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率下调信号大于实效 中小银行慎贷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央行在降低“双率”(贷款基准利率、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之时,也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降低贷款基准利率,收窄利差;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配置高收益资产。个中利弊几何?
调低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大约释放资金1800亿元,中小银行将如何使用这些资金?现有的信贷额度是否够用?
降低“双率”又被外界理解为货币当局已然确立了经济下行的判断,基于风险防范所需,商业银行是否会惜贷……
缓解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
“总行还没有专门的精神下来,但对支行的(小企业贷款)业务没有什么影响。”9月16日,浙江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负责人说。由于该行总行重视小企业贷款业务,所以,上述支行不必担忧信贷规模问题。
“今天有个别企业来问,现在能不能贷到资金?”上述股份制银行支行负责人称,这是小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其次是贷款程序快不快,接下来才是利率高低问题;当然利率调下来,对企业成本降低有帮助。
“虽然降了27个基点,但贷款基准利率还是很高的,杯水车薪。”9月16日,东部某城商行高管称,而且降低基准利率,只是一个下限问题,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依然可以选择不下浮,或者上浮,这都不违背原则。
不久前,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受到股市资金回流、贷款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回流的存款在各行之间分配并不均衡,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依然较大,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80%。据交行发展研究部测算,银行业可以承受的准备金率上限水平约为20%。
此番,央行有针对性地调低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被视为缓解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之举。
“有一些小银行已经出现流动性风险,存贷比已经达到70%以上,甚至接近80%,有些加上票据贴现已经接近90%。”一家城商行高层直言,而“准备金抽到这么高的程度,一些存贷比过高的小银行是靠市场负债在经营,风险很大”。
“这次相对放松准备金率,对中小银行而言,运作空间更大。”上述城商行高层表示。
当然,市场上总是苦乐不均。前述东部城商行高层称,该行资金并不紧张,调低准备金率对该行没什么影响;“当然,释放出来的资金收益会高一些,增加可贷资金,抑或增加债券配置,收益比存在央行要高”,调低双率对中小银行是利大于弊。
一位银行监管专家对央行此番降低双率的做法表示认可。他表示,经济在下滑,而货币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方向是对的;调低双率,以及前一阶段增加信贷规模,这些调整的实质是松动银根,促进贷款增加。
“调低短期利率,第一是增加低成本的短期资金供应,减轻企业负担;第二,控制短期社会资金价格。”上述监管专家称,目前,企业的活命钱主要是短期的;所以,社会上的短期资金利率高企,民间融资利率能够达到20%、30%,甚至更高;“整个长期利率,从未来控制CPI来考虑,也不宜降低”。
信号作用大于实际效果
在评价央行降低双率这一货币政策时,前述城商行高层表示,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时点释放政策信号,而不在于政策本身能产生多大的效应。
9月16日,交行发展研究部也表示,“两率调低的实际影响有限”。
首先是贷款利率下调的信号作用大于实际效果。由于信贷控制并未取消,同时贷款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较大(2008年2季度,6个月至1年贷款的实际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约1个百分点),特别是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更大。在此情况下,小幅利率调整对企业贷款成本的影响不大。
而下调准备金率释放的流动性有限。由于占60%以上存款的大型商业银行没有调整,此次准备金率变动大约释放资金1800亿元左右,主要是为缓解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配合之前的信贷额度放松政策,由于数额有限,其扩张作用并不明显。
至于利率下调年内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较小。因为前8个月商业银行大部分的年度贷款额度已经使用完毕,加上大部分贷款的利率是按季、按年调整,因此银行年内受的负面影响较小。对中小银行来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有利于提高其资产的总体收益率,所受的负面影响更小一些。
最后,“两率”下调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大。由于幅度较小,中长期贷款利率的调整对缓解住房市场低迷的作用不大。同时,准备金率变动释放的资金有限,且中小银行的新增贷款将主要用于对小企业和地震灾区的支持,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难以根本改观。
银行慎贷?
“经济下行趋势的判断已经确立,如果趋势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很可能出现惜贷。”一位交行发展研究部内部人士称。
前述城商行高层表示,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相比,银行在经济处于下行状态中的放贷行为会更谨慎;但这不是狭义的银行“惜贷”问题,而是银行从风险角度考虑更多,这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很有益的。
“很多该淘汰的企业没有淘汰,如果大家都那么宽松,企业想要贷款都能要到的话,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上述城商行高层直言,目前,货币政策尽管不至于那么紧缩,但信贷也不会投向限制性或边缘性行业。
“在经济下行趋势中,企业面临一个市场约束。”9月16日,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说,在8月份之前,企业面临银根约束,但现在逐步变成一个市场约束。原因包括经济增速下滑,市场需求走弱;银行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不愿意贷款。
进入下半年,一些商业银行的信贷策略已经发生变化。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人民币短期贷款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减少,7月份减少79亿元,同比多减46.4亿元;8月份减少8.9亿元,同比多减36.1亿元。与此同时,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较多。
言及偏好票据融资的原因,一家城商行对公业务人士称,经过测算,9月份发放的贷款,因为只有3、4个月的计息时间,在扣除税费和经济资本占用后,盈亏只能打平;而10月份以后发放的贷款,对当年利润贡献甚至为负;但本年度余下的贷款额度也不能浪费,故而多做票据融资业务。
此番央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部分流动性,但并不意味着小银行会投放多少贷款,因为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大家会更谨慎,防范风险”。前述城商行高层直言,而即使惜贷,银行也不会闲置资金,可以选择在银行间市场购买债券,获取相对稳定的回报。
政策出现拐点?
9月12日,在央行发布8月份货币信贷数据之后,交行发展研究部发布的点评指出,“年内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将比较谨慎”,原因之一是由于这两项政策工具带有非常强的“信号”作用,而现在还不到货币政策全面转向的时候。
然而,央行在三天后便选择了降低双率的做法。“虽然我们的预测方向是对的,但依然感到很突然。”前述交行发展研究部内部人士直言。
“至少是政策出现拐点。”前述城商行高层表示,以前货币政策体现的都是紧缩的信号,但现在出现放松,所做的一些调整,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一些企业的投资行为;而根据实际发展的情况,如果经济继续出现滑坡,未来可能还会追加一些政策。
交行发展研究部表示,此次央行“两率齐动”表明从紧的货币政策告一段落,货币政策的天平开始向“保增长”倾斜,但货币政策并没有全面放松。
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贷款利率仅是小幅调整,且存款利率维持不变以保持正的实际利率,“控通胀”的意味仍在其中;二是准备金率“差别调整”是为了配合之前的信贷放松政策,以保证中小银行“有钱可贷”,仅是局部的扩张;三是信贷额度控制并没有完全取消,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体系为主的融资结构下,信贷额度控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
“在不发生明显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未来货币政策应继续以观察和微调为主,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低利率和准备金率,确保经济稳步增长。”交行发展研究部表示,若外部经济环境严重恶化、出口增速显著下降、消费和投资继续放缓,除了降低利率和准备金率外,应采取最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即及时取消信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