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的中小企业 春天不远

2008-10-06 13:53244

时值深秋。2008年初以来,我国占企业数99%的4200多万个中小企业的“严冬”悄然来临。由于受国家采取货币从紧政策、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小企业遭遇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大的挑战。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更多的企业正集体性地陷入经营困难的泥沼中,有些企业已经难以为继。大家知道,中小企业被称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因此,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经济是否有活力,都与中小企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当前中小企业前所未有的困境,的确惊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近几个月来,中央高层密集调研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与当地中小企业座谈,探讨应对危机策略。

  成长的烦恼

  根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已有歇业关停企业1200余家,达到浙江连续十年的历史之最。

  浙江中小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2%,占工业总产值84.9%,占税收86.08%。从某种意义上说,抓好了中小企业发展,就抓住了浙江经济的基础;抓住了中小企业素质的提升,就从根本上实现了浙江经济素质的提升。这是面对全球经济走弱态势,浙江经济反应剧烈的动因。

  根据浙江省乡镇企业局和中小企业局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外贸出口进一步下滑和资金普遍短缺,现在中小企业的处境相当艰难,以往依附大企业结成配套协作的产业链正在断裂,受盈利空间的挤压,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余地愈加狭小。一是影响到工业化的进程。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重要增长源,已占到工业GDP的80%以上,大量小企业关停并转,势必导致产业链的断裂和增长源的衰退。二是影响到就业目标的实现。中小企业是实现就业的主渠道,近5年来年均吸纳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达50万人以上,而今年因经济效益不佳,企业裁员增多,难以再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实现今年的就业目标前景黯淡。三是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2.4和131.5,同比下降22.7点和23.3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则跌入“不景气”区间,二季度为98.5,同比下降22点,22.3%的中小企业感到融资困难。浙江反应强烈,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压力:

  一是资源匮乏。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有关。著名的华裔经济学家刘遵义研究认为东亚的经济发展,全都是靠资源投入,资源是有限的,投入维持不了很长时间。从这些年来看浙江的经济发展,也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当前浙江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新形势下的反映。尤其是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导致资源匮乏的浙江更加难以为继。去年开始,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在内的很多要素都在涨价。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浙江省工业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1.7%。向来以低成本、低价格立足市场的浙江企业,面对成本不断上涨,很多企业的利润被不断蚕食,甚至亏损。浙江的资源在全国是极度匮乏,平均占有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都是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无疑在有限资源约束和急速上涨压力下的经济增长必定会有极限,目前浙江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与此有关。

  二是产品单一。浙江的产品结构向来是以纺织品、服装等轻工业为主,其次为机电产品、小五金等,并且浙江工业基本都属于下游产业。虽然这些年浙江已经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能源消耗的格局没有改变、外向型的经济结构没有改变、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能源价格上涨两种因素的叠加,对利润率只有45%的企业来说,利润已经丧失殆尽。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进一步增大,贸易保护主义的日渐盛行,浙江外贸企业的日子会更加难过。加之,浙江的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高度化又不足,相当部分企业尚未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必由之路。受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主要产业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主导产品和主要技术以模仿和引进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外贸受阻。外需下滑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影响非常大。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及其对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波及,上半年浙江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出口增幅实际仅为14.7%,同比回落13.8%。浙江是出口贸易大省,去年的外贸出口占GDP的50%左右,出口受阻,使得很多企业经营困难。

  四是融资困难。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目前在GDP比重中非公经济占了70%以上,民营企业贷款无门导致企业无法运转是浙江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目前,银根紧缩是改革开放来最为严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收紧了对企业的贷款,尤其是对非公企业的贷款。这对以非公经济为主的浙江企业和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去年中央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使本身在融资方面就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影响较大,很多企业贷不到款,资金链断裂,造成经营困难,企业融资指数下跌就是一个证明。2007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财务费用比2006年增长了30%左右,企业资金链绷紧,甚至导致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

  自救的招数

  应该说,目前浙江中小企业正处于新一轮调整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经济调整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常态,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必然带来阵痛期。当务之急得“标本兼治、保稳促调”,从 “财政出手、金融为本”拯救这些中小企业。

  一是金融支持。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为240家小企业融资3.8亿元;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和近20家创投公司,积极探索小企业融资一揽子解决方案。积极稳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开展村镇银行改革试点,首批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玉环永兴村镇银行正式成立,注册资本分别达2亿元(国内最大)、1.6亿元;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试点,设立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率先在国内开展股权出资试点,全省以股权出资进行改制、重组的企业有15家,股权出资金额达82亿;率先开展股权质押贷款,全省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的企业已达22家,股权出质数额超过16亿股,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元;探索无形资产抵押贷款试点,宁波市专门出台了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意见,温州、湖州、嘉兴、丽水等地积极开展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上半年新上市10家,新增融资额78.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上市8家,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已达51家,占总数的19.9%。浙商银行则围绕不同规模、行业、经营方式、区域的小企业特点,创新担保、提款、还款方式,相继推出“生意圈联保贷款”、“老乡联保贷款”、“同行联保贷款”、“分期还本付息贷款”、“循环贷款”、“浙商自助贷·生意金”、“桥隧模式”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开办小面额票据贴现业务,开通小企业网上银行,丰富小企业金融服务内涵。

  二是财税支持。今明两年,浙江省级财政将拿出7亿元,对外贸出口前景好、压力重的企业进行补贴。进一步落实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 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助推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浙江原先收取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一般不及个体户营业总额的千分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低的。一个月前,我省还对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采取了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并减免了一批涉及“三农”的工商费用。 9月1日起停止征收“两费”,目前全省个体工商户已逾184万户,这一政策将为浙江个体户每年节省开支超过7亿元。

  三是政府助推。加大初创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力度,2008年,浙江省省级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规模从2007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了6500万元,拉动中小企业担保高达260亿元的贷款。颁布实施全国首个《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有效缓解当前国家实施贷款紧缩情况下,部分企业融资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上承认了民间贷款机构的合法地位,为事实上存在着的民间融资,提供了一个合法的通道。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意见,安排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出口扶持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可供借鉴的国外模式

  中小企业无论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德国视中小企业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则称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脊梁”。亚洲许多国家都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聚焦韩国、日本、新加坡三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看这些国家怎样应对中小企业在成长中的烦恼。

  近年来,韩国政府把“振兴中小企业”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为此,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中小企业对策”,将韩国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间形成共生机制,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改善其经营环境和增强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是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互惠合作,二是引导中小企业“走出去”,三是提供人才、信息、技术上的支撑。

  日本长期形成的独特的“双重结构”,使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日本政府纠正“双重结构”的目标出发,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中小企业政策。一是制定与《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的相关文件,二是重视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作用,培育中小企业家,三是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新机制。

  中小企业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困难,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新加坡政府推出40多项具体措施辅助目标实现,主要体现在企业、行业和宏观三个层面:一是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新机制,三是增强中小企业的开拓创新能力。

  多管齐下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早就指出,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下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6点要求中,也明确提出要支持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小额担保贷款,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等等一系列的政策,将对增强中小企业活力发挥巨大作用。而日前,央行近6年来首次下调了贷款利率,开始松绑银根。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应当看到,中小企业的困难,与一些地方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服务不及时、管理不科学等有直接关系。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能否保持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状况。企业生机勃勃,搞好了,做强做大了,经济社会发展才有活力,财税、就业、民生等等才有保障。所以,中小企业的好坏,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其次,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前应进一步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清理和取消不符合改革方向、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收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着力在拓展融资渠道、提供技术支持、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减免不合理收费等方面,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管理方式。

  第三,多管齐下解决融资问题。一是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步伐,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并创新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手段和信贷产品,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覆盖率。三是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四是加快推进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担保机构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地方担保体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五是加大对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第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当前中小企业危机,与其说是一次炼狱,不如说是一场洗礼。如何另辟蹊径、苦练内功,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转型,这才是中小企业的出路。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多层次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促进其上水平上规模,加快向大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出口、零部件配套为主导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业型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