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顺差减少看出口企业转型
2008-07-28 22:56245
我国外贸出口的整体态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07年的29年时间内,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24倍,平均增速达到18.1%,这个速度大概是全世界贸易增速的两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贸易结构也有很大改变,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制成品还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在出口里面超过一半是初级产品。但是到了2007年,总出口额里面只有5.1%是初级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制成品占到94.9%。OECD(全世界的发达经济体)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平均水平是28.5%,比中国的比例还低。
上半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这是在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国内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在两种货币都贬值的情况下取得的。
如果用人民币计价,出口总额的增长率是11.2%。我们再扣掉国内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的出口增长的速度已经到了个位数。
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加快,相应带来的是贸易顺差的减少,符合宏观调控预期。但不利的方面是,出口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东莞市从去年的7月份到今年3月份,9个月的时间共有1500家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倒闭,涉及11万人。还有很多没有倒闭的企业也感觉到经营十分困难。
国际因素: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初级产品价格提高
美国次贷危机首先影响到它的金融市场。股市下跌,相应地美元开始贬值。对世界经济来说,由于金融市场出问题,房价下跌,消费者的预期开始恶化,不愿意多花钱了。美国是一个靠消费需求来驱动的经济体,消费者预期恶化后,消费支出减少,整个经济的增速回落,相应它的进口需求减少。全世界其它的经济体对美国的出口速度就下降。
按中国统计,前5个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到10%,按美方的统计,包括了经过香港转口的源产于中国的商品,前4个月美国整个进口需求增长率是11.5%,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只有1.8%,如果扣掉美元和人民币的贬值,它的实际增长率都是负的。
另外,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美元贬值,因此以美元标价的初级产品进一步上涨。中国每年进口这些初级产品要多花出去六七百亿美元,大概4000亿到5000亿人民币。
初级产品的涨价不断地向中国这种加工出口型的企业传导,比如,中国是打火机的出口大国,温州曾经有四五百家企业生产打火机,但是现在活下来的还在那儿挣扎的,只有几十家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做打火机用的原材料涨价太快,比如铜的价格几年前只有一万五六千块钱一吨,现在变成了五六万块钱一吨。
由于金融市场上单边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今天按照今天的价签一个合同,不知道三个月以后人民币升值会到什么速度,到什么水平。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少签这种长期的出口合同。
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需求的减缓、初级产品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或者说是美元的贬值,这些因素仍难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下半年中国的出口形势可能会比上半年更严峻。
国内因素:劳工成本提高、银根紧缩、出口政策
除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出口企业还面临着劳工成本上涨的成本压力。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必须提高工人待遇,我们到沿海地区调查,企业这方面的开支可能会增加20%。
宏观调控不断紧缩银根,中国如果提高利率,就会有更多的所谓国际热钱流入中国,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影响出口,同时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倒逼发行更多的货币,恶化通货膨胀。所以,利率手段的使用受到限制,更多的只能提高准备金率,减少贷款的规模。这样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中小企业面临非常大的融资困难。它就要转向所谓的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利率最低也是20%。融资成本的上涨,对很多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是致命的打击。
同时,政府逐渐出台了一些调整出口结构,同时也会对出口增速有所影响的政策,这也对出口企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比如出口退税率的下调,针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商品),不仅取消了它的出口退税,而且还征了出口税。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
从中长期来看,出口企业面临的这些困难恰恰是推动企业升级换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个动力。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30年时间就走完了从劳动密集向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升级的过程。
但是我们为什么延续这么久,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这种低成本的优势周期比别的国家长。长期享受这种低成本的优势,使得出口企业升级的动力不够。随着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和土地成本逐渐提高,出口企业首先要放弃最低端的劳动密集环节,逐渐地向中高端过渡。其次,要靠技术创新来提价,转嫁成本。第三,要有风险意识,出口企业要保证收汇,要到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买保险。
中长期来看,出口企业要增强创新能力,使出口产品具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
例如在服装这个传统产业上,设计、品牌、营销是它的高端,是它的高附加价值的环节。而我们现在恰恰是在做低附加价值的环节。所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是说放弃一些传统产品,而是怎么在各个产品线上,在各个产业上,去做那些高附加价值的环节。
对政府来说,很多困难企业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做相应的政策调整。比如说在短期内集中出台的针对出口的外贸政策,可以考虑过渡期更长一点,让企业能够更好适应。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07年的29年时间内,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24倍,平均增速达到18.1%,这个速度大概是全世界贸易增速的两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贸易结构也有很大改变,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制成品还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在出口里面超过一半是初级产品。但是到了2007年,总出口额里面只有5.1%是初级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制成品占到94.9%。OECD(全世界的发达经济体)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平均水平是28.5%,比中国的比例还低。
上半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这是在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国内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在两种货币都贬值的情况下取得的。
如果用人民币计价,出口总额的增长率是11.2%。我们再扣掉国内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的出口增长的速度已经到了个位数。
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加快,相应带来的是贸易顺差的减少,符合宏观调控预期。但不利的方面是,出口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东莞市从去年的7月份到今年3月份,9个月的时间共有1500家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倒闭,涉及11万人。还有很多没有倒闭的企业也感觉到经营十分困难。
国际因素: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初级产品价格提高
美国次贷危机首先影响到它的金融市场。股市下跌,相应地美元开始贬值。对世界经济来说,由于金融市场出问题,房价下跌,消费者的预期开始恶化,不愿意多花钱了。美国是一个靠消费需求来驱动的经济体,消费者预期恶化后,消费支出减少,整个经济的增速回落,相应它的进口需求减少。全世界其它的经济体对美国的出口速度就下降。
按中国统计,前5个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到10%,按美方的统计,包括了经过香港转口的源产于中国的商品,前4个月美国整个进口需求增长率是11.5%,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只有1.8%,如果扣掉美元和人民币的贬值,它的实际增长率都是负的。
另外,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美元贬值,因此以美元标价的初级产品进一步上涨。中国每年进口这些初级产品要多花出去六七百亿美元,大概4000亿到5000亿人民币。
初级产品的涨价不断地向中国这种加工出口型的企业传导,比如,中国是打火机的出口大国,温州曾经有四五百家企业生产打火机,但是现在活下来的还在那儿挣扎的,只有几十家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做打火机用的原材料涨价太快,比如铜的价格几年前只有一万五六千块钱一吨,现在变成了五六万块钱一吨。
由于金融市场上单边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今天按照今天的价签一个合同,不知道三个月以后人民币升值会到什么速度,到什么水平。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少签这种长期的出口合同。
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需求的减缓、初级产品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或者说是美元的贬值,这些因素仍难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下半年中国的出口形势可能会比上半年更严峻。
国内因素:劳工成本提高、银根紧缩、出口政策
除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出口企业还面临着劳工成本上涨的成本压力。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必须提高工人待遇,我们到沿海地区调查,企业这方面的开支可能会增加20%。
宏观调控不断紧缩银根,中国如果提高利率,就会有更多的所谓国际热钱流入中国,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影响出口,同时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倒逼发行更多的货币,恶化通货膨胀。所以,利率手段的使用受到限制,更多的只能提高准备金率,减少贷款的规模。这样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中小企业面临非常大的融资困难。它就要转向所谓的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利率最低也是20%。融资成本的上涨,对很多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是致命的打击。
同时,政府逐渐出台了一些调整出口结构,同时也会对出口增速有所影响的政策,这也对出口企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比如出口退税率的下调,针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商品),不仅取消了它的出口退税,而且还征了出口税。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
从中长期来看,出口企业面临的这些困难恰恰是推动企业升级换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个动力。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30年时间就走完了从劳动密集向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升级的过程。
但是我们为什么延续这么久,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这种低成本的优势周期比别的国家长。长期享受这种低成本的优势,使得出口企业升级的动力不够。随着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和土地成本逐渐提高,出口企业首先要放弃最低端的劳动密集环节,逐渐地向中高端过渡。其次,要靠技术创新来提价,转嫁成本。第三,要有风险意识,出口企业要保证收汇,要到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买保险。
中长期来看,出口企业要增强创新能力,使出口产品具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
例如在服装这个传统产业上,设计、品牌、营销是它的高端,是它的高附加价值的环节。而我们现在恰恰是在做低附加价值的环节。所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是说放弃一些传统产品,而是怎么在各个产品线上,在各个产业上,去做那些高附加价值的环节。
对政府来说,很多困难企业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做相应的政策调整。比如说在短期内集中出台的针对出口的外贸政策,可以考虑过渡期更长一点,让企业能够更好适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