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小企业信贷增势强劲
今年以来,厦门市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取得较快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贷款增长形势喜人。除了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外,厦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信用便利,使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量大增。
今年以来,厦门市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取得较快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贷款增长形势喜人。截至今年7月末,厦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1486.29亿元,同比增长19.40%。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市企业贷款余额的66.84%,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07.39亿元,同比增长65.55%,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6.31%,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10.64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源自当地人民银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贷政策落实,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结合厦门经济特点,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如针对厦门市政府推出的打造百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规划,向辖区金融机构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厦门市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意见》,辖区多家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蕴通供应链”、“1+N”链式融资模式、阳光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
为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2009年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首次将辖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汇编成册,之后根据国际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复苏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多次更新汇总金融服务产品册,并通过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在各类银企对接会上宣传等多种渠道加以运用。今年4月,厦门市中心支行正式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产品情况定期报送制度,将该项工作制度化。
此外,自2008年起,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开始每半年对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在辖区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研究政策执行中的困难点,力求通过部门合力加以解决;还将各银行落实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情况纳入厦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货币信贷管理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此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中小企业信贷工作。
好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努力。今年上半年,厦门市经发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厦门银监局联合印发《厦门市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风险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每年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将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要求相关部门定期对风险补偿资金的申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为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厦门市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小企业授信工作按定量与定性两部分进行评价,设立小企业授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并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此外,每年还开展两次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情况调查,并建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数据库,以求真实、动态掌握辖区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情况。
在厦门市政府部门以及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推动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树立中小企业服务意识,不断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与中小企业共成长。截至今年6月末,厦门市18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有13家成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占中资机构的72%。各金融机构在日益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下,审贷流程得到优化,服务水平得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今年以来,厦门市部分银行在实际授信业务中放弃了对中小企业抵质押物的硬性要求,更加注重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信用状况和经营能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发放信用贷款。截至6月末,厦门市小型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62.46亿元,比年初增长74.94%,占小型企业贷款余额的20.12%,比年初提高3.89个百分点。
除了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外,厦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信用便利,使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量大增。截至7月末,厦门市中小企业表外授信额690.40亿元,同比增长82.53%,增速高出人民币贷款增速64.97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表外授信额358.95亿元,同比增长146.51%,增速高出人民币贷款增速128.95个百分点。
传统观念认为,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规范、信用意识差,难以达到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更别说获得最终贷款。厦门市广大中小企业已认识到要获得银行资金支持还需从改善自身条件着手。今年以来,厦门市中小企业一方面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义诊”、讲座、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增强诚信意识,规范经营,不断自我完善以符合银行信贷准入门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