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两保税港区静候国务院审批
8月15日,本报记者从海关广东分署获悉,广东保税港方案已获海关总署等十余个部委的批准,方案已经送至国务院等待最后的审批。
此前外界较多的说法是,广东送审的方案里只有深圳前海湾,但据透露,该方案里还有广州南沙。
“目前深圳和广州能否最后获批还是未知数,但预计会有好的消息。”海关广东分署一名高级官员向记者透露,“但两港的发展一定是良性的错位发展。”
“这对目前广东省内没有保税港,而且外贸压力日趋加重的广东省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上述官员对记者表示。
两港错位发展
海关广东分署上述官员进一步指出,“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一旦获批,当地政府将紧紧抓住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特别注重发展转口贸易,并将依托CEPA,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港澳的经贸合作。”
而广州南沙保税港则更偏向加工贸易出口。
据悉,深圳拟建设的前海湾保税港占地面积3.71平方公里,拥有海港、空港、西部通道等交通区位优越的条件。
这种区域优势具体为:前海地区为深圳宝安区与南山区的结合部,同时处于穗深港走廊的中点,也是穗深港走廊与深圳主市区的交叉部位。而在从深圳大铲湾港区到蛇口半岛港区到香港葵涌港区的连线中,前海也处于中枢位置。这些因素使深圳前海地区成为深港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事实上,2003年与深圳保税港同时启动申报工作的,还有其空港保税物流园区。该园区选址在宝安国际机场北侧区域内,占地5.37平方公里。对此,深圳市保税区管理局局长肖苑生此前表示,该园区也已开始进入实质审批阶段。
据了解,据海关总署决定,深圳保税区将选择“升级发展”与“整合发展”的模式,实施“一区两翼”发展战略,最终实现转型成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
而广州南沙出口加工区目前以光电、IT、精密机械、家电等产业为主,封关运作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其投资密度为每平方米1000美元以上。
来自广东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03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71%,占全国加工贸易40%。其中,高新产品的加工贸易份额达90%以上。
“一旦南沙保税港获批,配合已有的出口加工区,将进一步提高对高新产品的加工出口货流量。”广东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部部长程杰说。
影响华南保税港布局
如果深圳和广州同时获批,两港将是继2005年6月以来,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和厦门海沧后,成为全国第八和第九个保税港区。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认为,在深圳、广州设立保税港是广东必然要争取的,也由于两城市的经济地位,足以影响整个华南的物流走向。但可以预见的是,不但两港错位发展,与其他三个华南保税港也会形成错位。
据了解,保税港区享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具体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保税港区具备港口、物流、加工、展示四大功能,可以全面发展港口作业、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展示七个方面业务。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克强对记者表示,洋浦保税港的定位是石油、天然气、化工原料、纸制品、公共货物保税仓储、中转交易的物流中心以及化工下游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尤其为珠三角的原材料中转港,这显然与广州和深圳的定位不同。
而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与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形成环北部湾地区两个保税港区,二者的协同发展,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此外,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则对推动对台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拓展“海西”效应,推进“三通”直航,扩大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将产生直接影响。
广东省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运祥向记者指出,深圳前海湾和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一旦获批,将吸引经香港出口的约15%货源(约450万个标箱)转到深圳出口。
不过,杨运祥也同时指出,对物流业的选择而言,保税仅仅为其考虑的其中一项,港口的服务和软硬件设施同样被看重,因此,香港的转口贸易优势仍十分明显。但企业对华南港口的可选择性将发生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