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保险无人喝采
作为一种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是由国家提供基金,并通过其认可的保险机构向出口企业提供服务的,它所保障的风险是一般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或不能承保的境外商业信用风险或政治风险等。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被称为出口企业“安全带”的出口信用保险自1989年在我国推出以来,只有很少一部分出口企业愿吃这颗“定心丸”。据陕西省有关部门介绍,作为纺织和服装出口大省,陕西省出口信用担保费用最多的一年才20多万美元。全省500多家进出口企业中,通过信用保险支持出口的规模不到当年出口额的1%,投保企业也仅占出口企业总数的3%。
那么我国的出口企业为何不愿投保这一险种呢?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企业风险意识差,投保意识淡薄。许多企业都心存侥幸而忽视风险防范,甚至将出口信用保险视为额外负担。不少企业都表示:不会投保出口信用险。他们认为,公司出口对象大多是长期联系的老客户,对方一般不会赖账出现大风险,为此而支付近1%的保费也不值得。另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险基金自身规模太小,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以及出口信保政策不完善等因素也制约了出口信用保险的推广和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张文科认为,随着国际市场的变数增大,出口信用保险越来越成为出口企业降低风险的“防火墙”。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对承保范围、保费率、损失界定等依法履行统一规定,适当降低投保费用,简化审批程序,增加业务品种和服务对象范围。同时,出口企业也应强化风险意识,使出口企业尽快系上这一“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