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质检综述
质量与安全――质检人始终牢记的基础和底线。
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质检部门新形势下新的历史使命。
2011年1月6日,北京滴水成冰。在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字字铿锵:“全系统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从严治检、强化监管为着力点,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质量保障……”
“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简短的12个字,既对全年质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更为未来质检事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7月下旬,国家质检总局又在成都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围绕落实“十二字”方针提出了“十二个如何”,直指深化质检事业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明确了着力点和切入点。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质检总局党组领航全国23万质检人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探索探求,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2011年,全国质检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在建设“科技质检、法治质检、和谐质检”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促进了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彰显了质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资料图片)
一个主攻方向初见成效
春天的盛会,深切的呼唤。
2011年3月,质量的话题继续成为“两会”上的热点。会上,共有232名代表和委员提出了加强质量工作的建议和提案,有的代表、委员还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呼吁。
作为我国质量综合管理部门,抓质量是质检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质检工作的主攻方向。在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质量”的作用与意义日益彰显,而国内亟待提升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频频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考验着质检人的智慧和力量。
找准方位,才能明确重点;有效应对,方能取得实效。
“如何抓好质量,我认为有三个紧要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第一,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抓质量……第二,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第三,如何真正体现质量工作的成效。”7月,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上,继年初提出“抓质量”后,对“怎么抓”、“如何抓”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一年来,随着一系列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决策部署陆续推出,全国质检系统从宏观层面谋划质量发展、完善质量体系机制,从微观层面夯实质量基础、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抓质量初见成效。
这是抓质量发展规划的一年――编制了《质量发展纲要》,正式印发了《质检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任务。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省、区、市达26个,超过83%;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的市、县达2600个,超过90%。
这是抓标准、认证和计量体系完善的一年――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920项,新颁发3C证书6.45万张、质量管理体系证书4.67万张。我国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后,又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理事国。
这是抓质量责任和诚信体系建设的一年――推动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责任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进出口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健全平板电视机、家用汽车等产品“三包”质量责任制度。
这是抓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的一年――建立了国内产品和进出口商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按时向各级政府报告。目前已有13个省、区、市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或绩效考核,23个省市设立政府质量奖。
一年来,通过抓质量,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上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提高了0.43个百分点,国家监督抽查45类产品跟踪抽查合格率平均提高了5.5个百分点。在对欧、美出口增长超过16%的情况下,通报召回率同比分别下降28.9%和17.4%。
一个重点指向安全
质量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保安全始终是质检部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年来,面对不容乐观的质量安全形势,面对十分艰巨的保安全任务,质检人牢固树立“保安全就是保民生”的理念,一系列新思路、新探索、新部署,须臾不放松保安全工作,切实加大保安全力度。
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为了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全系统严格实施风险分析。总局成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开展了儿童玩具、学生文具等消费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产品伤害监测,加强了进出口商品风险分析、食品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制度。
科学监管,严密监管。
――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吊销注销食品和工业产品企业生产许可证1.5万张。重点对1176家乳制品企业进行重新审核,淘汰了40.4%的企业,打了一场乳制品企业整顿硬仗。撤销了3万余张3C证书,注销、撤销478家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注册登记资格。
――严格生产企业监管。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食品生产单位143.9万家/次,发现问题14.3万个。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年”活动,严格生产源头、使用环节和重点领域监管。深化出口企业分类管理,6.5万家出口企业纳入分类管理。强化出口食品企业监管,清查出口种植养殖备案场4470家,将55家严重违规出口企业列入“黑名单”。
――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组织对1.9万家企业生产的156类20965批次重点产品实施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87.5%。查验出入境人员3.79亿人次,发现患有传染病疑似病例7505例,同比增长211.15%;查验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196.5万批次、货值1544亿美元,截获有害生物3797种48.6万次,同比增长3.6%和21%;检验进出口工业品1300万批、货值1.2万亿美元,检出不合格品6.9万批、货值537.6亿美元,同比增长0.04%和0.4%。查验进出口食品247.8万批,货值823.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2754批。
――严格执法打假。开展16次专项执法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7.3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10.5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53.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919起,其中查处食品质量违法案件2.8万起。查获假检验检疫证书2.6万多份、假印章494枚,查处非法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88家。输非商品查验比例提高到72%,查获确认的伪造证书同比下降了97.6%。
决策果断,措施有力。
――科学处置质量安全事件。积极应对日本核泄漏、德国大肠杆菌疫情、台湾塑化剂、香港禽流感、瘦肉精、地沟油、锦湖轮胎等重大事件,妥善处置了美国食品李斯特杆菌污染、东南亚黄鳝寄生虫、燕窝亚硝酸盐超标、韩泰轮胎、瘦身钢筋、粉末砖头、黑心棉、北京地铁电梯事故、豆浆机润滑油、玩具邻苯二甲酸酯等一系列问题。
坚守安全底线,2011年质检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一个选题突出服务
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质检部门重任在肩。
实现转型发展,质量提升是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倚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具体,广东要求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江苏希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海南提出推进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试点,深圳提出建设“深圳质量”……
与此同时,民生,更有如神经末梢,丰富细微而又极为敏感,时刻牵动着质检工作……
党和国家最关心的重大问题、地方党委政府在区域发展中最关心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质量期盼,就是质检部门发挥作用的选题,就是质检工作的重点。
“全系统按照总局党组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节能减排,服务外贸发展大局,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不少亮点、特点。”正如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上指出的,2011年,质检部门紧紧围绕“服务”两个字,迈出坚实步伐……
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有作为。新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60个,确定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50个,建立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35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11个。启动苏州工业园区首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下达113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服务节能减排出实招。新批准发布35项节能环保国家标准,新增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证书6779张,发布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认证和第8批实施能效标识产品目录。新成立3个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完成24类3202批次节能减排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
服务外贸发展见成效。发布WTO成员提交的2677项措施通报,对341项通报提出评议意见。与16个重要贸易伙伴国召开质检合作磋商机制会议,与3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72份质检协议,首次与俄罗斯建立动植物检验检疫与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参与实施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树形象。12365全年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咨询102.7万件,同比增长46.7%。继续组织开展建材整治、农资打假下乡、清新居室、诚信计量等活动,查获劣质建材货值22.1亿元、假劣农资货值9595万元。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力度。与10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国资委、中科院、总参、总后签署质检合作协议。推出1.2万个服务项目、9000多条改进服务的措施,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和资源节约产品认证,节约标准煤折合3000多万吨,签发原产地证书获进口国减免关税84亿美元。
“人民质检、质检为民”。2011年,这一理念和为之付诸的努力,让质检工作与人民群众贴得很紧很紧……
一种自强奋发不息
肩上担子重,质检当自强。
在2011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支树平局长谆谆告诫:“面对严峻挑战和繁重任务,要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质检系统的使命,最根本的是要强身健体,把我们质检的实力做强做大。”
2011年,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形势,质检工作使命光荣,任务繁重。如何推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如何提升质检系统履职能力、如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个个问题、难题的拷问,促使质检人坚定信心,砥砺勇气,不断探索,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建设。
一年来,法治质检建设取得进展。制定发布10件部门规章,清理规章178件、规范性文件2200多件。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3件、行政诉讼案件5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总局网站在2011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再获第二,在线办事效率名列第一。
一年来,科技质检建设不断加强。发布“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监测等纳入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点专项规划。13个单位和个人获“十一五”科技部表彰,122个公益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财政支持,3个项目公示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已达到384个,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达到320个。
一年来,和谐质检建设深入推进。加强和谐质检建设课题研究,举办“和谐质检建设研究课题鉴定会暨质检文化主题行”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国质检系统先进表彰暨科技表彰大会。加强质检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窗口建设,得到中组部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充分肯定,563个基层党组织被地方党委列为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典型单位。30个单位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全系统全国文明单位总数增至46个。
“三个建设”――质检人审时度势的自觉认识和自我完善,为质检事业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是质检工作的总结,是质检职能的定位,是质检特色的诠释,凝结了几代质检人的集体智慧。循着这一方向,质检人的足迹,承载历史,指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