服务。
二是金融体系要建立更完善的金融服务功能。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服务对象设计的。在银行体系中,大银行由于信息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具有偏爱大企业倾向,股份制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追随国有大银行的经营策略,多年以来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和中小企业需求的分散性、灵活性和风险性无法完全匹配。金融机构要因时而变、因客户而变,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功能建设,推进内在机制的改变,有效改善金融结构,将融资与服务相结合,全方位一揽子服务于中小企业。
三是营造全社会关注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融资氛围。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资源占有量少,平均存活期短,在与大型企业的博弈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全社会对中小企业要加以呵护、细心培育,努力营造和谐的融资和发展环境。为此,要加大合理政策扶持,培育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担保行业以及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家曦
中小企业转型
呼唤银行服务升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缺乏资金保障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升级难以启动和推进。从宏观层面说,一个区域支持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个区域经济转型速度和能力;从微观层面看,一个企业融资能力强弱也制约该企业能否进行转型升级,能否转型成功。因此,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在目前阶段迫切需要银行转型升级,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改革、落实、创新三篇文章。
第一,深化改革,调整完善银行体系。在所有制方面,要发展民营银行,形成与国有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进入民营银行业的条件,继续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方面,要形成中小银行和大银行协调发展的新态势,要发挥浙江民间资金比较雄厚的优势,适度发展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和社区银行,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型金融体系。在区域方面,要发展农村银行与城市银行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加大发展一大批布局合理、网点健全的村镇银行,大力支持农村合作银行在中心村和欠发达地区农村设立网点。在运行方面,要发展政策性银行,形成与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政策性的融资体系。在外援方面,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使其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调发展,财务公司、担保公司、融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可以弥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足,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服务项目。
第二,落实政策,调整优化信贷资金体系。为此,要调整优化信贷对象的企业结构,要增加扩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微小企业贷款规模和贷款数量;要调整优化信贷资金的期限结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中长期资金的支撑;要调整优化金融业务品种结构,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要调整优化服务网点的布局结构,发达地区的农村也要布点完善。
第三,创新机制,调整改进考核体系。要改进现行的小企业贷款税收政策,建议降低营业税率;要改进银行业资信评价指标体系,重新修订企业资信评价,并区别对待,要分类指导、分类设置;要改进银行业绩的考核制度,推进小企业独立核算体制建设,放宽小企业呆坏账的核销条件;要改进银行内部考核制度,明确免责条款,设定合理的中小企业坏账容忍度;要完善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制度,实现转型升级能够风险补偿。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秦池江
支持中小企业
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精力
当前,坚持科学发展观,办好中小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如何才能保证各方共赢,我有十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我们要把70%的注意力聚焦于经济发展。如果单独从金融本身来看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我认为只有企业走出困境,金融业才能走出困境;只有经济得到发展,金融业才有更大的发展余地。第二,要了解并全力支持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对于科技是最敏感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占整个社会产品创新的80%~90%。中小企业接受科技成果是最感兴趣的,金融部门如果对科技进步和科技形势认识不足,要搞好我们的金融是比较难的。第三,我们要把70%的客户放在中小企业。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把金融服务辐射到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当中。第四,要用70%精力协助政府统筹资源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要把30%精力坚持自主决策、自主选择。第五,我们要用70%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解决流动性困难,要用30%资金去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融资。第六,我们要用70%精力搞好企业调查。在企业调查基础之上来研究我们自己的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工具创新等。第七,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信用环境。70%以上贷款应当坚持信用融资,30%搞担保和抵押。第八,我们70%精力要用在对客户进行动态式管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用30%精力看报表、搞数字、搞报告、搞流程、搞规章制度。第九,我们要用70%的精力为客户搞好公司理财,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分配资源。第十,要用70%精力培养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关注员工责任、违规、纪律监察、处罚等,我们把主要精力、工作重点、工作基本面放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把工作做到企业去,做到第一线去,做到基层员工中间去,有了这些,我们服务资源更广泛,我们服务质量会提高,中小企业也一定在我们的服务中得到真正实惠。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
理论研究不应滞后于
中小企业发展实际
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理论界、学术界在前一阶段确实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工作,将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到国内来,为我们国家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共同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但不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小企业大规模发展,随着我们中小银行大量介入到中小企业活动之中,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了,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当前理论界最主要工作和任务,应当是对当前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成功经验、成功做法进行很好的调研、总结、提升,把一些很好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这样在推广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长期性的难题。在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要鼓励发展更多中小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则应加快创新步伐,特别要加快创新信贷技术的办法,结合中小企业业务特点开发更多产品、更多业务、更多市场,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至于中小企业自身,则应不断优化自身信用。通过几方共同努力,我相信能够解决长期困扰我们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即信息不对称、信息负激励和信息高成本问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也才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0
标签: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