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汇丰银行的他山之石
梅新育 |2012-01-12 21:0225682
为什么海外中资企业没有遵循这种“惯例”以中资银行作为自己的主银行呢?尤其是面临那些外资银行总部在危机冲击下大有朝不保夕之势的情况下,也如此选择,其原因必然在于后者产品和服务的优势。
前两年,正值次贷危机陡然升级步入高潮、西方骨干金融机构纷纷传出巨额亏损而风雨飘摇之际,我在越南胡志明市与当地中国商务领事、一家大型中资家电电子制造商、中国银行管理层会面,问及中国银行是不是这家在当地投资运营多年的大型中资家电电子制造商主银行,这家厂商的答复是:他们在越南分公司的主银行不是中资银行,而是汇丰。应该说,这个答复颇为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让我当晚在酒店客房里琢磨了半天。因为中资银行作为这家中资厂商的母国银行本来具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在国际投资领域,母国银行追随工商企业闯荡海外市场是普遍现象,1990年代,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刚刚开始对外资银行开放的时候,长三角等地就有多家被视为优质客户的大型外资企业便遵循这种“惯例”,选择回到刚刚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他们在母国的主银行的“怀抱”。然而,为什么海外中资企业没有遵循这种“惯例”以中资银行作为自己的主银行呢?尤其是面临那些外资银行总部在危机冲击下大有朝不保夕之势的情况下,也如此选择,其原因必然在于后者产品和服务的优势。
文章转载自梅新育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8c48f0102dwxf.html)
那么,这些大型外资银行在业务能力和服务方面究竟拥有哪些比较牢固的优胜之处?下载阅读了汇丰集团10月份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汇丰环球贸易前景》,看了汇丰在雅虎中国网站上开展的《汇丰环球贸易前景调查》,我又想起了在越南的这次见闻,因为从这篇报告就可以折射出外资大型银行的某些竞争优势,值得我们的企业利用,也值得我们的内资商业银行借鉴他山之石。
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也是全世界经济大国中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无论我们如何强调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更依赖内需推动的方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种转变只有可能发生在价值形态上;在物质形态上,中国对开放经济的依赖性只会有增无减。在这个意义上,准确判断全球市场走势,了解外部经济环境荣枯盛衰,了解微观层面的全球贸易伙伴商业信心变动情况,对我们众多外经贸企业、乃至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部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汇丰银行恰恰建立运作了据称是全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企业信心景气度调查之一的“汇丰贸易信心指数”调查(HSBC’s Trade Confidence Index)。我想,单凭这一项内容,这篇报告已经值得浏览一下了。
对我们的外经贸企业而言,这篇报告中对2011—2025年间全世界增长最快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的排行同样很有参考价值,因为这项指标预示着哪些地方未来商业机会最多。鉴于这份报告预测的增长最快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前十名几乎全部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这或许意味着我们正在重重压力下挣扎不已的中小企业不妨在这些市场下点功夫寻找机会。同时,对于意图赶超的企业而言,也只有抓住增长最快的市场,才有可能实现赶超本行业领先者的目标期望。当年的康师傅之辈就是抓住了大陆经济高增长的机遇,才奇迹般地从台湾岛内食品和行业无名之辈跃升为业内数一数二的巨头,现在的“康师傅”是哪些企业?他们的“新大陆”又在哪里?
作为主报告衍生产品的《汇丰国际商机洞察》与《汇丰环球贸易前景调查》同样能够体现出该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用心和功夫。在我看来,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汇丰环球贸易前景调查》对用户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意见交流的机制;而且,在倾听了参与者(即中国企业)关于国际贸易商机的观点之后,汇丰还会提供一份颇有特色的《汇丰国际商机洞察》,这实际上是试图以此与中国企业在思想碰撞中共同探讨环球商机捕捉之道。如果说作为全球市场通用产品的《汇丰环球贸易前景》报告体现的是该银行作为全球性金融机构的全球性视野,那么,着眼于满足中国外贸企业需求的《汇丰国际商机洞察》则更像是为东道国市场客户(包括内资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度身定制的产品,体现了该银行中国业务部门、驻华分支机构有针对性开发东道国市场的努力,体现了环球视野与东道国视角的交融。
我特别欣赏的一点是,《汇丰国际商机洞察》不仅提出了有增长潜力的国别地区市场,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个国别地区市场哪些行业、产品增长潜力最大。比如说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医药工业未来5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上的机遇。其主要论述如下:
未来,随着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贸易关系不断深化,贸易产品已经不仅限于初级加工品,包括高端制造业、生物制药在内的较高技术含量出口产品的贸易额会迅猛增长。据IMS预测,未来5年全球仿制药销售增速将保持在10—14%,占药品市场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7%提高到目前的15%,预计2015年将超过20%:2015年全球药品消费量将达1.1万亿美元,其中仿制药至少占60%-70%的市场份额。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未来5年药品销售额将会翻番,2015年达到1500亿美元,其中80%的增长将来自这些国家本土的仿制药企业,这也为进一步打开欧美生物制药和药品市场创造了规模优势。然而,目前中国药品销往北美等发达国家虽然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国家药监部门严格审批,医药流通体系需打通,药品出口中需规避风险,等等,但是只要有专业机构帮助解决,仍然会有很大机遇。
应该说,上述论证分析颇有说服力,药品出口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几年出口的新增长极,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把握住这个机遇。我个人认为还可以补充的一点是,中成药出口尤其需要下点功夫。根据我国《海关统计》,不管是去年全年还是今年前9个月,我国中成药出口金额增幅都超过出口量增幅,去年全年中成药出口量、出口额增幅分别为4.0%和18.2%,今年前9个月出口量和出口额增幅分别为5.2%、18.7%,这意味着我国中成药出口单价在持续上涨,去年全年和今年前9个月分别上涨13.7%、12.8%,效益提升。相比之下,今年前9个月,我们其它主要以药品平均出口单价都趋向下降:维生素C出口量下降4.8%,出口额下降31.9%,换言之,出口单价下降28.5%;抗菌素(制剂除外)出口量上升22.1%,出口额只上升9.7%,换算得知平均出口单价下降10.2%;……在中国各类商品平均出口价格纷纷显著上涨的今年,前8个月我们的出口平均价格上涨了10.3%,其中纺织服装出口平均价格7月上涨了24.7%,其它医药品平均出口单价走势反其道而行之,确实令人遗憾,也更显得中成药的可贵。相信随着中国文化输出的扩大,海外中药市场前景可观;而英国有希望成为中成药打开欧洲市场乃至整个西方市场的突破口,毕竟英国对中药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其它美欧国家,在欧盟内部围绕中药进口与使用管制的争论中,英国的态度就是最自由化的。
对我们的商业银行而言,这两份报告都值得浏览一下,一方面是同行之间对经济金融走势判断的交流,一方面也是为了借鉴。拜中国经济高增长和次贷危机之赐,中资银行在市值、收入、利润等方面已经跃居世界同业前茅,与1990年代被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定性为“全行业技术性破产”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语,近日民生银行高管称“银行业利润高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之语更是广为流传。但实事求是地说,在国际化程度、业务水平、提供综合服务等方面,我们的商业银行与领先的外资大银行相比总体上仍然存在差距。即使不拿汇丰等大型外资银行在华服务与中资银行在海外市场服务比较,仅就为国内市场和内资企业服务而言,中资银行也不可自以为高枕无忧。《汇丰环球贸易前景》仍然把中国列为未来6年商业机会最多的国家之一,汇丰已经在海外十几个市场设立了“中国公司业务部”,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我们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运作无法等待中资银行赶上来之后再开展,我们的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服务水平什么时候能赶上来?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转载自梅新育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8c48f0102dwxf.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