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的选择
2008-06-15 00:38733
在一次聚会上,中国银行的一名高层问深圳发展银行的一名高层:“你们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发展供应链金融呢?”他得到的回答是:“相对你们,我们实力有限,只能把目标圈定在中小企业。”
实际上,这反映了银行业竞争生态中,各个食物链各自展开的不同的求生之道。作为一家定位于贸易融资型的专业银行,深发展此次投入2500亿巨资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不仅瞄准了中小企业,而且将目标范围扩大到一整条供应链,其策动效应,难以估量。
中小企业的融资之困
华金公司,是一家外商投资铜加工企业,具有工艺先进、管理先进的技术优势。然而几年前,华金公司完成基础生产线投资后,却陷入了资金紧张的漩涡之中。
由于资金缺乏,许多公司无法正常运转,就此迈入了衰败乃至倒闭的门槛。华金公司自身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也因此由大型生产型逐渐转变为来料加工型企业,企业利润进一步被摊薄。同时,因产能不足,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公司已接近盈亏边缘。
情急之下,华金公司将厂房、设备等有效资产抵押在银行申请了中长期贷款,但还是难以找到有效担保人的担保。企业急需一个不同于传统担保模式、低成本、额度较大的流动资金贷款以扩大产能,达到规模效益。
正在这时,深发展推出了贸易融资方面的一项创新服务。这让华金公司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对华金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解剖调研后,深发展有关专家发现:华金公司上游均为知名大型企业,难以取得赊销信用支持,但华金公司也具有下游较为分散、销售按时回款、订单充足和交易链条清晰、交易对手资信可靠的优势。
优势与劣势都是十分明显,但是办法并非为零。深发展的银行专家们认为,华金公司完全可以利用交易环节的改善、金融产品的灵活运用和对交易对手的自行捆绑,构建“封闭运行、单笔操作”的融资条件,达到贸易融资的要求。
深发展的创新对策
于是,针对华金公司不同的贸易背景,深发展为其度身订做了多套融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分别针对境内采购、境外采购、境内销售等不通模式区别制定。
在境内采购A模式中,主要的做法为:采用商业承兑汇票保贴 票据代理贴现模式。具体而言,银行与上游W供货商及华金公司签订三方协议,预先设定华金公司作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代理人,代理上游W供货商背书,然后,凭商业承兑汇票和保贴函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后,银行直接将贴现款转入上游公司指定账户。
在境内采购B模式中,主要的做法是采用存货质押。对于无法签订三方协议的上游化工厂,由银行、华金公司与银行指定仓储机构签订《仓储监管协议》,客户将存货质押给银行,仓储机构入场24小时不间断监管。并由银行向华金公司提供授信,款项直接支付给上游的Z化工厂。在客户补交款项赎货后,银行向仓储机构发出放货指令。
最后华金公司采用了境内采购B模式。
时间很快过去了3年。在给华金公司融资3年后,银行与企业取得了双赢效果。华金公司销售收入已从3年前的6亿元增加到35亿元,银行客户也从华金公司扩展到整个贸易链条,实现了授信主体与风险的分散化控制。
犁入深地绝非偶然
在深圳举办的首届国际物流暨供应链博览会上,“物流、供应链及融资安排”论坛成为最受人关注的一大亮点。
金融与物流两大产业怎样互动合作,拓展盈利空间?中外运、中储、中远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以及供应链金融的首创者深圳发展银行等齐聚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探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论坛受到了金融、物流几大产业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受到资金困扰的许多中小企业也闻讯赶来参会。
一时之间,供应链金融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饱受资金困扰的中小企业,纷纷想搭上供应链金融这条快船。
实际上,这也代表了银行业竞争的一种方向:服务明细化、创新化、深刻化。在银行业内看来,随着商业银行传统收入来源——利差的不断缩小,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的竞争正在不断升温。如何尽快地在相关业务领域展开金融创新,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成败的关键。
以往,深发展的业务人员在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时就曾注意到,这些业务多数只服务到某一个供应链段落两端的上下游企业。
他们逐渐发现,产业经济的发展已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产—供—销”供应链中的各企业更从竞争走向竞合过程中。新形势下,亟需银行创新和提升贸易融资服务水准。
从1999年开始,深发展即规模化经营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7年过去,这项业务拓展带来的良性循环使得深发展业务创新周期不断缩短,货押融资、票据融资和能源金融等也在业界居于领先。
据了解,自2005年7月正式确定深发展的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战略转型后,深发展贸易融资投放力度迅速加大。仅2005年全年,深发展累计投向供应链贸易融资的资金总额超过2500亿元,累计扶持超过1万家中小企业实现了业务成长。
目前,深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保持了较好的资产质量,以货押业务为例,这项业务开办5年来,不良率维持在0.5%以内。
实际上,这反映了银行业竞争生态中,各个食物链各自展开的不同的求生之道。作为一家定位于贸易融资型的专业银行,深发展此次投入2500亿巨资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不仅瞄准了中小企业,而且将目标范围扩大到一整条供应链,其策动效应,难以估量。
中小企业的融资之困
华金公司,是一家外商投资铜加工企业,具有工艺先进、管理先进的技术优势。然而几年前,华金公司完成基础生产线投资后,却陷入了资金紧张的漩涡之中。
由于资金缺乏,许多公司无法正常运转,就此迈入了衰败乃至倒闭的门槛。华金公司自身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也因此由大型生产型逐渐转变为来料加工型企业,企业利润进一步被摊薄。同时,因产能不足,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公司已接近盈亏边缘。
情急之下,华金公司将厂房、设备等有效资产抵押在银行申请了中长期贷款,但还是难以找到有效担保人的担保。企业急需一个不同于传统担保模式、低成本、额度较大的流动资金贷款以扩大产能,达到规模效益。
正在这时,深发展推出了贸易融资方面的一项创新服务。这让华金公司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对华金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解剖调研后,深发展有关专家发现:华金公司上游均为知名大型企业,难以取得赊销信用支持,但华金公司也具有下游较为分散、销售按时回款、订单充足和交易链条清晰、交易对手资信可靠的优势。
优势与劣势都是十分明显,但是办法并非为零。深发展的银行专家们认为,华金公司完全可以利用交易环节的改善、金融产品的灵活运用和对交易对手的自行捆绑,构建“封闭运行、单笔操作”的融资条件,达到贸易融资的要求。
深发展的创新对策
于是,针对华金公司不同的贸易背景,深发展为其度身订做了多套融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分别针对境内采购、境外采购、境内销售等不通模式区别制定。
在境内采购A模式中,主要的做法为:采用商业承兑汇票保贴 票据代理贴现模式。具体而言,银行与上游W供货商及华金公司签订三方协议,预先设定华金公司作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代理人,代理上游W供货商背书,然后,凭商业承兑汇票和保贴函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后,银行直接将贴现款转入上游公司指定账户。
在境内采购B模式中,主要的做法是采用存货质押。对于无法签订三方协议的上游化工厂,由银行、华金公司与银行指定仓储机构签订《仓储监管协议》,客户将存货质押给银行,仓储机构入场24小时不间断监管。并由银行向华金公司提供授信,款项直接支付给上游的Z化工厂。在客户补交款项赎货后,银行向仓储机构发出放货指令。
最后华金公司采用了境内采购B模式。
时间很快过去了3年。在给华金公司融资3年后,银行与企业取得了双赢效果。华金公司销售收入已从3年前的6亿元增加到35亿元,银行客户也从华金公司扩展到整个贸易链条,实现了授信主体与风险的分散化控制。
犁入深地绝非偶然
在深圳举办的首届国际物流暨供应链博览会上,“物流、供应链及融资安排”论坛成为最受人关注的一大亮点。
金融与物流两大产业怎样互动合作,拓展盈利空间?中外运、中储、中远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以及供应链金融的首创者深圳发展银行等齐聚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探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论坛受到了金融、物流几大产业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受到资金困扰的许多中小企业也闻讯赶来参会。
一时之间,供应链金融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饱受资金困扰的中小企业,纷纷想搭上供应链金融这条快船。
实际上,这也代表了银行业竞争的一种方向:服务明细化、创新化、深刻化。在银行业内看来,随着商业银行传统收入来源——利差的不断缩小,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的竞争正在不断升温。如何尽快地在相关业务领域展开金融创新,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成败的关键。
在深发展内部看来,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首倡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细分领域的引领者,并非偶然。
以往,深发展的业务人员在办理贸易融资业务时就曾注意到,这些业务多数只服务到某一个供应链段落两端的上下游企业。
他们逐渐发现,产业经济的发展已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产—供—销”供应链中的各企业更从竞争走向竞合过程中。新形势下,亟需银行创新和提升贸易融资服务水准。
从1999年开始,深发展即规模化经营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7年过去,这项业务拓展带来的良性循环使得深发展业务创新周期不断缩短,货押融资、票据融资和能源金融等也在业界居于领先。
据了解,自2005年7月正式确定深发展的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战略转型后,深发展贸易融资投放力度迅速加大。仅2005年全年,深发展累计投向供应链贸易融资的资金总额超过2500亿元,累计扶持超过1万家中小企业实现了业务成长。
目前,深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保持了较好的资产质量,以货押业务为例,这项业务开办5年来,不良率维持在0.5%以内。
0
标签: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