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粉丝经济学

李光斗 | 2013-08-30 10:14 766

粉丝是中国人发明的传统食品。从艺术角度来讲,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被广为诟病,但中国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部分人群正是郭敬明粉丝“四迷”的富矿。从购买唱片、海报、荧光棒、演唱会门票到购买明星的周边产品,从电视节目的高收视到电影票房的经济保证,粉丝指向性消费随时创造出极高的经济效益。

  粉丝是中国人发明的传统食品。但这里的“粉丝”却是由外来语FANS演变而来,所谓粉丝,专指那些狂热的追随者。

  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就是粉丝经济。战争年代的实力看兵力强弱,互联网时代看粉丝多少。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粉丝,每个人也都希望粉丝如云。粉丝意味着力量。哪怕你只是一个草根,但只要你拥有了巨量粉丝,你就可以有强大的影响力。

  中国最早的意见领袖孔子,就是靠粉丝捧红的。孔子的三千粉丝中,用今天的网络语言说,大V有72名,孔子老师“述而不作”,叹口气都有人疯狂转发。粉丝们不仅给孔子缴学费、送腊肉,还帮老师出专辑—《论语》就是学生们搜集老师日常的微博、微信加工而成的。

  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

  粉丝不是一般的爱好者,而是有些狂热的痴迷者:“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喜欢不需要理由,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

  从艺术角度来讲,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被广为诟病,但中国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部分人群正是郭敬明粉丝“四迷”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90后粉丝“护法”,《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如今《小时代3》又已经在摩拳擦掌了,有动辄上百万的纸质书印数做保障,哪怕被骂为脑残,郭粉们也会把《小时代3》的票房给硬拉起来。

  “粉丝电影”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观众不是因为故事情节去看电影,而是奔着追星而去。“粉丝电影”需要创新和年轻化,墨守成规只能被粉丝抛弃。

  移动互联时代的粉丝

  爱屋及乌,粉丝是最忠诚的消费者。

  从购买唱片、海报、荧光棒、演唱会门票到购买明星的周边产品,从电视节目的高收视到电影票房的经济保证,粉丝指向性消费随时创造出极高的经济效益。

  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使人的消费欲望随时随地得到满足。无远弗届,互联网不仅吸引你的眼球,还会随时掏空你的钱袋。

  谁掌握了粉丝,谁就找到了致富的金矿。

  2013年,小米用半年的时间就创造出了2012年全年的业绩—总共售出703万台手机,仅上半年营收就超过2012年的126亿,达到132.7亿元人民币。而“为发烧而生”的品牌诉求,更是把小米手机卖“粉丝”的本质暴露无遗。连小米的首席产品经理雷军自己都说,小米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 “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粉丝不仅是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是下一个新产品的制造者。苹果之所以长盛不衰,皆因为乔布斯在世时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以至于iPhone的4S成为了“果粉”们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也成为苹果最热销的产品。如今,乔布斯斯人长逝,苹果的“粉丝经济”遭遇到三星强有力的挑战。

  经营粉丝的秘诀

  社交媒体的兴盛正使大众传播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网络语境下,粉丝数量不仅意味着影响力还意味着经济价值。喜欢你才粉你,粉你意味着消费者会为你买单。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从粉丝身上获益,必须要善于“养粉丝”,要和粉丝互动。一言不合,粉丝就可能弃你而去。传统经济时代,消费者是上帝,要好好伺候;互联网经济时代,粉丝是收入之源,切记要把粉丝当爷爷一样伺候、当孩子一样养活。

  粉丝是特殊的用户,他们的“关注”,意味着兴趣和潜在购买行为,而他们的取消关注则意味着需求的转移。只有经营、管理到位,粉丝效应才会逐渐扩大,经济效益也才能持续发生。反之,用户滑动一下手指,就能拒你的品牌于“千里之外”。

  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沟通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更加倾向“以我为中心”的表达方式。然而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也让世界变成了Follow和转发的世界,自说自话只能让你和世界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移动互联网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互动,参与和体验才是移动互联的本质。

  (作者为品牌战略专家)

  作者:李光斗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2023-10-16 14:16
21150

沈建光(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日本经济复苏下,日元为何持续贬值?

2023-10-16 12:58
6542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优化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政策思考

2023-10-16 12:57
6334

王军(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国际ESG投资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2023-10-16 12:56
6398

邢自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确保经济回升,资本市场则活跃

2023-10-16 12:55
6435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宏观面“剪刀差”

2023-10-16 12:54
661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