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双反之战:好学生为何美国戴上“绿领巾”

齐介仑 刘丽丽 | 2011-11-15 16:10 661

11月8日,美国发起针对中国光伏行业的首个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令本已陷入低迷的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如果“连锁效应”发生,灾难不可避免。

这个冬天,对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格外难熬。

  11月8日,美国发起针对中国光伏行业的首个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令本已陷入低迷的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物美价廉曾是中国光伏企业在过去几年中的竞争优势,并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

  以

  三家美国光伏企业倒闭为缘起,美国光伏业把矛头对准了中国企业;而2012年美国大选的迫近,又为美国产业界和政界联手出击中国创造了绝佳时机。

  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市场风雨欲来。

  中国诸多光伏企业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应诉准备;但欧盟会不会“跟风”美国,也跟进发起相同的“双反”调查?须知,中国光伏企业80%的产品销往欧盟市场。

  每当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这已成为一个基本的政经经验,也是每个进出口企业必须面对的国际风险。此次欧债与美债危机之下,贸易保护的阴影已笼罩在中国经济上空。

  可以预见,更多的“双反”将陆续登场。

  危亦是机。如果这场“双反”能倒逼行业大洗牌,实现产业升级,同时启动国内市场,不单是中国光伏行业之幸,也是所有出口行业之福。

  中美鏖战新能源

  三家美国光伏公司的连续破产,在2012年美国大选前的政治博弈中被发酵,最终掀起了一场针对中国光伏业的“双反”大浪

  “第一轮交锋正在进行,现在非常忙。”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服务部的陈怀生面带倦意,“虽然商会9月就发布了预警通知,但要来的还是挡不住。”

  事情始于2011年10月19日,德国SolarWorld 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牵头其他六家“不愿透露名称”的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三季报刚出,国内光伏企业哀鸿一片;“双反”一开,实是雪上加霜,整个行业都被推到了悬崖边缘。

  但此案之凶险,远不止于此。

  美国时间11月7日下午,在距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听证预备会议召开还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候,原告忽然提出修改调查范围的申请,调查范围由原来提出的中国产晶硅电池以及使用这些电池的组件和面板,扩大到所有来源于中国的晶硅电池、组件和面板。

  这意味着,与原调查范围相比,只要是来自中国的太阳能光伏面板和组件产品都会被纳入调查范围,即使其中的晶硅电池并非中国生产。

  如此,本与该案无涉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作为中国光伏企业的上游,亦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台湾地区的诸多晶硅电池制造企业。

  美国光伏“破产潮”

  此次“双反”调查,直接源于美国三家光伏企业连续倒闭。 2011年9月1日,曾被寄予厚望的硅谷太阳能新星Solyndra宣布申请破产保护,1100名员工遭解雇。

  在此之前,两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EvergreenSolar和SpectraWatt分别于8月15日和19日相继申请破产保护。

  据美国媒体报道,Solyndra公司破产前拿到的风险投资累计超过10亿美元;2009年,其还得到过美国能源部提供的高达5.27亿美元的贷款担保。《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将其冠以“政策制定者的甜心”、“风投的宠儿”、“美国有史以来资金最为充裕的新兴企业之一”等诸多头衔。

  三家企业一个月内连续倒闭,惊动了美国政商两界。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亨利公开表示,“美国正面临失去清洁能源领导地位的危险”。三家企业在破产声明中,都将公司崩溃归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竞争过于激烈,特别是来自中国同行的竞争。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执业律师黄先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尚德电力(NYSE:STP)董事会主席施正荣曾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承认中国政府有补贴政策。尽管施正荣后来更正了他的表述,并说明是错误理解了记者的问题所致,“但在美国企业看来,这恰恰是他们提出反补贴调查最有力的证据”。

  黄先生认为,在众多美国议员看来,中国光伏产品的低价,确实给美国产业带来了伤害。

  美国众议员麦克德莫特表示:“我们需要确保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次行动正是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虽然,在美国也有行业人士并不认同这三家倒闭企业的说法,但这并没有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帮助。

  西屋太阳能公司总裁巴瑞认为,Solyndra的失败同中国企业没有关系,中国生产的太阳能板采用多晶硅,而该公司和另外两家破产的公司产品均不使用多晶硅。此外,产能增加使得多晶硅价格下降成为必然趋势,但一些企业对此缺乏预测,致其产品不具竞争力,必然被淘汰出局。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总裁罗纳?雷希也在公开回应中表示:“太阳能产业充满竞争和活力,企业的繁荣与衰落都很自然。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太阳能产业竞争激烈是好事。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可以满足更多美国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可再生能源市场分析公司GTM Research的报告则指出,目前美国仅有两家光伏公司能够与中国竞争,一家是First Solar,其采用的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技术与中国同行完全不同;另一家是太阳电力公司(Sun Power),该公司能够幸存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产品的转换效率极高,中国产品无法替代。

  替罪羊?

  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15日报道说,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奥巴马政府38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项目原计划创造65000个工作岗位,但实施两年来仅增加了几千个工作岗位。

  这项计划,原本旨在通过给予绿色能源企业低利率的政府贷款,以实现美国清洁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

  破产的Solyndra公司,正是第一个获得这项绿色能源贷款担保的可再生能源公司,其经常被奥巴马政府作为一种模式和样板颂扬;去年奥巴马还曾参观了该公司的硅谷总部。

  Solyndra破产之后,这项贷款担保政策开始遭到质疑,因为美国纳税人5亿多美元的资金可能被套牢。

  但奥巴马在一次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为清洁能源公司继续提供贷款担保。此外,美联邦政府将以现金补助或者税收抵免的方式,为太阳能安装用户提供相当于成本30%的补贴。

  共和党揪住不放的,是奥巴马团队募款大将斯品纳(Steven Spinner)和这家企业之间的微妙关系。奥巴马上台后,斯品纳以政治任命进入能源部担任贷款监督官。

  2009年,在斯品纳大力争取下,美国财政部贷款5.35亿美元给Solyndra公司。今年9月Solyndra公司毫无征兆破产后,共和党众议员开始质疑白宫在这笔贷款担保案中扮演的角色。

  美国司法部、国会已分头调查其中是否有作假和官商勾结行为,并查扣了大量相关人士的电子邮件。目前,已经发现斯品纳之妻艾莉森在律师事务所任职,而该家律所,正好是Solyndra公司的法律顾问。

  奥巴马对美国太阳能企业关爱有加。但是,标杆企业的破产,亦让奥巴马政府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所以,抓住中国企业作为替罪羊,不但可以回击共和党的质疑,而且美国新能源公司作为奥巴马的主要‘金主’,也决定了奥巴马政府势必将会对这次诉讼十分卖力。”上述美国律师黄先生称。

  立案无悬念

  美国时间11月8日早上9时30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召开了此次光伏“双反”案的听证预备会议。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新闻官员玛格丽特?克劳林告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次的预备会议,是调查中信息收集的一部分;虽然并不是一场正式的听证会,也不会有任何决议公布,但是会议的信息会被记录在案;而且预备会议是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主管主持召开。

  受中国14家光伏企业委托、代理此次诉讼的美国盛德(Sidley Austin)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磊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此次预备会议上,中国光伏企业代表和原告方进行了一系列辩论。

  此次预备会议,历时2个半小时。发起“双反”案的7家美国公司中,只有SolarWorld的美国公司两位高管及其咨询公司出席会议;而中方的则有尚德电力(NYSE:STP)、英利绿色能源(NYSE:YGE)、天合光能(NESE:TSL)及阿特斯(NASDAQ:CSIQ)四家光伏巨头出席。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声援过中国光伏企业的美国加州太阳能发电企业重复能源公司(Recurrent Energy)也出席了会议。

  原告在会前突然忽然提出修改调查范围的申请,李磊已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拒绝这一申请。“原告这一行为,表明他们比开始更有进攻性了”,李磊称,原告选择这个时间提出修改申请,是利用诉讼程序玩弄技巧,打了中方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变化,对诉讼的影响现在还无法估计。李磊担心,如果这一申请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接受,接下来美国商务部也可能采用。

  李磊判断,美国方面极大可能先接受这个扩大化方案,然后在下一步调查中,根据情况逐步缩小范围;还有两种较小可能,一是推迟立案进行独立调查之后,再根据情况缩小范围;或是最坏情况按照扩大化方案进行到底。

  李磊表示,很多工作还需要做。下一步是提交初裁所需的书面材料,然后就是等待12月3日的初裁结果,该结果会对中国光伏企业是否对美国光伏企业造成了行业损害做出判断。

  11月10日上午,李磊电告本刊,美国商务部已正式立案,但调查内容并不包括原告提出的临时修改部分。

  “真正重要的节点,是2012年3月份美国商务部的初裁损害倾销税率出台。”李磊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初裁标准尽管很低,但只要认为有损害可能性,认定损害就会继续进行下去。

  初裁损害倾销税率出台后,美国商务部会派人到中国来实地核查,然后再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检查,得出终裁税率。

  李磊认为中国企业有很强的抗辩理由,其对最终应诉结果持审慎乐观态度。“应诉已经得到了很多美国行业协会的明确支持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也为美国安装业、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中国光伏业的很多原材料和设备也来自美国”。

  然而,11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波特兰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在清洁能源领域,很多来自中国的企业有可疑竞争的做法,他将比历届政府更为严厉地执行贸易法律,对美国太阳能公司的诉求表示支持。

  带头发起此次“双反”案的SolarWorld美国公司总裁戈登表示:“我非常高兴听到总统先生承认中国企业有可疑竞争的做法。这表示政府正在密切关注我们的情况,而且总统先生也重申了他执行美国贸易法律的承诺”。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执业律师黄先生也同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次肯定会立案”。

  不过黄先生认为,这类诉讼在美国非常正常,中国企业也应积极准备应诉,“但是,中国光伏企业两头在外的这种情况,会使中国企业非常被动,而且中国企业在保护劳工和保护环境的标准上,一直为欧美企业所诟病。这些细节,在这类诉讼中非常容易成为对方的靶子”。

  美国“绿领巾”

  “你是个好学生,从来在班上没做过坏孩子;如果老师说你是坏孩子,给你戴上绿领巾,你有说话的权利么?”11月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国内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如此形容本次“双反”。

  本次“双反”调查发起之前,欧洲方面早有传闻,称要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调查。“但现在美国跑在前面了。”一位熟悉光伏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该专业人士称,美国政府一直想树立几个标杆企业来支持国内太阳能行业发展,也给了诸多补贴和优惠政策,“怎奈这些企业总像扶不起的阿斗,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一败涂地,这让奥巴马团队很没面子”。

  此次提出“双反”调查申请的SolarWorld,曾在亚洲、美洲、欧洲都建过厂,但都很快被竞争者击退。

  SolarWorld提出“双反”调查申请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企业实际上没有生产的成本优势,主要是靠大量政府补贴维持低价位,对美国市场倾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李俊峰说,中国企业的价格成本,和SolarWorld、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都很相近,并未倾销。

  “中国几大龙头企业,尚德、天合、英利等,都是美国上市公司,如果低于成本价销售,股东会起诉,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会进行调查,他们要承担法律责任,不是随便就可以降价销售的。”李俊峰解释。

  “以前硅料价格高的时候,德国是硅料产地,中国公司只能高价采购,逼着我们在原材料之外挖潜。”一位浙江省光伏企业高管说,“近两年硅料价格大跌,我们的成本更有竞争力了。设备都一样,但我们管理比他们更好,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比德美公司高。”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对于七家美国企业指控的“国家开发银行对中国企业大量授信、提供数额巨大的低利率信贷”,一位国内光伏龙头企业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我们拿到的所有钱,都是商业信贷,经过正常程序审批和授信,利率也是国家规定的利率。根本不存在低利率高额信贷。作为上市公司,每拿到一笔贷款,在经审核的财务报表上都是有显示的,拿到多少钱,利率是多少,都是公开的。”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中国“拨改贷”之后,中国政府再也不为企业进行担保。反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承诺为美国清洁能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虽然这项计划目前有较大风险。

  美方甚至指责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被中国人把持。实际上,SEIA的30多位理事中只有4位中国理事。“不是用经济上的数据,而是用政治上的人身攻击。”李俊峰认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位常务理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提起“双反”的七家企业中,除了SolarWorld,其他六家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一共420个,根本无法代表美国光伏行业。

  谁先受伤?

  “美国要实现太阳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可能至少要延后5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官员表示,美国采取“双反”,想把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阻止在美国市场外,美国就只能返回原来的高成本状态。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相关人士认为,“双反”首先对美国光伏行业不利:“没有中国低廉组件的支持,美国光伏行业并网电价也不可能支持每度电8美分。”美国杜邦、GE、道康宁、应用材料等上游公司和建设电站的下游系统集成公司受影响都很大。

  被控的75家中国光伏企业中,不乏在美上市公司;“双反”后,受损失的也包括美国的股东。

  “作为个别企业可能胜诉,但作为行业很难胜诉。”李俊峰表示,美国或欧盟对中国实施的“双反”,中国企业九成难以胜诉,“有原罪,对方认为中国银行是国有的,土地是国有的,电价是国家定价,能源价格是扭曲的,不可能有市场价格戴上这样一个帽子之后,很难作解释”。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则称,中国光伏企业和行业协会等非官方渠道的反对声音,目前“基本上已经声嘶力竭”。

  洗牌契机

  业内人士预测,“‘双反’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他们或是不重视不理解,或是没有资源参与诉讼,这样的企业最后结果都很悲惨,有可能会被征收非常高的惩罚性税率,从而被逐出美国市场。”

  一位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则认为,“双反”也是一个行业整合的契机,“这个案子一开始大家都是受害者,但大浪淘沙,把小企业、没有能力和眼光的企业全淘汰掉,最后积极应诉的、实力强大的几家都是赢家,优势地位反倒得到强化”。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即使没有“双反”事件,中国光伏产业也已“入冬”,处于大洗牌前夜。

  “我们做行业调研时,已感觉到这种灭顶之灾。不仅仅是‘双反’,主要是产品价格急剧下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表示,现在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已下降到每瓦1.08美元,和年初相比跌了40%~50%。

  从2011年3月起,该行业就显露疲态。2010年,德国光伏发电装机量陡增,各路资本一头扎入光伏大海,产能严重过剩。

  业内人士后来指出,2010年德国虽然光伏安装量很高,但并非自然增长,而是企业为了抢夺最高数额的政府补贴,把工程抢在2010年年底完成所致。而当下,欧债危机严重消减了欧洲各国的光伏补贴能力,产业泡沫一夜崩塌。 “爆发性市场就有爆发性危机,这就是增长的陷阱。”李俊峰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必须“减肥”,就是要压缩不良产能,把优秀产能发挥好。

  “双反”中国策

  面对已经成为常态的贸易救济案件,中国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应对?

  美国发起的此次“双反”调查,不仅是中国光伏行业,也是中国新能源领域首次遭遇的“双反”调查。

  这一案件,不仅意味着中国光伏行业在美国市场遭遇阻击,而且还可能波及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如果出现“连锁效应”,可能使这一近90%产能依赖出口的行业陷入困境。

  号称朝阳产业的光伏行业,为何突然被指责为低价倾销和获得政府不合理的补贴?这一案件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和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大选之前必有大案

  “大选之前必有大案,这也是美国这类案件的一个特点。”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国际部高级合伙人杨晨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追溯历史,中美之间“双反”第一案,就是在2008年美国大选之前进行的。2007年10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铜版纸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的终裁结果,决定对中国铜版纸生产商和出口商征收21.12%~99.65%的反倾销税,以及7.40%~44.25%的反补贴税。

  这一案件,改变了美国自1984年以来坚持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法的贸易政策。

  而此次光伏“双反”案,属于在中美贸易案件中一起涉及金额相当大的案件:2010年全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3起“双反”调查,共涉及金额仅为8.6亿美元。

  根据SolarWorld公司在申请书中列举的金额,2011年1~8月,中国企业光伏产品出口美国金额为16.9亿美元。

  中国光伏企业的迅速崛起,给美国相关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是此次“双反”案的直接原因。2010年,中国组件制造商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

  奥巴马上任之初,就对可再生能源寄予厚望,提出在未来10年内,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确保利用新能源发电量到2012年达到总量的10%,2025年达到25%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也希望通过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动美国经济复苏。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大效果。

  如今,大选在即,奥巴马当初许下的承诺,至今难以兑现。

  史利民分析说,在这个时机,美国的光伏企业提出针对中国企业的“双反”案,正是想借美国政府大选之势,尽量把中国企业排挤出本国市场。另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今年年底,美国即将发起新一轮针对中国轮胎的“双反”调查。

  中国轮胎曾在2009年遭遇了美国首例特保调查;时至今日,特保限制性关税三年期即将结束,“双反”调查随之而来,使中国轮胎重新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再遇打击,而这一大案极有可能就在大选前发起。

  虽然此次光伏案仅由7家美国企业提出申请,但按法律规定,它们的产量要占到国内同行业产量的25%以上,而表示明确支持此案的企业必须占到国内同行业产量的50%。此案同时还得到了美国太阳能制造联盟的支持。杨晨表示,政治势力往往与产业利益相互联系,在美国就业率低迷时期,某些政策习惯把压力转嫁到外部,这样更有利于选举。

  “双反”新动向

  美国商务部于11月8日立案后,案子正式进入调查程序,大致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包括尚德电力(NYSE:STP)在内的中国光伏行业诸多龙头企业,已经在积极应诉,希望可以通过调查、听证等方式,获取有利于中国企业的结果,最终保住美国市场。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法寅,是一家应诉企业的代理律师,他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此案作为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对于中国应诉企业来说,存在两方面的难点。

  其中,反倾销调查的难点是,替代国价格的选取。根据新的美国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案件的规则,替代国价格选取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价格选取的不确定性,也使美方的自由裁量权更大了。

  李法寅介绍,原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主要选择印度作为替代国,由于印度的数据相对来说比较透明,应诉企业容易获取到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充分的应诉准备和调查。

  现在,美国开始应用“新六国”作为备选国。这六个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西、哥伦比亚和南非,而印度不再是备选国。

  新六国的数据相对印度来说,很不透明。而且它们大多没有相应的产业,这就需要寻找相似的产业来进行价格选取。这种偏差不仅给应诉企业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也增大了企业败诉的几率。

  从反补贴的角度看,此案涉及的补贴项目很多,包括原材料(多晶硅、铝、水、电等)是否低于市场价格;是否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贷款、高新产品出口金融补贴、出口保险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政府直接资金支持等。

  李法寅解释说,虽然中国企业遭遇指控的补贴项目很多,但是从以往反补贴案件的经验来分析,大多数补贴项目最终计算得出的反补贴税率并不会太高。而反补贴的核心税率往往是通过一个项目算出来,即中国企业采购的原辅材料是否低于市场价格。

  目前美方的认定方法是,看这些原辅材料是否由中国政府提供给企业;而主要的裁决方法,就是看该企业是否从国有企业购买这些原辅材料。

  美方把中国的国有企业视为政府的代表,如果美方认定的国际市场外部基准价格比中国政府提供给企业的价格高,就认定政府给企业提供了补贴。

  “而现在这种认定又进一步扩展了范围,有了新的标准。”李法寅表示,即使企业的供应商是私营企业,美方也会通过考量这些供应商高管的身份来认定补贴。如果这些高管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党的干部,那么这些供应商也被美方视为政府代表。

  “这种不合理的认定方法,可能算出很高的补贴税率。”李法寅说。

  案子一旦展开调查,在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抗辩中,中国应诉企业都将面临艰难一战。

  连锁之危

  11月2日,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李俊峰公开表示,“根据中国企业现在的利润水平,只增加10%的关税,就会造成灭顶之灾”。

  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增加针对中国企业10%的关税,中国企业将完全丢掉美国市场。

  李俊峰的推理,源自越来越萎缩的光伏行业利润率。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光伏板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在21.5%~22.5%之间,净利润率则在5%~15%之间。

  安邦证券新能源领域高级分析师王凌认为,不能单纯以关税水平来衡量这个问题,这个案件最大的影响在于“基本断送了中国光伏业的‘美国梦’”。 201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大约在20GW,其中欧洲占有16GW,美国的装机量每年大约在1.5GW~2GW之间。虽然目前美国市场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其新能源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市场提供了未来5~10年“最大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案件,给了中国光伏企业的“美国梦”致命一击。

  根据美国法律程序,此案启动调查后,将在4~6个月内完成初步裁定,整个调查需要约一年时间。在此期间,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就将由于反补贴保证金和初裁税率受到巨大影响。

  王凌认为,如果美国减少甚至停止从中国进口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可以通过增加一部分国内生产,再从欧洲进口一部分来补充。虽然这将会导致成本增加,但是扩大就业是美国政府最乐于看到的,因此这部分成本的增加,或许对美国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更可怕的后果还在于此案的“连锁效应”,即继美国之后,欧盟很可能也随后发起针对中国同类产品的“双反”案。

  杨晨介绍说,在国际贸易案件中,此类的“连锁效应”非常常见。中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就曾在几年前遭遇了包括欧盟、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在内的多国大规模反倾销调查。

  理论上讲,如果一国企业的产品由于贸易救济案件无法再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那么其产量和产能就可能转移到第三国;而第三国由于担忧这种转移可能会对本国产业造成大规模冲击和影响,随之也会对该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案件。

  史利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其所在的新能源商会已经听到消息,一些欧洲的企业正在酝酿对中国同类产品的贸易调查申请。

  而此次提出申请的企业SolarWorld公司的总部就在德国,不排除其在美国提起诉讼的同时,也在欧洲市场对中国产品进行指控。

  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如果“连锁效应”发生,灾难不可避免。

  王凌表示,从目前世界情况看,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分散市场目前仍没有提速发展的迹象。核事故之后被寄予希望的日本,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自身产能已经足够大。

  王凌认为,如果中国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均遭遇阻力,除非中国国内市场有比较大的需求增长,出台一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否则中国光伏电池行业的损失将很难弥补。

  长期战略

  自中美之间“双反”第一案开始,5年以来美国共对中国发起“双反”调查31起。

  面对已经成为常态的贸易救济案件,中国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应对?

  杨晨对记者表示,政府补贴并不是市场经济中的“不道德”行为。实际上,在新能源领域,很多国家都在进行补贴,因为这个行业前期需要政府的补贴来培育发展。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政府扶植,与欧美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别。

  欧洲和美国,都是直接从安装环节进行补贴,即直接补贴电价。而中国则往往是通过政府对于税收、土地、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也就是在生产环节进行补贴。

  由于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使其他国家容易对中国的“产品价格”提出质疑。

  王凌表示,这种现状的确长期存在,而改变似乎又比较艰难。如果政府从安装环节进行补贴,那就意味着要改变当前中国行业格局。当前中国煤电还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改变这种格局需要协调多方利益,举步维艰。

  近期国内推出了上网电价不低于1元的新政策,被视为光伏行业新的曙光,政府在如何支持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上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对于企业个体来讲,杨晨认为,现在中国企业普遍的问题是,应诉企业在遇到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时,单纯认为这就是律师的责任,被动等待一年后的裁决结果。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干脆不应诉,直接放弃相应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市场。

  应对“双反”调查,需要企业有一个长期战略。例如,此次“双反”案的调查期是2010年至2011年9月,这一阶段企业的采购、生产情况都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企业可以在应诉的同时,为第二年的复审调查调整自己的采购和生产,进而在复审中把税率大幅降低。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有3~5年的战略来应对“双反”调查,聘请律师和会计师做经营和财务方面规划,适当调整采购渠道,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相应增加一些企业成本,但是相对于美国未来庞大的新能源市场,这些成本的投入是值得的。

  史利民则强调,中国光伏产业应该从自身进行反思。如果一个产业完全依赖国外市场,那么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记者 范若虹

  光伏过冬

  中国光伏看吴越,但此刻的吴越大地,凄风冷雨,正如此刻的光伏行业午夜时分,杭州萧山区迪欧咖啡厅一包厢内,烟雾蒸腾。3个小时内,高兴荣一根根“消灭”着香烟。

  作为杭州集美新材料公司的常务副总,高并不讳言企业当前的困境。“很多企业停产不干了,我们老板有钱、好面子,一直不停产;可再这么亏损下去,也撑不了多久。”

  集美的困境,是当下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

  赔本赚吆喝

  “每月净亏至少600万元。”从2011年5月开始,集美的亏损一直在延续,这还是高兴荣的“保守”估计。

  集美的母公司是浙江宏立控股集团,以钢结构起家。掘得生意场上第一桶金后,集团把业务范围扩展到了卫浴、热电、建筑、房地产等诸多领域。2010年,其综合销售收入49亿元。

  为了“让钱生钱”,压根不懂光伏技术的宏立控股集团,也跟风瞄准了前几年炙手可热的光伏产业。

  2008年5月,集美注册成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项目直到2009年才重新启动,铸锭、拉棒、切片,全部上马。

  目前为止,集美已获母公司一期注资4个亿。这样的投资规模,在资金密集型的光伏行业里,不是很起眼。

  按照长线规划,集美二期投资若完成后,公司将拥有100台铸锭设备、100台拉棒设备和120台切片机,并配套电子线。届时,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千瓦。但陡然而至的市场寒冬,让该计划无限期延期。

  最近,每和相熟的同行偶遇,高兴荣总会收到这样的问候:高总,还在做吗?高兴荣只好郁闷地回答“在做啊”。

  但50台设备中,每天转动的就10~20台。多生产多亏损,少生产少亏损,但不能停。

  不停产有几个原因。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告诉别人,我还在做,我没死,我有钱,我扛得住。一旦停产,银行、同行等各方面的反应,都将对企业不利。

  浙江港宁电子公司的总经理黄志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光伏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化工厂,工艺复杂,高耗能,高污染,腐蚀性强;设备半年不用,差不多就成废铁了。这是这些企业宁可亏本也不停产的一大原因。

  但巨亏也让企业主们如坐针毡。以6.5英寸电池片为例,集美每做一片,硅材料成本3元;加工成本即水、电、气、人工、砂浆、钢线等5元。这8元并不含厂房租金和设备折旧、维修费用。而这一片,现在的市场价是7元。

  这还不是亏损的全部。

  水、电、气及工人工资,是不能拖欠的,大多需要现金支付;而售出的产品,资金回笼至少9个月,这是时间成本。另外,承兑时银行也要收钱。7元最后只能收6.5元。每卖出一片,企业就净亏1.5元。

  按照目前集美每月400万片的产能,每月净亏600万元,一年净亏7200万元;如果满负荷运转,每月产能是1000万-1500万片;公司的未来规划是月产4000万片。

  若如此,投进去的钱,不出两三年就彻底赔光。

  当兵出身的高兴荣,见多识广,却很怕看到报刊网络上光伏行业的负面报道,尽管其多如牛毛。“今天这家倒闭,明天那家老板跑路,坏消息满天飞,本来就举步维艰,这一搞吓都吓死了。”

  阴错阳差跟着老板进入这个“看谁更能烧钱”的光伏产业,高兴荣满是悔意,“我们都被太阳能坑了”。

  不过高兴荣也很难忘2006~2008年,那段时间可谓暴利。

  高兴荣说,“前几年,太阳能企业把材料往上一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朝阳产业,名头很响,哪怕是很小的一个企业,都有可能在创业板上市。”

  “但现在的光伏企业,却在生死边缘,都是真金白银啊。政府是时候出手挽救了。”高兴荣有些急躁。

  “我没减人,没减薪,没停产,不容易啊。”高兴荣说,再努努力尽量撑到年底。过年之前,他不会去打扰任何一个工人,让他们过个好年。

  死亡还是重组

  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最近比较忙。几天前,他刚刚完成了一项调研。

  调研是从7月开始的。沈福鑫发现,那些规模大、资格老、品牌好的企业,迄今仍有订单,但是利润少了不少。台州有几家企业还在满负荷运转,如正泰;而2010年后进入到这一领域的企业,绝大部分颗粒无收。

  浙江境内,目前光伏企业已超过210家。国内上市企业有东方日升(300118.SZ)和向日葵(300111.SZ),国外上市企业有昱辉阳光(NYSE:SOL)和晶科能源(NYSE:JKS)。此外,均为中小企业。

  “2008年,企业没这么多,金融市场比较好,国家大力扶持;但现在,价格和订单双双大跌,国内企业却急剧扩张,产能严重过剩。”

  沈福鑫觉得,这一次危机将长路漫漫;2008年,光伏企业曾在政府推动下,很快走出了困境。

  沈福鑫说,在美国“双反”消息传出前,国内已经诸多光伏企业陆续倒闭;而浙江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很少,订单多来自欧洲,比如德国。

  沈认为,美国“双反”不会成功;即便成功,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将提出反诉和反制。

  沈分析,如果欧盟也搞“双反”,它需经欧盟成员国达成共识,这个周期更长,可能性也不大。

  “明年国内市场即便启动,那也不叫复苏,即便能消化国内一部分产能,也实在不能解决企业深层次困境。”

  这次危机被沈福鑫描述为“分水岭”。在大浪淘沙后,生产能力必定向上市公司和品牌企业集中,这将是不争的事实;最终活下来的企业,将是未来产业的主力军。

  以浙江开化为试点,沈福鑫正为光伏企业重组纾困寻求对策。

  按照沈福鑫的设想,今后浙江光伏产业内,只剩下四、五家龙头企业。每家龙头下面,各有一批中小企业在各个节点为之提供服务。

  在开化,80多家企业中50多家停产。沈福鑫希望利用昱辉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当地同类企业整合。“比如建立一家新公司,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借此提升小企业的实力”。

  “德国就是这样,一个大集团下面,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在为他做配套。”沈福鑫到处向企业家们灌输这一思路,“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主动退出,设备折旧变卖;第二条,给大企业做匹配,不服也得服。”

  沈福鑫认为,未来这四、五个产业联合体,若能再整合贯通,将对浙江光伏产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

  争议救市

  2001年11月4日,江苏无锡新区希尔顿大酒店3楼,无锡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正隆重举行。

  杨二观中途走出了会场。作为无锡光伏产业园的总经理,此刻的他兴趣索然。产业的窘况,让他心焦如焚。

  无锡光伏产业园,分为A区和B区。A区以尚德电力(NYSE:STP)为主,占地300多亩;B区2009年11月开辟,园区内现有西安隆基硅材料等8家企业。 A区尚德的一位高管在业内会议上已经表示,“实在不行,就把工厂搬到越南去”。

  杨二观认为,虽然光伏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但从总体看,其市场还是在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也未萎缩,只是增幅比预期小了一些,“前几年是40%~50%的增幅;预计明后年是15%~25%”。

  相较市场增幅,企业投资则太快太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全球光伏产能已达到30GW~40GW;但实际市场需求,今年是20GW,明年是25GW左右。过剩的部分,需要用几年的时间消化”。

  2009年9月,时任无锡市委书记的杨卫泽在“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上提出,要全力打造千亿级太阳能产业链和百亿级风能产业链。

  今年的市场形势,让这个目标蒙上阴影。杨二观说,到“十二五”后期,达到1000个亿,或许还是有可能的。

  政府该不该出手?杨二观认为,行业出现了问题,政府肯定会关注,即便出手,也是基于市场化原则,政府包办是不现实的。

  但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对政府来说,可做的事还很多,比如光伏行业设立门槛,已经成为必须。”

  沈福鑫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能再鼓励企业上马光伏项目;必须立即引导光伏企业联合、重组;必须积极开发国内市场,改变企业90%产品依靠出口的局面,政府可以在光伏并网上有更大作为。

  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如果寄希望于政府扶持,这在沈看来,是最不可行也是最痛苦的。“央企、大型企业才是政府扶持的重点。”

  “中国光伏产品主要是用于出口,表明中国在光伏下游的应用方面,还是偏保守。”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大声呼吁中国政府“救市”,“尽快启动国内的太阳能市场,这不仅在环境方面对国家有利,同时也能减少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压力。”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今后五年的光伏发电规划,每年将有300万千瓦的国内市场,“5年后中国应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位常务理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建设国内市场,基本点要“立足自力更生,不能依靠国外”,“政府要把可再生能源作为真正的替代能源,解决部门分割、利益集团分割造成的问题,这应该是一次可再生能源重大发展机遇”。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海外投资集聚美国高科技产业 一季度交易总额已逾60亿美元

2014-04-23 16:25
557

国内众多企业竞相投资西藏太阳能发电产业

2012-05-28 17:44
1377

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蓄势待发

2011-06-09 17:28
509

工信部:深化产融合作 支持数据安全企业参与“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2024-02-28 13:54
185226

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成立

2024-02-22 13:44
185983

立新能源:目前公司所有风电场、光伏电站均运行正常,未受到此次极端天气影响

2024-02-22 12:59
14498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