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增强经济互信和经济交融合作发展金融市场意义重大
为支持中日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中日领导人近日同意加强两国金融市场合作,鼓励两国之间的金融交易,在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两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支持人民币和日元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
为支持中日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中日领导人近日同意加强两国金融市场合作,鼓励两国之间的金融交易,在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两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支持人民币和日元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业内专家表示,此举对于增强中日双方经济互信和经济交融意义重大。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随着金融全球化和各国金融深化的迅速发展,各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加大,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金融、生产网络最大的两个国家,加强合作发展金融市场可以有效对冲全球开放条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次中日加强合作发展金融市场是亚洲金融合作的一个缩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日两国有很相似的共同点,两国都是外贸出口大国,又分别是美国第一、第二债权国,特别是在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两国的合作意愿就更强烈一些。
记者发现,这次中日加强合作发展金融市场包括,在贸易领域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两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便利人民币与日元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以降低两国进出口商的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在投资领域允许日本向中国大陆进行人民币直接投资,包括投向日本企业在华附属机构。支持发展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市场,支持人民币和日元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日本企业在东京和其他海外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在中国大陆试点发行人民币债券。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业务可以引导境外人民币有序回流,降低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机制,人民币回流内地将有章可循,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全面可兑换打下基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进展。“国际化货币至少要具备三项基本职能,即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上述合作领域涵盖了贸易和投资领域,实现了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的职能,有助于区域合作去美元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李建军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王天龙表示,日本购入中国国债对于增强双方经济互信和经济交融意义重大。一方面,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已经明显感觉到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给经济风险和资产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从而积极谋求新的选择来实现资产保值;另一方面,中日双方货币互持有利于增加双方经济互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副研究员王永中认为,中国允许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实际上是为流入日本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了一个可供投资的渠道,这显然有助于促进日本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加强双边金融合作后,日本将成为继中国香港之后又一个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外市场。“随着人民币境外使用的逐渐扩大,我国积极稳妥地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继续稳步推动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扩大国内实体的离岸债券发行规模。日前,证监会批准9家基金公司香港分公司成为首批RQFII试点机构,首批启动的RQFII初始额度为200亿元,其中80%以上的额度将投资于内地债券市场。RQFII出台后,人民币贸易、直接投资和金融巿场三种渠道,已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建成和开通,为人民币逐步国际化提供了所需的基本条件。目前,我们正是基于这种有利的条件支持日本成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外市场。”李建军说。
当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体系的承受能力,我国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也要强调对资本安全的重视和考量。业内人士就此指出,目前人民币有升值预期,而欧洲市场上又无好的投资渠道,我国资本市场放开,不排除跨境套利资本大规模流入流出,为此应要把开放跨境资本流动与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起来,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同时要继续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监测预警,防范和化解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王永中表示,在当前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必将导致境外资本流入,这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导致外储规模的上升,可能增加中国的通胀压力。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弹性较低的背景下,中国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应循序渐进,不宜过快,以免对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形成冲击。
李建军对记者总结说,中日加强合作发展金融市场的五项措施,既涵盖宏观层面上政府推动的跨境贸易结算和投资行为,也涵盖政府引导和鼓励微观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人民币和日元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行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未来应着力于建立和发展区域内最终消费市场,扩大贸易交往与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