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三帅”的新挑战

杨正莲 | 2011-11-07 16:22 374

三人各自在原领域均有不少建树,既是学者型金融高官,又具备丰富的实战经历,无疑让公众对金融业的变革产生了期待。”  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面临的挑战,亦是郭树清和项俊波需要直面的现实,促进金融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是他们当前的共同命题。

  金融监管“三帅”的新挑战

  三人各自在原领域均有不少建树,既是学者型金融高官,又具备丰富的实战经历,无疑让公众对金融业的变革产生了期待。

  本刊记者/杨正莲

  创业板推出两周年之际,备受关注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掌门人,平稳实现了新老交替。

  10月29日晚,新任掌门人的名字开始亮相在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其中,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调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郭树清接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中国农业银行原董事长项俊波上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三人各自在原领域均有不少建树,且影响力和口碑较好。三人都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既是学者型金融高官,又具备丰富的实战经历。这对于外有欧美债务危机、内有钱荒和债务隐患的市场来说,无疑充满了变革的新期望。

  不过,在当前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宏观背景下,三个最高金融监管机构领导人仍面临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深化体制改革、引导金融创新等诸多挑战。

  老风险,新挑战

  “中国银监会对贸易结算和融资业务的风险评估尺度变化非常重视。”10月28日,卸任银监会主席的前一天,刘明康在2011贸促金融峰会上,依然提示银行业风险。

  两个月前,8月28日,刘明康迎来65岁生日,达到正部级官员的退休时间。此前,中国保监会前主席吴定富,也在7月份年满65岁。这是本次三大监管机构集体换帅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拉开了今后数月大范围高层人士变动的序幕。

  接替刘明康的,是今年60岁的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他曾经长期在银行系统工作,审慎沉稳而又低调务实,因而被认为适合更需要风险防范的银行业。

  “原来就在银行,现在又回到银行业,而且还在证监会做过,应该能有作为。”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的言下之意还包括,证监会的工作经历应该使得新任银监会主席更加懂得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匹配发展,证券业的从业经验可能具备更高的视野和更加开阔的思维。

  195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的尚福林,18岁入伍服役,1982年已经31岁的他从北京财贸学院毕业后进入人民银行总行。此后一步一个台阶,由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国有银行的行长,1996年官至央行副行长,2002年初出任农业银行行长。从2002年底担任证监会主席到卸任已近9年,成为至今任期最长的证监会主席。

  在担任证监会主席一职期间,尚福林成功地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小板、创业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完善询价和申购机制,优化网上发行制度等多项改革。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尚福林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执著,充当了大胆的“改革尖兵”。

  只是,对于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而言,他面临的挑战可不只是风险防范这么简单。

  2003年5月,银监会成立时正值非典肆虐,刘明康出任主席。他在召集部下开会时,谈及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路线图,称未来必将记入史册。此后八年间,原本被认为“技术性破产”的中国银行业,完成了股改、上市、跻身全球最大市值银行序列,更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

  在商业银行主管行长参加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刘明康每次都会用两个半小时分析世界和全国的经济走向,并提示风险。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刘明康提到地方和企业负责人动辄追求翻一番的冲动时,形容其“令人不寒而栗”。时至今日,地方政府、银行与监管的博弈,仍在持续。

  对于新任银监会主席来说,如何巩固加强监管,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改进银行业单纯追求规模、速度和市场份额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并解决地方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铁路问题,仍是迫在眉睫的风险难题。

  “下一步的挑战是创新能力,尤其是银行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否则金融脱媒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出来。”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的观点,直指钱荒和地下金融等现实问题,如何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办银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业务创新均是现实考验,“怎么样在金融脱媒的过程中平衡各方利益,挑战蛮大。”

  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面临的挑战,亦是郭树清和项俊波需要直面的现实,促进金融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是他们当前的共同命题。对于郭树清和项俊波这两位从银行系统走上监管岗位的新领导而言,他们在适应当前职位的过程中,仍需思考并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化解行业风险,共同打造多层次良性发展的资本市场。

  敢担当,能建言

  “希望他们能够挑起中国金融改革的重担,要真做事,而不是做官僚!”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新领导班子的改革,需要敢担当、能担当的人,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好人。

  这种期待,对于尚福林的接任者、全球第二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郭树清来说,尤为热切。10月29日,55岁的郭树清成为新一任证监会主席,股民、学者、业界等各路人马纷纷撰写“公开信”,为这位新晋证监会主席建言献策。郭树清要接管的中国证券市场,总市值已经超过23万亿元,去年以来却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公众无不寄望于新任领导人提振信心。

  郭树清,1956年8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法学专业博士,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研究。郭树清留给周围人的印象是,性格耿直、善思辨、学术功底深厚,同时也是“一个务实的人”。

  1988年起,郭树清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并担任政府官员。1998年调任贵州省任副省长,分管外资和金融;2001年起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03年底开始兼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这些经历,使得郭树清不仅具备学术研究和经济调查的深厚功底,同时又有丰富扎实的实践经验,被公认为“学者型官员”。

  2005年3月,时年49岁的郭树清临危受命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负责处理建设银行因张恩照辞职而引发的“地震”。彼时,作为四大行中最先启动股改的建行,其时任行长、董事长王雪冰和张恩照先后涉案落马,对建行股改上市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看似儒雅的郭树清,不仅在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谈判上相当强硬,同时果断改善董事会风气,并出台领导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建行最终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成功上市的第一家,郭树清也被认为是四大行中第一个对资本市场有深刻了解的银行家。

  2011年10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公告郭树清离任的消息时,对其任职期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行董事会谨此就郭树清在其任职期间,领导建行重组上市、战略转型、改革创新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深表谢意。”

  眼下,郭树清已经转战证券市场,而他领导的证监会亦是承载期待和争议最多的部门。资本市场已经长期低迷,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摆在郭树清面前的当务之急。

  “首要任务是恢复股市的价格信号功能,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机制,淡化行政审批,实现市场发行供给,并配套一个高效的退出机制,防止炒壳重组。”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新任证监会主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增加证券市场的吸引力,让投资者和融资者真正对接起来。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从新股发行机制的改革到退市制度的改革,要对股市的入口和出口把好关,从深层次上真正实现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

  增强市场吸引力,核心就是要重塑上市公司的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对股东负责。“乱世需要用重典,要加强外部监督和惩处,现在缺的是监管并不到位。”董登新认为,除了政府的监管要有效并有威慑力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与此同时,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多渠道的投资平台和多样化的投资品种,这也是分流民间资本解决地下钱庄等问题的现实路径。

  董登新的这些期待,其实是公众情绪的一个缩影。尽管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变革,一两个领导人是否能够带来根本性的转机也尚未可知,但是各界仍对郭树清表达了充分的期待。

  “郭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也担任过很多工作,特别是中金公司的经历应该能够让他对投资者的感受有切肤之痛。”李大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郭树清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重要性。

  善沟通,多倾听

  刚刚履新的郭树清,在社会上的呼声颇高,这与他良好的国际形象、宏观视野、支农情结等均有关系。而这些,也正是今年54岁的项俊波,由农业银行董事长接替达到退休年龄的吴定富,出任保监会主席一职的亮点所在。此外,两人也都曾任央行副行长,并转任国有商业银行董事长,如今又共同走进监管层。

  2007年7月,由央行副行长转任农行的项俊波,带领素有国有大行中“最难啃的骨头”之称的农行完成股改,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为国有四大行股改上市画上了圆满句号。此前,项俊波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他早年当兵在老山前线打过仗,拥有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且长期从事审计工作。他的业余爱好是写诗歌和影视剧剧本,其反映审计工作的作品《裂缝》,曾在1999年得过电视剧“飞天奖”。

  具有深厚审计专业背景的项俊波,擅长风险管理控制。上任农行不久,他就在农行内部刮起了审计风暴,这可能也是他转战保险业的原因所在。而他的前任吴定富,在执掌保监会九年内,不仅解决了几家大公司的资本金问题,通过了《保险法》以及《保险法》的修订,还设法不断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使得保险机构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对于新任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而言,如何带领保险业加快推进市场改革,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也是当务之急。

  “监管层面要多加引导,不要太重视保费规模,而应该更多重视质量。”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认为,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当前保险业的突出问题是寿险业务增长缓慢,这将影响到整个保险业今后的发展,“要加强产品创新”。

  在许谨良看来,仅仅是产品创新这一项,要真正做起来就很难。不过,这对于履新的项俊波他们来说,难题远远不止这些。

  兴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领导人面临的挑战,既有专业上的亦有政治层面的。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领导人要具备国际视野,以应对国际变化对国内的影响,还要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具备良好的谈判沟通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起码要能够意识到专业问题的重要性,并选用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作为幕僚,多找专家听取建议”。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部署在广州南沙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开展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

2022-11-07 15:01
22092

国务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2022-06-14 15:25
19151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强调,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2021-11-26 14:14
27855

中央深改委: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2021-11-25 13:10
776

陆磊:2020年外汇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守住面、突破点、把好线

2019-12-27 15:23
200319

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

2019-02-28 15:55
58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