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金融发展滞后为哪般?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持续走高,汽车金融渗透率也逐渐提升,但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仍受到多重因素制约。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持续走高,汽车金融渗透率也逐渐提升,但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仍受到多重因素制约。
日前,易鑫集团创始人张序安在生态化战略发布会上坦言,汽车金融虽然“有利可图”,但资金规模和资金成本的限制仍是制约易鑫集团将汽车金融扩大至汽车交易的原因之一。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汽车金融的接受程度已经随着消费者的年轻化而有所增高,但偏高的金融利率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
渗透率增长缓慢
与国外的成熟汽车市场相比,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仍有超过30%的差距。
为了“摆脱”行业发展的限制,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易鑫集团推出了生态发展战略平台。“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在2016年的金融渗透率有所升高,新车金融渗透率约为35%,二手车金融渗透率约为30%。我觉得不光要切那一块,还要把剩下的65%和70%也切进来。” 张序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序安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每年交易量超过2500万辆的大型市场,各大汽车金融公司都有独立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由于资金规模、行业大势等多方面的限制,汽车金融公司要想单纯地凭借传统金融业务在竞争中取胜可谓是难上加难。因此,易鑫集团希望通过新建立的生态发展平台将新车交易、二手车交易以及购车服务等流程打造为线上线下的闭环交易,并希望在业务扩张的过程中把现金交易变成金融交易,借此扩大盈利。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易鑫集团推出了“开走吧”“新车贷款”以及“车抵贷”等相关业务。
针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转型,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汽车厂商主导的贷款购车模式外,仍是‘用钱赚钱’的轻资产贷款业务最容易盈利。但偏高的金融利率却让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汽车金融行业的创新业务多以失败告终。”
风险把控存难
对于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花生好车创始人陈鹏云表示:“汽车金融可谓是汽车产业链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之一,整车企业贡献的利润率高达30%~50%。但其当前发展的阻碍在于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用户需要市场来培育。”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发布的《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汽车金融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21.2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54%。尽管汽车金融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远低于银行贷款,但诚信风险把控仍是其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此,张序安表示:“我觉得数据还是风控最核心的点。”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约为2亿辆,乘用车接近1.5亿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汽车市场,十万级或者百万级的用户数据仍旧是体量太小,并没有太大的代表性。“有了数据以后,你才有可能建立一个靠谱的模型,要不然都是空谈。”
除此之外,国内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不同、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拆借成本相对较高、国内汽车市场的不够成熟和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等特点都加大了汽车金融的风险。
对此,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表示,造成我国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国人的消费习惯相对保守,相当一部分人群仍习惯全额付款、不喜欢通过信贷业务花未来的钱;另一方面是我国国民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贷款抵押审核流程相对较长,在贷款消费的过程中用户消费体验欠佳。
竞争力参差不齐
虽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凭借着较大的汽车基数,汽车金融行业却仍为从业者提供了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3月,我国共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获批,总资产规模达4190亿元,2015年贷款总额达3910.6亿元。其中,零售贷款达3051.5亿元,占比78%,经销商贷款额840.5亿元,占比21.5%。相较于商业银行,专注于汽车领域的汽车金融公司,无论在风控还是审批等各环节都更具专业性。以汇通租赁、易鑫融资租赁、先锋太盟等为代表的专业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持续火爆,新势力的不断兴起让汽车金融市场不再是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独大的天下。
尽管如此,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汽车金融从业者仍有着自身的竞争优势。相比专注于汽车领域的汽车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最低,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长期积累的信贷经验及用户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受制于资金成本较高、资产规模受限等因素影响,汽车金融公司在库存融资业务的开展上常常力不从心。从当前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商业银行仍占据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
国内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区域广阔,但受限于资金成本、服务能力等因素,各大汽车金融从业者较难利用利率、首付比例等手段控制客户风险。“中国汽车金融发展的最大制约是缺少金融创新,这一行业现象并非哪个企业可以单独抵制。”崔东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