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20年服务萧山地方经济
骄人的数字,是该行扎根萧山20年结出的硕果,又一次擦亮了萧山金融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1988—2008年,20年,是中行萧山支行实现自身发展的20年,也是为萧山地方经济服务的20年。
尤其是今年以来,面对宏观调控新形势和授信规模趋紧的情况,支行利用多年积累的金融资源和经验,千方百计增加融资渠道,为萧山企业发展开拓了更多空间,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保有压的金融策略,配合区委区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与调整的平衡
今年年初,支行的管理层拿出了一套新年度的授信方案。在这一套方案中,协调发展与调整的关系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授信方案在贷款调控规模指标内,充分体现“支持影响大的、保住效益好的、扶持后来居上的”授信策略,优先满足萧山区内重点优质客户的资金需求。根据这个授信方案,该行进一步明确了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和江东、临江两个省级开发园区这四大板块为授信业务发展的主阵地,重点支持、经营板块内的重大项目和优质客户。同时,积极跟进区“双百项目”工程进度,在中行浙江分行预评审的基础上,继续扎实细致地做好新项目的储备工作,明确授信业务的投放重点和具体项目,力争“早投放,早见效”。
面对宏观趋紧的形势,支行不仅立足自身授信资源为萧山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也积极争取与上级行联动,共同支持萧山经济发展,努力争取好的授信项目。今年以来,该行加强了与省行职能部门的汇报交流、政策指导和区域联动,对一些好的授信项目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发展共赢,为萧山企业融资引进强劲的外力支持。
贷款规模有限,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如何调整贷款结构成为支行授信方案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该行主动与萧山经济转型接轨,使银行的信贷投向和授信策略导向融合区域经济特点,与萧山产业发展趋势相匹配,授信中的行业结构调整做到与萧山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接。
中行萧山支行行长周为民说,谋求发展与调整的平衡,不仅是中行的经营策略,也是中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支行扎根萧山,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为萧山经济科学健康发展尽己所能。
借助外力突破制约瓶颈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今年各家银行授信规模都比往年减少。一边是银根紧缩,一边是亟需资金发展的萧山企业,怎么办?中行萧山支行充分利用外汇资源、海外资源两大优势,为萧山企业送来了“及时雨”。
今年以来,该行先后与多家海内外行协作,借外力用足用好海外融资规模,切实加大对进口融资的支持力度。上半年,该行运用海外分行资源约9300万美元,解决了30多家企业的外汇资金需求,争取到省行的贸易融资规模近1.9亿元。
同时,该行对续做的汇利达业务及出口项下的部分优质资产,选择时机进行资产转让,最大限度地腾出融资规模空间,以满足区内更多客户的资金服务需求。并通过产品替代规模、改善产品结构、推广运用结算新产品等多种手段,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和资金运转。
该行还利用中行有众多海外行网络的优势,积极主动与海外行牵手合作,引进融资渠道,为萧山企业当好参谋助手。上半年,该行邀请中行澳门分行来萧山考察调研,牵头组织了在澳投资兴业的萧山籍企业与澳门分行的恳谈沟通会,为萧山企业“走出去”搭建合作平台,顺畅合作信息,增进合作关系。该行还引进中银投资公司来萧山进行战略投资,为萧山骨干企业传化集团物流项目的投资穿针引线,目前双方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有保有压优质授信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内纺织行业进入了寒冷的“冬季”,一些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纺织行业作为萧山工业的第一大支柱行业,也普遍面临着开工不足、订单不足、应收帐款增加、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难,不少银行采取了从紧的授信政策。
中行萧山支行面对风险,并没有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方法,在高度关注行业发展现状、严格控制授信风险的前提下,对区内纺织企业采取有保有压策略,对产品竞争力强、具有高附加值、差异化的高端产品项目反而加大了支持力度。仅1—6月,支行对纺织类企业新增贷款2.48亿元,贷款比重增加了2.47个百分点。
不只是纺织行业,今年,中行还重点对萧山化纤、羽绒、服装等行业开展调研,在全盘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积极与省行沟通并汇报,说明这些行业在萧山的基本现状和主流,及时化解授信指引中可能遇到的困扰。同时,该行重新明确定位,对这些行业中市场竞争力强、产品结构合理、经营情况良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为萧山主要产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