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市场发展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思考

2017-06-15 14:574576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票据市场的发展潮起潮落,

来源:中国经济网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前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票据市场的发展潮起潮落,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其变化之大、之快、之新令所有参与者感叹、感触、感慨,大有演变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之势。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本文正是在众多头绪中梳理思路,立足当前票据市场的新变化、分析未来的新趋势、指出应对的新思考,以梦为马,旨在为票据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一、票据市场面临新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办理商业汇票业务以来,票据市场不断发展成货币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票据市场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票据承兑余额和承兑发生量分别为10.4万亿元和22.4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20.4倍和17.5倍;票据贴现余额和交易量分别达到4.6万亿元和102.1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5倍和55.8倍,相当于当年货币市场总体交易规模(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票据贴现)的19%。但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宏观政策调整、监管日趋严厉、票据产品寻求突破等原因,票据市场也显现出了新的变化。


(一)票据市场理性回归,交易活跃度首次下降


伴随中央“去杠杆、抑制泡沫、防范系统性风险”要求,票据市场开始理性回归。2016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8.1万亿元,同比下降19.2%;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9.5万亿元,同比减少13.5%,新世纪以来承兑环节首次出现大幅下降,说明实体经济有效资金需求不足,经济增速仍处于寻底阶段。同期,金融机构累计贴现8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2%,票据交易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说明金融机构交易意愿显著下降。2016年年末贴现余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各项贷款比重5.15%,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而2015年贴现余额增长率高达58.6%,占各项贷款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说明2016年贴现余额增速显著放缓。同时,市场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一方面受营改增政策影响,税收在直贴环节一次性上缴,影响了银行直贴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为节约财务成本,通过市场收票进行支付结算和投资,票据“脱媒”逐渐兴起;受此影响,以前许多参与票据直贴和转贴撮合的中介开始转行,参与到企业间票据转让的有所增加。

(二)票据风险事件频发,经营环境有所恶化


2016年,票据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更为严峻,经济增速下行导致企业违约向银行传染,票据中介挪用资金向银行转嫁,票据从业人员投资失败诱发道德风险,票据经营机构迫于利润压力不审慎经营等等,全年票据业务面临的风险呈现频发和突发特点,同时风险的关联性、传染性和转化特性较为明显。一是案件频发、金额巨大。年初农业银行发布信息称“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相续中信银行、天津银行等也爆出票据业务发生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分别为9.69亿元和7.86亿元,以及随后爆出的其他票据案件,笔者预计涉及风险的票据资金可能会超过上百亿元。二是信用风险、违约风险有所抬头。经济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企业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逃债等事件时有发生,票据逾期率、承兑垫款率显著提高,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不付、连环追索的新闻不绝于耳,整体信用环境形势严峻。三是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合规风险较为突出。假票、克隆票、假章等票据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票据掮客无孔不入,与银行业务人员内外勾结,联手诈骗银行资金,诈骗行为已渗透到票据办理过程中的各个操作环节。一些票据掮客借用银行账户、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克隆背书章等形式参与到票据交易链条中,一票多卖、资金挪用等现象频发,一旦出现资金损失就会“跑路”,欺诈风险显著提升。各家行纷纷开展自查,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合规风险更加凸现。


(三)票据市场资金化特征显著,利率随资金面先低迷今高企


2016年票据市场资金化特征显著,票据利率走势整体呈现稳中趋降走势但在年初年尾波动较大。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偏宽松,一改前期多次降准降息“大水漫灌”的刺激方式,但仍通过“MLF+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模式向市场累计注入约2万亿元流动性,维持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票据利率自年初春节高点一路走低,往年在季末、月末等信贷重要时点会明显起伏的现象也已然不明显,票据资金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票据利率波动较大的两个时间段分别为春节前备付金等导致市场资金稀缺以及年末债券市场“钱荒2.0”,二者也均为资金因素。2017年春节前,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等工具大幅投放资金2.27万亿,节前资金面总体稳中偏宽松,票据利率迅速回落,随后央行两次上调MLF、 SLF和逆回购中标利率,且通过公开市场保持资金面紧平衡状态,票据利率维持较高位置且有上升趋势。随着银行业去杠杆、压缩资产规模以及MPA考核等政策的推进,票据利率在季末上涨冲动较大。


(四)票据电子化趋势明显,票交所正式挂牌上线


2016年,随着风险事件频繁爆出,票据风险意识不断增强,票据电子化步伐显著加快。一方面,2016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增长较快,电票累计承兑8.58万亿元,同比增加48.3%,累计贴现(含转贴现)54.9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了1.1倍,电子票据在票据整体承兑和贴现业务中的比重已达到65%。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必须全部通过电票系统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必须全部通过电票办理。电子票据将成为票据市场交易的绝对品种。另一方面,12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筹建的具有全国性质的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票据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票据业务迈入全面电子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集中化的新时代,必将对中国票据市场、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2017年3月27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移交切换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73号),明确指出票交所将于今年10月接收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届时也将标志着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建成。同时,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前海票交平台等区域性、地方性交易平台纷纷成立,为纸票电子化、票据标准化添砖加瓦。


(五)票据创新更具活力,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面对传统票据业务模式经营利差不断收窄、风险事件频发以及监管趋严的现实情况,各类经营机构积极探索票据业务创新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票据业务与“互联网+”逐步融合。从最初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横空出世,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宠;到2017年2月人民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意味着互联网票据进入新纪元。2017年3月15日,区块链票链全国监控运营管理中心揭牌暨全国首单区块链票链业务上线仪式在赣州银行举行,标志着区块链票据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加速市场效率提高。二是票据产品体系愈加丰富。近年来,票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票据产品体系得到了较大地丰富,在承兑、贴现、转贴现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票据池、票据资产管理、票据托管、票据资产综合服务、票据同业投资等产品在票据市场上相继出现。2016年3月29日,全国首单基于票据收益权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华泰资管-江苏银行“融元1号专项资产支持计划”成功发行,标志着中国票据业务“证券化”(ABS)之门正式开启。另外,票据资产管理等产品不断趋于成熟并创新发展,未来票据衍生品也有望推出。三是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近年来,不仅农信社、外资银行等票据市场的新兴力量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得到明显提升,一些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寻求进入票据市场的方式。央行224号文指出,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财务公司以外的、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加入电票系统,开展电票转贴现(含买断式和回购式)、提示付款等规定业务。2016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票据交易平台接入准备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6]224号),明确了票交所参与主体,票据交易平台对票据市场参与者实行会员管理制度,金融机构法人可申请为会员,会员下设系统参与者,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及其分支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非法人投资产品可作为系统参与者加入票交所系统,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在将自身经营资源、创新理念等新鲜血液注入到票据市场,各类跨市场产品的交叉组合也日益增多,票据创新愈发深化和多元。


(六)监管政策频出,票据业务回归本源


2015年12月31日,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出台,主要列举了七大违规问题,还指出了两项禁止事项,包括不得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以及机构和员工不得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严禁携带凭证、印章等到异地办理票据业务。 2016年4月2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26号文),要求严格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要求推广电子商业汇票,扩大交易主体。2016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票据交易平台接入准备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6]224号),明确了票交所的分期内容及测试安排。2016年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2016]第29号公告《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对外发布,对票据交易规则予以明确,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2017年3月27日,央行发布73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移交切换工作的通知》,确定票交所将于今年10月正式接受ECDS系统,同日票交所发布16、17、18号文,明确票交所交易、支票操作、登记托管清算三种业务规则。2017年4月7日以来,银监会连续下发七个文件,文件之多、要点之细可谓历史罕见,主旨内容可以概括为去杠杆、防风险、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二、票据市场发展新趋势


(一)票据供应总量总体向好,平稳过渡后趋暖


一是从供给端看,票据供应量与GDP发展的正相关性较高,在渡过了2016年的经济二次探底和理性发展后,2017年度的经济环境相比有所好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1.3%,其中工业增速明显加快,服务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尤其在票据承兑占比较高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都出现了较高的景气区间,加上连续的房地产和房贷政策调控,为货币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创造了条件,也为票据承兑业务的平稳过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预计在下半年总体票据承兑量可能企稳或同比少增,明年有较一定概率出现回升,至年末总体承兑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或微降。二是从需求端看,商业银行在年初多有“冲贷款”的习惯,2017年一季度末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已达162.82万亿,同比增长12.5%,信贷投放的进度和数量都比较良好,尤其在利率上行周期,企业大多会提前释放信贷需求以锁定成本。但随着贷款进度的趋缓和商业银行对自身不良贷款的消化,通过风险较低的票据余额来支撑贷款规模的现象会有所反弹,反推票据承兑和贴现量的会进一步提升。


(二)票据利率振幅降低,波段周期将拉长


票据利率主要受市场资金、业务操作和信贷规模两方面因素影响较大。一是货币政策已完成量化宽松周期,全面进入稳健货币政策阶段,2017年一季度广义货币增长10.6%,同比已出现下滑,综合考虑“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目标,短期内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均不大,后续资金面料将稳中甚至偏紧。二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将有所变化,货币投放模式由长期资金转为短期资金,市场不稳定性有所提升。银行资金来源减少以及理财价格竞争,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不断上升。同时,考虑未来再贴现有可能纳入票交所统一管理,资金投放的准确性和把握度大大提升,公开市场将呈现出有的放矢的局面,大范围投放的概率将微乎其微。三是从信贷属性开看,随着同业监管的日益加剧,除了资管和代持方式已没有其他出表途径,票据资产不得不面对持有成本及与信贷资产抢占空间的问题,初步来看,市场的利率在拉升至一定高度后将在小范围内震荡,出现波段性操作机会的时间成本变大。在季末等关键时点叠加企业缴税、购汇分红、MPA和LCR等监管考核的冲击,上行趋势将得到进一步体现,考虑到后续杠杆率及错配比的总体维稳,下半年市场的波动预期将比往年更加平稳,市场价格将呈现小幅波动、稳步上升的局面。


(三)票据风险点转化明显,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信用风险有延伸趋势,虽然2017年度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信用风险在一定程度得到释放,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仍举步维艰,短期内产业结构得到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导致社会整体的企业信用环境未得到大幅改观。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金融去杠杆要求导致越来越多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危机,加上商业银行在缩表进程中已落后央行进度,很可能面临央行主动缩表倒逼商业银行被动缩表的不利局面,使得同业业务逐步成为最大的“牺牲品”,尤其是中小银行和城商行在同业委外占比较大,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二是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增加。受到利率市场化推进、资本市场挤压、货币投放路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票据业务资金成本不断抬高。此外,除了受信贷规模调整、资金供给因素以外,经济资本约束、流动性管理、跨市场波动传导影响增强,票据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料将增强,市场风险影响因素叠加,银行机构错配和杠杆力度短期难降,利率风险应高度重视。三是操作风险转移不容忽视,随着电票逐步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加上票交所纸票电子化的深入推进,操作风险将实现总体可控,但IT系统漏洞、信息安全等将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对以利用系统bug进行主观欺诈的道德风险将提升警惕。另外,票据市场准入限制的放松、金融市场监管强化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推进将使得交易对手的准入判断越来越复杂,风险防范意识也将进一步加强。四是合规风险有所缓释。2016年风险事件频发,监管政策频出,票据市场经历了内外部集中性、反复性、深入性检查风潮,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地,票据业务逐渐回归本源,合规风险矛盾料将有所缓和。


(四)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扩充,格局出现分化


一是票交所对直贴行的职责认定和信用管控,将使市场上主流的直贴行由小微金融机构、尤其是中介带行为主的向国股和大城商行转变,原有的小微机构直贴过渡到股份制银行再从资金行错配套取资金的业务模式将大幅萎缩,国股银行的分支行主营一级市场模式将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二是票据市场过桥行的定位将发生转变,传统的以消规模、占授信等为主的过桥方式将出现改变,主流的银行之间的卖断+回购类搭桥将逐步转化为资管类搭桥、信息类搭桥等模式,银行非银机构的合作将越来越模切。三是票交所对票据市场参与者实行会员管理制度,金融机构法人可申请成为会员。会员下设系统参与者,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和非法人投资产品可作为系统参与者加入票据交易平台交易系统,券券、基金、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也将逐步加强与银行在票据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合作,并成为票据市场投资主体,使得票据市场的整体参与层次发生较大变化,传统印象中的出资方将愈发复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面临非银机构自有资金的较多挑战。四是地方、行业、混合、民间票据交易平台陆续出现,改变了票据交易市场格局,不同交易主体之间将重新整合调整,以进一步推进票据市场的有序发展。


(五)各类票交所迎来发展契机,金融科技应用初现


一是票据交易所发展空间无限,虽然票据交易所已上线数日,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市场的反应虽强烈但接入会员和交易量始终徘徊不前,随着2017年逐步实现纸电融合、电票交易、会员系统与票交所系统直连等功能,票交所将为票据市场的发展带来无限空间,将在进一步丰富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实现跨业和跨界融合创新的力度,逐步成为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核心交易场所,为繁荣货币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二是随着国家新一轮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出,区域性的票交所或将迎来新一轮转型契机,比如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将伴随雄安新区的战略新规划面临新的转机和服务面,其他在推进诸如珠港澳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建设中,票据作为可以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产品,将伴随国家级战略的发展迎来新生命,面对新挑战,发现新机遇,相应的区域性票据交易所可作为金融基础设施配套不断优化和完善。三是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型金融科技将在票据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比如央行公开的数字票据将在2017年内实现小范围的测试和应用,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票据P2P平台、以单张票据为定向锚定物发行Coin等模式将在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原有的以票链为代表的新型科技金融产品将在市场扩张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并在服务小微企业、协助金融机构寻找票源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AI、VR、物联网等技术在票据单个业务场景或业务流程中的应用有望实现质的突破。


(六)票据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票据流程一体化明显


一是票据市场体系可以分为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票据转贴现市场、票据再贴现市场、票据创新市场、票据经纪市场、票据评级市场.票据交易市场八个子市场,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票据评级和承兑市场是基础市场,票据中介和票据创新市场是新型市场,票据贴现、转贴现(回购)及再贴现市场是流通市场,票据交易市场是基础设施,随着票据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票据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甚至出现阶段性的跨越式发展。二是逐步推出票据评级机制,建立起统一的信用评级、资信评估、增信保险制度,推行信用评价制度,成立统一、规范、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健全适合票据业务的评级评估指标体系,实行信用定期考评制度,推行票据担保支付机制和保险制度,逐步推进社会信用生态环境建设。三是票据经纪业务迎来发展机遇,将逐步规范我国票据经纪行为,建立起票据经纪机构准入退出机制,明确票据经纪从业人员准入退出标准,规范票据经纪的会计、税收制度,并配套相应的票据经纪监管制度等。四是逐步实现票据全流程的一体化,助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比如通过银行授信额度内商票贴现或保贴、买方付息贴现、协议付息贴现等方式转移、分摊贴现融资成本,银行还可以通过承兑、贴现、转贴现、投资等一体化运作,赚取承兑手续费、贴现利息收入、转贴现卖断价差、票据同业投资收益、吸收承兑保证金存款等,提高票据业务综合回报水平。


三、票据市场前景新思考


(一)从近期看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


一是各参与会员宜依据票交所相关业务规则,尽快修订完善内部票据业务制度规定及组织架构改造,做好组织与制度的对接;研究票交所时代风险管控要点及方式,完成风险管控的对接;改造内部票据业务系统,完善票据保管、票据交易等相关功能,融入票交所平台,实现业务系统的对接。尤其是非银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其对于票据市场较为陌生,需尽快熟悉票据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及业务规则,加大与票交所的衔接力度,及与商业银行的交流沟通工作。二是票交所宜主动做好各项业务规则、制度的落地工作,尽快推动电票项下相关业务产品入市交易,建立健全全口径票据信息统计制度和分析评价制度加快推进各类会员入市的工作,以及后续优化跟进等工作。三是各参与主体应按照央行的统一部署,顾全大局,积极推动并参与票交所的相关工作,共同发展规范有序的票据市场。


2、做好票据承兑推进工作。一是各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企业进行票据承兑业务的宣传,尤其是流通性强、不易伪造的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引导实体企业使用商业汇票进行日常的结算与融资,提高流动资金票据化的比例,提高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在商业汇票中的比例,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并从源头上进一步做大票据市场,为票据交易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各商业银行可以票据产品链为突破口,大力推广供应链票据融资、产业链票据融资、票据池等综合性金融业务产品,并将票据业务(包括票据承兑、票据贴现业务)嵌入对供应链、产业链、票据池的研究之中,进一步创新对企业融资服务的模式及融资工具,通过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全面推进票据承兑业务开展。


3、做好票据贴现业务推进工作。票交所成立后,票据交易规则进一步规范化、透明化,票据二级市场交易将呈现集中化经营趋势。一是商业银行需调整原有的票据经营组织架构及职能,二级市场交易职能应由总行或票据融资规模较大的分行承担,大部分分支机构应着力于票据贴现市场的拓展。二是商业银行需要持续调整票据业务经营策略,加强对于企业经营行为的研究,加大对票据贴现领域的资源投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做大、做强票据交易市场。


4、做好中小企业电票推进工作。一是考虑到中小企业是我国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之一,是解决百姓就业问题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的占比超过99%,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使用电票的频次和占比。二是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行业及市场的分析与研究,创新票据业务担保方式,通过采用电子商业汇票或其他票据类金融方案(如供应链、票据池等)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及融资安排,降低中小企业用票风险,提高票据融资效率,以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5、做好票交所平台交易工作。一是鉴于票交所改变了传统票据交易方式,纸质票据的二级市场交易不再进行实物传递,突显了票据承兑人、贴现人、保证增信人的票据责任,与商业银行原有票据经营思路有较大的改变,需要逐步适应票交所的交易环境;对于非银机构而言,票交所创造性地引入非法人产品,为非银机构融入票据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二是随着票交所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票据交易规模将逐步放大,尚未上线的传统型及创新型票据业务产品也将逐步引入,商业银行及非银机构当前应尽可能、尽快熟悉并适应票据交易的新平台与新环境,创造条件加大在票交所的交易频度,积累交易经验,摸索票据交易新思路,为商业汇票全面线上交易创造抢占市场先机的条件。


(二)从中期看进一步认定票据发展模式


1、研究票市发展模式与目标。票交所成立后,交易模式由场外交易转变为场内交易,投资交易型业务将逐步取代之前的监管套利型业务,票据市场将进入集约化、规范化、电子化、无纸化交易的新阶段。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票据业务经营模式将不可避免发生变化,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必要梳理总分行票据业务职责,在总行设立票据交易专营部门,票据二级市场交易集中于总行及部分票据规模较大的分行,其余的分行应转型面向票据承兑与贴现市场;非银类金融机构应尽快熟悉并融入票据市场,研究票据市场运行规律,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参与者格局。


2、正确认识实体经济发展与票据市场的关系


(1)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票据是较理想的融资产品


票据兼具支付与融资两类属性,票据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紧密推动的关系,2016年票据承兑与GDP的比重为24%,累计票据贴现买入量与GDP的比重为113.6%。说明银行除贷款之外,对于实体经济还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提供资金支持。


加快推进票据市场建设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有利于降低企业用票风险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活跃票据市场。


  四是有利于落实国家的战略方针。


(2)推进票据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票据服务转型发展。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经营模式已越来越困难,通过票据产品链来创新全新工具,不失为于企业于银行均有利的好方式之一。产业链票据融资是指银行与企业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依据,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票据金融产品,为全产业链企业提供票据融资的服务模式;供应链票据融资是指银行与企业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便利的票据融资服务;商业银行应将产业链及供应链票据融资作为服务企业的主要手段,依据每个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同特性定制不同的票据融资服务产品,以产业链、供应链的方式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3、研究票据经纪发展意见。票据经纪市场是票据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进一步研究并明确票据经纪的监管部门,确定其准入与退出机制、经营范围,以及相关的责任与义务,实现票据经纪市场的优胜劣汰。建议研究票交所平台、行业、地方、混业、民间票据交易所共同发展,分工协作,并融合成为票据交易体系的道路。建议尝试发展票据鉴证、咨询、撮合、报价等经纪服务,鼓励和培育部分票据经纪量大、业务发展规范、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和市场认同度高的票据经纪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4、研究票据评级市场的发展。票交所的成立为票据市场的信用评级、信用増级、经纪代理、投资顾问等业务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汇票信用评级、信用増级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全国性票据市场评级机构,对票据承兑主体、贴现主体等信用主体进行多层次、系统性、动态化的信用评价与分析,可选择或组建专门为票据市场服务的专项评级机构,提升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参评意识,为票据市场投资提供权威、科学的投资依据。


5、研究票据市场的价值评估。票交所为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票据的估值提供了可能。一是票交所成立后,交易环节大幅度减少,各类因素被价格充分体现,有利于形成公允合理的票据利率基准,并可依据基准利率生成相应的市场价格指数及收益率曲线。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票据基准利率及收益率曲线的研究.三是推动商业银行改变原有的票据资产核算方式,合理计量所持有票据的公允价值,将进一步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化发展,扩大实体企业融资渠道,有效促进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四是积极研究和完善,发布中国票据发展指数.


6、研究创新与监管关系.票据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长期以来票据市场的创新产品主要集中规避监管规定,逃避占用信贷规模等方面,实质性的创新较少。一是构建一行三会票据市场监管协调机制,票交所应及时了解票据市场状况与创新需求,充当货币政策部门、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在业务创新方面沟通的桥梁,推进相关票据市场监管规则的修订完善,促进票据市场创新活动有序开展。二是制定票据市场创新框架,提供票据市场与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对接的思路,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更多主动适应监管要求变化的机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沙盒机制”,对新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试验,一旦证明有效,监管可随之进行调整,避免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节奏不一致的情形。


(三)从远期看进一步研究和理顺市场架构


从长远看,管理部门要统筹设计票据市场框架体系及定位。


一是可由央行统筹规划票据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设立票据市场相关管理组织或委员会,统筹票据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票据交易市场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及长短期目标,组织研究并建设票据市场框架体系(包括票据市场、票据市场组织、票据交易、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票据制度、票据服务、票据产品、票据创新、票据信息、票据IT、票据价格、票据监管、票据风控.票据科学研究等体系),制订整体的制度规则,规范票据市场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可设立票据市场相关管理组织或委员会,统筹票据市场框架体系落实工作,制定票据市场各体系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及长短期目标及相关体系的制度规定,组织实施票据市场各体系之间的协同发展,建立负责票据交易、登记、清算的交易所组织,维护票据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营;建立相关行业公会,或专业委员会制订行业自律守则,以规范行业发展。


三是建设好完善票据市场体系,票据市场体系是指票据市场按照功能定位进行划分,由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票据转贴现市场、票据再贴现市场、票据创新市场、票据经纪市场、票据评级市场、票据交易等八个子市场组成。建设好票据市场体系可以加强票据市场的组织建设,丰富票据市场的各类交易品种,推动票据市场电子化的进程。


四是建立健全票据交易体系,票据交易体系既包含了承兑外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传统产品交易行为,也包括票据资管、票据证券化、票据理财、区块链票据、产业链票据、衍生票据等创新产品交易行为,还包含了在票交所模式下所有交易行为的规则演化和更新以及规范的地方、行业、混业以及民间的经纪平台。打造以上海票据交易所为核心,以地方、行业票据为支撑,以混业、民间规范化票据平台为补充,整体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票据交易体系。


建设票据交易市场有利于推进票据市场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货币市场建设,票据交易市场可以快速传导货币政策,跟踪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推进货币市场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利于构筑完整的风险防线,推动票据市场的电子化进程,降低实物票据引发的各类业务风险;有利于互为依存、互为补充、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发展、促进票据市场繁荣。

9
标签:票据 变化 趋势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全球M2发行统计及世界主要国家M2/GDP变化趋势研究

2019-10-14 10:38
34788

国家的崛起--过去七年全球各国经济实力变化趋势

2018-09-08 23:25
33846

大搜车刘祚宏:汽车零售呈三大变化趋势

2018-08-31 10:07
55142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下)

2013-05-31 15:47
1394

最新供应链管理策略变化趋势大揭秘

2012-09-19 15:54
2403

应高度关注工业经济五大结构变化趋势

2012-08-07 14:01
118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