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谋划“中国第三新区”
重庆正在其所辖的北部新区,谋划一个类似于上海浦东新区东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级经济新区。
在7月19至20日召开的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常委会上,该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会上表示,为推进本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庆向中央申请了12项涉及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其中9项已获得国家部委的基本认可。在这9项政策中,便包括批准重庆北部新区为国家级经济开放新区,成为全国内陆开放示范区。
7月22日,北部新区管委会宣传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相关部门的确正筹备此项工作。
第三新区
重庆市北部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毅在7月12日接待来访的“2008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参会嘉宾时透露: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重庆北部新区近期有望成为中国第三新区。
王毅称,近期可能出台的中央支持重庆综改试验的系列优惠政策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北部新区提档升级,比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两大新区,将其打造成中国第三新区,带动重庆,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缩短东西差距。
据北部新区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带领的8人组的调研队,来到北部新区,调研组参观了星光大厦、海王星科技大厦、海扶技术有限公司和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北部新区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等情况。
王毅称,北部新区一旦成为中国第三新区,将成为全国内陆开放示范区,只要是浦东、滨海两大新区拥有的优惠政策,北部新区同样拥有,有关方面对北部新区进行调研后还提出扩容方案,有意将其辖区面积从目前的1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900平方公里。
接下来的7月18日,在重庆召开的“开放论坛”上,中国中小企业会长、重庆市政府顾问、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李子彬作了《建设内陆开放特区的建议》的演讲。
李子彬表示:“在重庆这样的西部地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需要国家支持,但向国家要政策,需师出有名,我认为可以借鉴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的做法,在重庆划出1000到2000平方公里区的区域,可以比较快的聚集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较快取得进展,并为重庆其他地区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李子彬称,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汇集了目前中央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如果在重庆设立这样一个区域,就可以把这些现成的政策要过来,并能很快显出效果。
7月19日、20日召开的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常委会,审议批准了重庆市未来五年开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这个《决定》专章拟定了北部新区的发展目标,即经过3到5年努力,将北部新区打造成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区。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上表示,北部新区要担当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龙头”,要以一流的开放环境创一流的引资业绩,在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家部委和跨国公司深度合作,真正成为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和中关村比肩的产业引擎。
北部新区的新使命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表示,重庆需要这样一个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引擎。当初设北部新区,也是为这个目的,即加快重庆发展。
北部新区位于重庆北江和渝北区境内,于2001年4月末挂牌成立,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其发展目标为: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
“重庆要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需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城市规模与水平的中心都市区。但两江环拥的重庆母城早已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加上旧城改造建设成本太大,只能通过新城区的建设,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韩愈辉说。他曾参与过北部新区成立的调研工作。
当时主城区周围,西面有歌乐山,长江以南有真武山阻隔,而嘉陵江与长江以北的江北区与渝北区,地势开阔平缓,因此这里成为建设新城最佳之地。
“重庆急需打造一个加快拉动自身增长,并将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发挥到最大的载体。”易小光说。
这里即将建成西部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运输纽枢,内陆第一个保税港区也将诞生于此,它充当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的功能已充分凸显。
目前第三新区的体量和载体正在讨论之中。
北部新区管委会宣传部负责人表示,为抓住这一机遇,北部新区已在着手一些前期工作,如从去年底,就开始“三区合一”(指理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技术区三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并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方面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