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通关业务司十件大事
国家质检总局通关司作为我国相关工作牵头单位,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做好金伯利证书制度的实施。
2. 推行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2003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出口货物实施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管理规定》,对优秀企业和优质出口产品实行政策优惠。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3657家出口企业享受到了此项制度给予的通关便利。
3. 推进口岸大通关机制。为响应中央服务外贸,便利通关的要求,2003年8月检验检疫大通关工作会议在广东召开,吴仪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此后,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积极参与口岸大通关机制,先后采取了多项便利化措施,促进通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4. 确立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目标。2006年,经过多方研究,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着手研究制定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方案,打造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电子检验检疫体系,把信息化成果转化为支持外贸和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到2009年基本完成了方案设计和需求分析,为下一步中国电子检验检疫的建设实施打下了基础。
5. 规范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全面、详细地规定了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要求。截至2010年底,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已达278个,是1978年口岸开放数量的5.43倍,所有新开口岸都配备了较好的检验检疫设施,为执法把关创造了良好条件。
6. 实行检验检疫与海关的通关单联网核查。2007年8月,为提高口岸查验放行效率,国家质检总局与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实施“通关单联网核查”,对进/出口国、品名、数量、证单号、出口商等项目进行比对。通关单的联网核查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有效防范和打击逃漏检行为。
7. 全力保障奥运会。为保障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并与国际惯例相一致,2007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北京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检验检疫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这一方案的制定,不仅为重大涉外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也开启了检验检疫新的组织体系、保障体系与保证机制的建设。
8. 启动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为适应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强化企业责任的要求,2009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印发了《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对进出口企业实施检验检疫信用分级管理,其中对获得A级资格的予以多种便利,而对于纳入D级的则按黑名单管理,加严有关措施,并视情况公布违规行为,此举有力推动了进出口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
9. 实行检验检疫证书国际联网核查。2009年10月1日,中国检验检疫电子证书联网核查系统正式全面上线运行,通过供国外相关机构在线查询相关证书内容,识别真假,确保我国出口商品在进口国顺利通关。中国检验检疫电子证书联网核查系统是有效打击伪造假冒证书行为,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国际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利器。
10. 大力提升检验检疫窗口形象。为推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创先争优,2011年6月,总局出台《出入境检验检疫窗口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窗口服务规范》,以“建优质窗口,展国检风采”为主题,全面实施国检窗口标准化建设。到2010年底,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共评出文明服务窗口193个,文明服务标兵31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