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为何抢摊供应链金融?
今年下半年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分别推出了自己的金融产品。相比当初自发地想到要上供应链金融项目,新形势下电商再推融资产品,背后的原因更加复杂。
京东推“京保贝”扩充金融版图,互联网金融大战再次升级
【财新网】(见习记者 赵君琦)【主持人】今年下半年来,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分别推出了自己的金融产品。最近,作为业界第二梯队的电商也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12月初,京东就推出了号称3分钟融资到账的业务“京保贝”。其实过去几年,阿里巴巴、敦煌、京东商城、苏宁以及慧聪网等电商已经陆续涉足了小额贷款业务。起步较早的阿里小贷已经做到了千亿规模。相比当初自发地想到要上供应链金融项目,新形势下电商再推融资产品,背后的原因更加复杂。
【解说】事实上,早在2012年3月,京东就已经开始筹划供应链金融服务。之后京东开始搭建整个流程与业务系统,并低调收购网银在线,直到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京保贝”的诞生是京东补足自身金融短板的一个产物。
【我爱卡创始人 涂志云】支付对电商来说非常重要。就是你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支付的话,你就用别人的支付体系,这样对于大的电商巨头,他是不愿看到的。所以他一定会收购自己的支付公司、建立自己的体内的支付体系。在这个支付基础上再推出金融服务相关的产品。
【解说】纵观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在搜索领域占市场六成份额;腾讯坐拥PC终端QQ与移动端微信两大市场平台;阿里则依靠其淘宝、天猫的评价体系与客户粘性实现其底层大规模数据云计算。不过,要想把手中的渠道利用好,并不容易。
【主持人】事实已经证明,建立自有支付体系是电商不得不做的事。那么基于支付体系的融资业务是否也是这么回事?有媒体披露,阿里小贷的年化利率是18%,“京保贝”的年化贷款利率是10%。虽然有收益,但对于总体上还在烧钱的电商来说,靠着银行授信发小额贷款,肩上的压力也不小。
【解说】在知名电子商务观察人士、亿邦动力网总编辑贾鹏雷看来,“整体上看,目前线上经营的成本已经不比线下低,甚至可能更高。因为电商要付出大量人力、技术成本,靠赚电商的差价和服务费已经难以支撑平台运作。”因此,电商上金融服务有其内在的原因,但又不仅仅是增加营收渠道那样简单。
【解说】用户流失是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噩梦。特别是微信的后来居上,打破了微博、电商各自为政的格局,打乱了很多人的布局。显然,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并不仅仅属于互联网企业。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易欢欢】就是我们自己提出的叫互联网金融的三大基础设施。第一叫基于互联网的外部的点击和评价体系,这是第一个,这是长期积累的。第二个,就了解到企业的内部经营情况的包括支付结算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第三个,就打通了物流能力、打通了计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的这么一个云平台。
【主持人】按照行业发展的一般逻辑,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必定要产生新的产品形态和有代表性的公司,才能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真正成形。所以说,眼下不管是来自电商还是互联网公司的探索,都是加速互联网金融成形的有益尝试。每一个人依然都有机会成为打开互联网金融大门的人。但万变不离其宗,互联网金融最终比拼的还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