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彩票官方版-百姓彩票2025最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2008-12-01 23:112277

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
   
    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社会生产力的增进与要素配置和商品交换在国际范围内展开紧密相关,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确保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从来都是一个折射着国际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不同经济体力量改变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20世纪初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本位制由于难以化解国际偿付与黄金供给之间的冲突而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几个竞争性货币集团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和无秩序状态,而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和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摧毁了这种无序化状态的运行基础。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似乎成为“二战”即将结束之时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的一个重大主题,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正是在此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此协定的核心内容为:其一,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元兑换黄金。其二,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即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此波动幅度,则各国应通过干预市场来维持汇率稳定。其三,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者通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确保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后者通过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显然,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实质是建立以美国为主导、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化”国际货币体系,这一体系的实施是建立在“二战”之后美国黄金储备和经济实力绝对领先于其他经济体的基础之上的。
   
    在“二战”之后的20-30年时间中,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改变了此前混乱无序的国际货币状态,形成了具有“统一标准”特征的国际金融秩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实施货币兑换的“双挂钩”制度,美元就取得了“准黄金”和“国际货币”的地位,而美国通过发行美元就在一定意义上化解了国际偿付能力不足的困境,较好地解决了金本位制下因黄金供应短缺所导致的国际储备短缺问题,而美国通过信贷、赠予、贸易、消费等方式向其他经济体输出美元,对增强世界购买力、促使战后经济恢复也起到了正面作用。同时,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导致了各国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较好地规避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汇率风险,从而有助于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展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
   
    长期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国际经济格局相对稳态、美国经济优势不可挑战、美国黄金储备规模庞大、且美元发行能够在“信心”和“偿付力”之间形成均衡机制基础上的。然而,与稳态特征相比,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性更像是一个特征性事实,而美国拥有“世界货币”发行权更使其具有通过增发美元以获取“铸币税”和“通胀税”的“道德风险”。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R·特里芬就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这样的内在缺陷:美元应大量发行以满足国际结算和储备需要,美元应减少发行以维持美元币值的稳定和坚挺,而美元发行在“信心”和“偿付力”之间的不可兼得即为“特里芬难题”。这一缺陷无疑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脆弱性。事实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经常交叉出现“美元荒”和“美元过剩”,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增加、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储备剧减,这导致在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履行外国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而1973年3月德国、法国等欧洲共同体国家宣布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欧洲共同体内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这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支撑——美元黄金挂钩和钉住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从狭义的角度讲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制度安排层面已经崩溃。
   
国际货币体系到何处去
   
    就广义而言,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大楼”坍塌但“根基”仍在,“躯体”残缺但“魂魄”犹存。如果说“双挂钩”和钉住汇率制是表层的制度安排的话,那么美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操纵者”、美元作为最主要的“世界货币”,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所在。就此而言,迄今为止,发轫于上世纪4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依然没有受到实质性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可以依凭其“国际货币发行特权”,采用增发美元来逼迫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升值,从而平抑国际收支逆差和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美元为计价单位、以贸易-金融为链条的全球性循环:美国大量发行美元——美国改善国际收支、满足消费需求——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外汇盈余并购买美国金融资产——美元流入并诱发美国再次采用宽松货币政策。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正是在上述国际动态失衡格局下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经济危机已促使人们反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长期有效性。就构建国际货币体系的“锚”而言,有两个基本的变革思路:一是“朝后看”,即重返金本位制,即全球所有国家同时加入金本位制国家联盟,一致确定或同时变更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理论上说,这种制度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全球福利增进,克服了资本积累和世界经济的虚拟化,规避了少数国家通过货币发行权以获取“通胀税”和“铸币税”。但其致命缺陷是黄金存量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无限性之间存在冲突,且金本位制并不足以保证世界经济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威胁。二是“超前看”,即构建“世界货币”制度,“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就指出现在需要一个国际黄金系统,并在此系统之上建立世界货币,与此相适应,应将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造成世界央行,使之成为发行世界货币、监管资金流动的超级银行。然而,这种思路以所有国家愿意让渡“货币主权”且“世界货币”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为前提,而这两个前置条件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是不存在的,至少在短期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经验”移植为全球货币一体化的思路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国际货币体系的选择或构建必须建基于特定时期国际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理性对待不同经济体的力量变动和利益诉求,并按照演化而不是革命的方式来形成一个相对稳态、更能契合当前需要的制度架构。事实上,2008年11月在美国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上,对于延续至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三种声音: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修补论”,即在重申自由经济和加强全球应对的基础上延续美国的国际金融主导权;二是以欧盟为代表的“替代论”,即在增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和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基础上全面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建立“第二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三是以“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改革论”,即在推进金融改革和确保秩序稳定的基础上,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发言权和决策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在于美国的美元发行权不受外部约束,据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必须有效改变这种格局,强化对美元发行权的监管相对于强化对微观金融机构的监管更能有效地防范风险。尽管在欧盟和新兴经济体的挑战下,美国的经济主宰地位有所削弱,但短期内美国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具有绝对优势,采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锚”依然有必要。以此为基点,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和强化监管,形成对美国美元发行纪律的内部和外部约束,促使美元发行兼顾其作为国内货币和国际货币的双重功能。可以在考虑经济总量、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基础上,适度强化欧元、人民币在国际偿付、结算和储备中的重要性,逐步实现以美元为主导、多种货币并存的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国际货币的竞争格局有助于对美元发行纪律形成外部制约。此外,应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根据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调整国际金融机构的权益分配,特别是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金砖四国”的快速发展,应逐步增大这些新兴经济体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话语权、决策权。完善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机制也有助于增强多方协作,规范美元发行,应对全球危机。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