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海外鏖战:竞购Midwest曲折路

2008-06-30 09:34 603

此外,尚有类似宝钢欲入股必和必拓、中方数家钢企欲参股新兴矿业巨头FMG,以及最近关于澳政府有意对外资设立49.9%持股上限等等消息陆续传来。 凡

    此外,尚有类似宝钢欲入股必和必拓、中方数家钢企欲参股新兴矿业巨头FMG,以及最近关于澳政府有意对外资设立49.9%持股上限等等消息陆续传来。

    凡此种种,即便是传闻,都能引发所涉两国的相关行业及媒体们阵阵“骚动”,显得双方都相当敏感和在意。这些迹象显示,2008年在对待铁矿石价格问题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走出沉默,表现出主动出击的战略姿态。

    无论将收购视为商业行为还是政治活动,跨国并购必定会引起他国警惕。可是,我们曾一度过于侧重关注这些大型企业的政治使命、行业背景,而忽视了近年以来,它们在海外收购战中逐步成熟的表现。

    此案因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构成了2008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例经典。亦使得中钢的总裁黄天文如今虽仍明确表示“希望能控股Midwest”,但已不似从前轻言“乐观”二字。

    自充当白衣骑士介入MM之争,到被施放冷箭,继而发起敌意收购,见招拆招提高报价,最后转为“无条件”吸纳更多股份……无论成败,对中钢是次海外竞购的表现,通过还原其细节,我们更愿意将其视为一场比较精彩的商业战争。

    6月26日,澳大利亚国库部长韦恩·斯万(Wayne Swan)的发言人表示:政府已就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Murchison Metals Ltd.(下称“Murchison”,ASX:MMX)股权事宜签署了一项临时决定,将在90天内决定是否批准该交易。

    “这并不是说政府做出了任何实质性的决定,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再宽限90天时间。”接近中钢的人士说。

    Murchison正是与中钢角逐西澳大利亚另一铁矿石开采商——Midewest Corporation Ltd.(下称“Midwest”,ASX:MIS)的敌手。它一直试图与Midwest达成合并。

    临时决议的出炉,导致26日Midwest和Murchison的股价分别下跌2.74%和1.97%。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市场本希望通过中钢收购Murchison实现更高价位套现,如今却领会到中钢收购Murchison至少在近期已不太可能,也因此认为MM的合并前景并不明朗。下跌对于中钢收购Midwest来说是件好事。”

    稍早前的23日,中钢集团还如愿收到了一纸裁决令。澳大利亚并购委员会(Takeover Panel)认定:根据澳大利亚公司法602(a)款,美国对冲基金Harbinger和Murchison构成关联方关系,他们在Midwest联合持有的19.27%的股份超过了规定的15%以上股份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审批的要求。

    澳大利亚并购委员会的这一裁定,是否能再次为中钢收购战“清障”?此前的6月13日,中钢所持的Midwest股份已经进一步增加到43.62%,距其最初提出的50.1%控股目标仅有一步之遥。此外,中钢获得时间上的便利——已成功将要约收购的最后期限延至7月18日。

    事件正朝着有利中钢的方向发展。对此,中钢集团发言人于26日对本报表示:“正如黄天文之前所说,中钢目前的精力还是集中在收购Midwest和争取得到更多股东支持中钢6.38澳元报价的无条件要约收购上。”

    故事初始,其实并没有中钢参演的戏份。然而,时隔半年,中钢如何写就了这出收购大戏的脚本?

    介入MM之争

    故事从2007年10月10日,Murchison宣布无条件分两层架构要约收购Midwest开始。其开出的收购条件是,以1股Murchison换1.16股Midwest的股票。5日后,Murchison提价至以1∶1.08的比例换股Midwest股票。

    “Midwest当时正遭受Murchison Metals的敌意收购,而Midwest不愿意被Murchison收购,因此拉中钢进来作为砝码。”接近中钢和Midwest的消息人士日前向本报记者回忆。也就是说,是Midwest首先向中钢发出了邀请(详见本报3月15日头版《中钢集团被迫敌意收购Midwest》)。

    国内资深并购专家、上海天道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俞铁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尤其是遭遇恶意收购后,拉另一方参与一起竞标也是一种策略,这在国外很正常,就是所谓的‘白衣骑士’。除了为避免被收购,就是为抬高真正收购方的价钱。”

    中钢为何介入?

    不为人所注意的是,之前Murchison与日本三菱集团为合作伙伴。据多家媒体报道,Murchison已经和三菱签定了铁矿石供货协议。2008年初,三菱又与其签订协议,约定将收购Murchison50%的铁矿石资产,包括Murchison西澳州的主体项目Jack Hills铁矿。一旦Murchison收购Midwest成功,其所拥有的铁矿石将优先供应日本和韩国企业。

    彼时,某种程度上中钢与Midwest还是“盟友”。

    较早注重海外发展的中钢,早在2005年10月就与Midwest签署协议,对午尔得山脉赤铁矿项目和库连努卡磁铁矿项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共同进行勘探和可行性研究。

    为推进项目的顺利完成,中钢还专设了一个项目公司——中钢澳大利亚矿石有限公司,并与Midwest双方以各持股50%的形式成立了Midwest铁矿公司。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得的第一个中方占股50%,铁路、港口、球团厂等基础建设都较完备的铁矿项目。

    这两个项目的预算投资总额为19亿美元,中钢由此成为中国在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项目投资商。

    虽然,Midwest的规模不及必和必拓和力拓,在中小矿山排名中倒也靠前;尤其该公司拥有的几座矿山都很有潜力,距离港口近,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多方考虑,中钢乐意以“白衣骑士”的身份,携财务顾问摩根大通,法律顾问Deacons律师行出场,于2007年12月5日,向Midwest董事会正式递交收购意向函,表达了以每股5.6元的价格收购Midwest的股份的意向。

    “这是一个意向性的、无约束力的、不完整的收购提议。”上述接近中钢的知情人士向记者强调。这意味着当时的中钢管理层谨慎行事,并未直接提出正式的全面收购要约。

    两日后,Midwest首次公告:收到来自合资伙伴中钢每股5.6澳元(约4.91美元)的全面收购建议,报价比Midwest的股价高出16%以上。

    Midwest借力中钢的效果似乎达到了——2008年2月5日,Murchison宣布不再延长对Midwest的要约,带着彼时所持有的4.75%的Midwest股份退出收购,败兴而归。

    遭遇“过河拆桥”

    刚摆脱Murchison恶意收购的Midwest,却转身向中钢发力。

    2月20日,Midwest突然宣布,在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的建议之下,该公司认为中钢每股5.6澳元的收购价格低估了其价值和前景。

    距离接到中钢收购建议,时间上已过去近3个月。“他们利用中钢击退了Murchison之后,又反过头来要对付中钢。”上述接近双方的人士表示,“在任何一个公开市场当中,都不可能等谈判拖了3个月后才告诉你价格不行。”

    Midwest态度的转变

0
标签: 中钢 澳政府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