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贸易融资双刃剑 不良率上升潜藏汇率风险
2007年末,深发展贸易融资贷款占比达到33.6%,该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
2007年底,招商银行(600036)不良贷款率为1.54%,同比下降了0.58个百分点,贸易融资不良贷款率却逆向上升——由1.97%上升到2.09%。贸易融资,这个原本被认为高渗透、低风险的业务品种,在进出口贸易萎缩、人民币升值等夹击之下,其风险也逐渐暴露,对该业务占比较大的深发展(000001)或将冲击最大。
不良率上升
无论从成本和收益角度来说,贸易融资方式对银行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相比其他授信方式,贸易融资在贷款利差收益之外,另有结算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贸易融资与交易相匹配,期限短,流动快,有物权和应收账款作保障,风险相对可控。由于贸易融资的对象相当部分是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具备利率和费率的议价优势,往往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此外,企业办理融资贷款必须在银行留存一定的保证金,银行为保证金支付的存款利息仅比活期存款利息略高,极大的降低了银行的利息成本。深发展活期存款加上保证金存款占比能够维持在61.24%的高水平,主要就得益于贸易融资形成了大量保证金存款,造就了其成本优势。
也正因为此,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作为重点的深发展。截至2007年底,深发展贸易融资客户同比增幅达52.2%;贸易融资表内外授信余额增幅38.92%,占该行公司业务授信的比例较年初提高了4.66个百分点。深发展的贸易融资业务主要集中于钢铁有色、汽车和能源化工三大领域,客户群以中小客户为主,业务量占比达到84.9%。
安信证券测算,截至2007年末,深发展贸易融资余额为74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3.6%。2007年,深发展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3.41%,贸易融资业务的贡献颇大。
然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硬币的另一面也逐渐显现。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贷款偿还困难,是引发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而这一问题,在以出口制造业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更为明显。
有分析人士揣测,虽然深发展没有公布贸易融资的不良情况,但从招商银行贸易融资的不良率上升的情况看,面临同样内外环境且业务占比更高的深发展的状况也不容乐观。
潜藏汇率风险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企业通过贸易融资除了能够实现短期融资,解决在出口发货至收汇期间的现金流问题,还能够规避汇率风险,但这对银行来说却意味着风险。
央行此前的调查也显示,汇改之后进出口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首选的方式就是贸易融资。通过出口押汇、保理等业务,企业能够实现汇率风险的有效锁定。如福费廷业务,该业务可以使出口商提前收汇,避免了出口收汇的信用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换言之,中小企业将汇率风险通过贸易融资转嫁给银行,如果银行相应的对冲做的不到位,就会引发风险。
“是否存在汇率风险一方面要看银行衍生工具的对冲情况,另一方面要看其贸易融资的构成。”平安证券分析师李景说,“如果国际贸易融资占比较大,风险也就比较大。”
此外,在贸易融资业务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外汇贷款,银行外汇贷款的存贷比也会与贸易融资业务产生双向的影响。按照规定,外币存贷比不能超过85%的标准值。
“一旦外币存贷比超出了85%的标准,银行只能通过增加外币存款或者减少外币贷款的方式降低存贷比,但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增加外汇存款的可能性很小,只能通过压缩外币贷款来实现,这必定会影响贸易融资。”李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