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开始提速
除了对2月份新增信贷的各种猜测之外,上周银行圈子内的焦点事件无疑是深圳被传正在试点人民币跨境汇款事项。虽然官方的回应一度存在反复,但证券时报记者后续获取的相关文件证实了此事并非仅停留在“传闻”层面这么简单。
除了对2月份新增信贷的各种猜测之外,上周银行圈子内的焦点事件无疑是深圳被传正在试点人民币跨境汇款事项。虽然官方的回应一度存在反复,但证券时报记者后续获取的相关文件证实了此事并非仅停留在“传闻”层面这么简单。
根据证券时报报道,这次试点的人民币跨境汇款事宜在多个方面均较传统业务有所突破。首先,跨境汇入业务在2004年和2005年有关规定仅限港澳居民每人每天汇入8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了全部境外人士身上。其次,跨境汇出业务首度直接允许使用人民币。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小步突破,对人民币国际化而言却有着非凡意义——因为这是除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之外,在个人层面人民币境外使用的唯一渠道。
放开这一渠道的意义何在?笔者以为,放开个人层面的境外人民币汇款通道,不仅有助于推动离岸市场人民币存量规模的扩大,还能有效解决居民所面临的外汇汇率风险,稳步拓展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范围。这也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主要考虑因素。
以香港为代表的离岸市场人民币存量规模最近两年快速成长,已经对人民币在岸市场的诸多价格要素形成了直接的影响。以香港市场去年底近6000亿元的人民币存量规模为例,由于在2011年9月前后受到国际市场美元走强的直接刺激,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迅速由升转跌,并刺激大量企业推迟结汇,选择在香港市场持有美元。这一正常的套利行为导致了此前增速已经放缓的外汇占款,在2011年10月、11月和12月连续呈现负增长局面。
这还仅仅是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产生影响的一个典型案例。实际上,自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启动以来,随着香港市场人民币规模的不断积累,有关企业利用两地人民币利差和汇差的空间进行腾挪的报道早已频频见诸报端。这并非是偶然事件,因为香港是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市场,一旦人民币存量规模达到相应量级,目前由市场供需决定的离岸人民币利率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无疑将给在岸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更加强烈的联动效应。
回到本文开头所讲的允许跨境汇出业务使用人民币,也就意味着在跨境贸易、境外投资两大渠道之外,新增了个人在境外使用人民币的第三条渠道。此举对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很快就会看到结果。
另外,从银行业务部门的反馈来看,试点范围内个人可申请人民币汇出的15类事项,以往均需购汇再汇出外汇。也就是说,以往我国个人和普通的进出口企业一样,均面临着境内持有人民币资产和境外持有外汇资产之间的汇率波动风险。典型的例子可能会是,一个中国留学生需要用美元或者英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但其家庭在境内多数情况下只有人民币计价的收入来源。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意味着留学成本持续降低;而一旦人民币出现贬值,这名留学生则很难有工具对冲可能面临的损失。
随着人民币逐步为国际市场所接受,这种典型的“货币错配”(Currency Mismatch)现象有可能在一种货币体系安排下得到解决。人民币能够迈出这一步殊为不易,因为纵观国际市场,目前仅有美元、欧元等国际化较为成功的货币区,能够让政府、企业和居民不必担心自身资产的汇率波动风险。
从这一点来看,深圳试点人民币跨境汇款,正反映了当下国内人民币国际化积极而又谨慎推进的态势。尽管整体态势谨慎小心,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步伐正在稳步地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