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阵营瘦身 辛迈豪谋篇广发行新政

2008-06-03 11:12547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5月2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广发行行长辛迈豪面带微笑如是说。他说,在2006年底进入广发行执掌行长一职时,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5月2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广发行行长辛迈豪面带微笑如是说。他说,在2006年底进入广发行执掌行长一职时,很多人说他“不懂中国”,但在18个月之后,在引入国际银行业管理惯例的同时,辛迈豪也在融入本土,比如谈及广发行发展的榜样,辛迈豪提得最多的是本土的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

  而过去的两周内,广发行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的两件事,都与辛迈豪的晋级梦想和招行标杆相系。5月20日,广发行董事会正式通过了新的高管任命,确立了“一正七副”的高管架构;5月28日,辛迈豪奔赴北京,为发行为期10年的50亿元次级债路演,发债完成后广发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会由去年底的7.12%增至9.15%,这将为未来新业务的开展和网络扩充奠定基础。

  高管“1+7”


  “从今年1月份开始,董事会就和我们商量这个事情(高管任命),3月份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有了一致的结论,但我们仍旧继续咨询大家的意见。”辛迈豪说。

  其间,董事会就此召开了两次会议,前后经历了逾三个月的时间。5月20日,董事会最终通过的新高管名单确立了“1+7”阵型,即辛迈豪为行长,下设7位副行长,之前的董秘郑小龙不变,仍隶属高管序列。9位高管中,包括辛迈豪在内来自花旗的高管共有5位,其他4名分别是岱默奇、林文和、周卫华、贺迪源。

  据辛迈豪解释,7位副行长各司条线按照银行前台、中台、后台序列构建,相应的,广发行新的工作汇报路线也发生变更。但辛迈豪在访谈中并未明晰7位副行长详细的条线分管,本报记者综合各方采访后获悉,其分工大致如下:

  前台部分主要由三个副行长负责。贺迪源主管公司银行;林文和主管个人银行;金海腾主管分行管理和创新。其中,公司银行和个人银行的汇报路线是垂直的,而分行汇报路线是矩阵式的。中台部分由副行长郑廉明负责。郑主管运营和服务,筹建中的总行流程再造部门、总行清算中心、总行总务部、总行保卫部向其汇报。

  后台部分同样也由三名副行长负责。副行长岱默奇兼任首席风险官,主管风险管理和合规,总行信贷审查部、总行信贷管理部、总行资产管理中心、总行合规部向其汇报;副行长周卫华兼任首席财务官,主管财务和资金,总行财会部、总行资金部向其汇报;副行长王新主管整合、人力资源和科技,总行人事部、总行科技部向其汇报。

  “1+7”的新高管架构,相对于广发行之前庞大的21位高管阵型,显然“瘦身”不少。在接受访谈中,辛迈豪并不讳言来自花旗高管的离去。广发行新生之初,花旗共向广发派驻了11位高管,经历这番改革后,5位离任,分别是原运营及技术总监莫德伟,原人力资源总监于锦,原合规及法律事务部总监刘威琪,原资金部总监吴裕泉和原公共事务部总监陈怡雯。

  “现在我们需要把高管人数的数量降下来,因为其他银行没有这么多的高管。”辛迈豪说。他认为,之所以广发行之前有21位高管,是因为新老管理层有一个融合的过程,“经过一年的过渡阶段,大家都互相认识,有了经验和信任。”如果仍保留如此众多的高管,总行层面的效率就难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广发行总行中层和分行一级管理人员未有变动。

  支撑此时进行高管调整的另一个条件是,2007年广发行高管层已就未来发展达成一些共识,其中包括制定并开始执行的5年发展战略计划、薪酬改革方案、科技战略规划以及打造后台基础的巅峰计划。

  治理分行

  “有些人认为,银行成功经营的唯一标准就是存贷款的增长。我认为对于银行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聪明地管理并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如果能做到这点,即使面对紧缩的宏观情况,银行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压力。”辛迈豪说。

  但将这一思想贯彻到整个广发行,可能还不是一件易事。对比传统的总分行式管理,如何在新架构下提高分行的执行效率,是辛迈豪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命题。

  2006年末,经毕马威审计的数据显示,广发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为6.71%。考虑到资本充足率过低,广发进行了大量债券投资,但没有授予分行过多的信贷权限。

  “我也听到了来自分行的一些意见,但很显然,他们并不是对广发行的整体发展战略方向有意见,而是觉得发展太慢,他们希望更快一点。” 对此,辛迈豪表示完全可以理解。但在资本充足率未达标的情况下,一方面监管部门不会支持网点扩充。目前广发行共有27家分行。另一方面,面对资产负债管理,盘活既有资产远比单一规模扩张更有效,比如清收不良贷款、减持低收益率资产、压缩票据规模。

  4月下旬在昆明召开的分行行长研讨会上,辛迈豪告诉与会的分行长们,2008年广发行正在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了薪酬与考核体系的改革,通过建立模范分行等手段来提升分行,进行科技战略规划,整合数据中心、发行次级债以及简化信贷审批流程。

  每项改革最终都需要在分行层面得到执行。以薪酬改革为例,“不仅仅是在高管层,这将在全行推行”。辛迈豪说,薪酬改革将以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为基础,改革广发行现有的薪酬制度,使之不再局限于过往以年资决定薪酬水平的做法。改革的目的将是以能力而不是以职位来付薪。

  至于分行呼声甚高的IT系统改革,辛迈豪认为,一个全行IT系统的根本性改造,包括设计、应用、数据中心建设等,“这是一个阶段性的事情,起码需要有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事实上,在分行的治理思路上,辛迈豪希望各分行既能在业务上挖掘市场的差异性,又能在全行整体发展战略上求得一致。“27家分行在具体的市场定位上当然会存在差异,但分行不能因此各自采取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那就变成27个广发行了。”辛迈豪说。

  但他同时表示,广发行各个分行正在就共同的战略发展目标达成共识,这个目标包括对分行的评估标准、信贷政策、市场定位和广发行品牌的价值内涵。而在取得共识之后,总行会对分行的信贷、费用开支会有更多的授权。

  2008年不良率降到4%以下

  不良贷款化解是摆在辛迈豪面前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经毕马威审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广发行账上仍有98.1亿元不良贷款,较2006年末下降28.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02%,较上年下降了1.78%。尽管2007年广发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降,但98.1亿元的不良仍是一个不轻的包袱。

  对于不良贷款的清收化解工作,辛迈豪认为,需要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增不良贷款分开来看。由于在2007年新修订了风险管理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风控措施,广发行去年新发放的贷款一直保持很高的质量。目前,清收遗留不良贷款仍是当前广发行的重头任务。

  “对于排前50名的不良贷款客户,我们会列出一个表,一笔笔进行跟踪,并定期进行检讨。”辛迈豪表示,最近广发行刚刚解决了广发行最大的一笔单一不良贷款,但他并没有透露这笔贷款的数目以及清收结果。

  对于清收的目标,据辛迈豪介绍,也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在总行层面,会在财务预算中为每年的清收定下一个整体的目标;在分行层面,主要根据各个分行不良贷款的情况,为它们开出具体的指标。

  对于历史遗留不良贷款是否会恶化成损失类贷款,辛迈豪表示,广发行的拨备覆盖率是168%,提取了充足的拨备。此外,2007年末贷款减值准备率为48%。因此,这类不良贷款不会吞噬利润,造成新的损失。2008年广发行希望能将不良贷款率降到4%以下。

  一方面是清收不良、化解包袱,另一方面,正在进行中的次级债发行将进一步充实广发行的资本实力。在辛迈豪看来,发行次级债是广发行20年来第一次走向公开市场,意义非同一般。按照初期计划,50亿元的次级债分别由25亿元10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和25亿元10年期浮动利率品种构成。截至去年末,广发行的资本充足率为7.12%,尚未达到8%的监管指标。发债完成后,这一数字有望跃升至9.15%。而在次级债发行后,预计广发行将在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及西部地区开拓网点。

  在辛迈豪的设想中,于广发行而言,2009年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是一个目标,下一个目标则是能在2011年之后实现更快的发展——后者也与规划中的上市时间相吻合。

 

0
标签:行长 谋篇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