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支持力度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提高,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融入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企业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我国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并没有详细的统计,但考虑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以及缺乏大型跨国公司等因素,中小企业在出口中的比例比欧美要高一些。据统计我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的57.6%,高于欧盟26.6%、美国44.6%。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就高。我国中小企业中从事出口的比重远低于欧盟,略低于美国。2009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总数为37.3万家,年末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1023万家,即便将所有有出口实绩的企业都看做是中小企业,最多也只有3.6% 的中小企业从事出口,不足欧盟平均水平的一半,比美国低0.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4000多万家(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统计口径,我国中小企业从事出口的比重甚至不足1%。总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家经贸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低于欧美发达经济体,具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阻碍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信息、人才、政策环境、动力、企业组织程度等多个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2010年一项关于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问卷调查显示,资金问题成为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瓶颈。59.63%的企业认为,“企业筹融资能力不足”是对外投资的主要障碍。“海外竞争情报信息缺乏”和“包括外语人才在内的国际化人才短缺”分列二、三位。另外,我国政府扶持政策的力度和数量也被很多企业认为是重要障碍,分别有23.89%和22.04%的企业选择了“我国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和“我国扶持政策手段少”(参见表1)。
表1 对外投资的主要障碍
主要障碍 |
企业比重(%) |
企业筹融资能力不足 |
59.63 |
海外竞争情报信息缺乏 |
32.04 |
包括外语人才在内的国际化人才短缺 |
26.48 |
我国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
23.89 |
企业主观能动性不足 |
23.33 |
我国扶持政策手段少 |
22.04 |
投资过程中双方文化、经营理念的差异 |
19.63 |
东道国的政策、经济环境准入条件较高或存在壁垒 |
15.56 |
我国外汇管理过于严格 |
12.22 |
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签证、商检、设备转移等)程度低,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
9.81 |
东道国政府、企业对中国企业不信任 |
8.33 |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2010年企业问卷调查。
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存在两个特殊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不足。由于国内市场广阔、外部市场风险高,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小企业之中。上述问卷调查中有23.3%的受访企业认为“企业主观能动性不足”是主要障碍之一。二是企业组织程度低,谈判能力弱,国际化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相对于长期在市场经济中历练的欧美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一方面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因本国企业之间无序竞争而导致内耗损失严重。
二、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新环境及其影响
(一)国际环境呈现出的新变化
一是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5%,略低于2010年的5%。OECD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25%。此次危机的源头——美国也已展现出缓慢复苏的迹象。虽然美国的失业率依然高居不下,但很多专家依然预测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超过3%。
二是全球化呈现出深化与保护并存的新特点。金融危机使国际贸易和投资受到重创,但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方向。然而,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因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而具有了一些不同之处。目前,全球范围内以买国货、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安全标准等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以往的经济全球化通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致力于消除贸易和投资的障碍,而以后的全球化则更多表现为,在消除传统贸易投资障碍与更多采取WTO规则允许或尚未规范的贸易保护手段之间取得平衡。
三是低碳经济时代技术酝酿着新的革命。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技术的发展,以实现产业发展模式低碳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很多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等正在蓬勃兴起,并将主导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
四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正处于大转型之中。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将再制造业化、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基础设施的更新与改造作为应对危机的良策。新兴经济体也正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大国内基础设施投入,更加注重内外的均衡发展。如韩国计划从2009年开始4年内投资38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和环保建设项目;印度制定了到2012年的公路、港口、机场、电力和经济开发区规划;东欧各国也正在大力发展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五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进入21世纪,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超过发达经济体,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表现依然抢眼,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据OECD预测,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2011年将至少达到7%~8%的水平。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明显提高。
六是全球发展中出现了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经济范畴来看,全球通胀压力增大,发达经济体债务问题日趋严重。IMF预测,2011年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将会达到GDP的7%左右,债务余额将会达到GDP的100%,这是二战之后第一次达到100%。从政治、社会范畴来看,国际突发因素增多,如东北亚与中东北非局势变动、日本地震和核泄露危机等突发事件频发。
(二)国内条件呈现出的新变化
国内条件呈现出两个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变化。其一是国家比较优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高于世界银行2009年上中等收入国家标准的低限。从总量上讲,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地,第五大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地。一连串辉煌成绩的背后是国家比较优势的变化,先发地区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逐步被大市场、配套能力、规模经济和劳动生产率所替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2009年一项关于全球供应链的企业问卷调查显示,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的因素不再限于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在17个影响其对华投资决策的因素中,受访企业打分最高的前五个因素依次是“国内市场潜力”、“完备的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外资准入程度”和“产业集群与配套能力”。
其二是“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为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制定了一系列将对中小企业国际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二,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第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我国在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重要作用的同时,仍将保持现有的出口竞争优势。同时,将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第四,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管理的调整。我国将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除了上述两大变化外,短期内货币政策的持续调整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近期,为管理通胀预期,我国加大了对信贷规模的控制,从去年年中至今连续四次提高利率, 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上述这些变化中既蕴含着机遇,也有挑战。表2列出了国内外环境变化给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中不难看出,总体而言其中的机遇大于挑战,而且机遇将在长时期发挥作用。有些挑战只是暂时的,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应对得当,这些挑战将转化成为推动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国际化水平提高的长期动力。如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很多中小企业加大了对机械化、自动化的投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了企业竞争力的升级,成功地化解了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带来的发展难题。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表2 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影响
环境变化 |
机遇 |
挑战 |
|
国际环境 |
国际经济缓慢复苏 |
外需恢复,对企业出口有利 |
危机期间,有利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资产价格缩水等有利因素消失 |
全球化深化与保护并存 |
全球价值链依然发挥作用,企业将继续从全球化中获益 |
很多针对我国的贸易与投资保护对某些领域企业的国际化构成阻碍 |
|
新技术革命 |
为我国企业实现赶超提供了难得的良机 |
||
各经济体的转型 |
各国经济转型中,存在很多我国企业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如基础设施建设 |
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
为企业国际化提供新的市场 |
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
新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
输入性通胀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外部风险加大 |
||
比较优势的变化 |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实力随着经济持续增长而提升 新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提升 长期来看,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将促使企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将进一步提高 |
短期内,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 劳动力短缺问题由低端向高端蔓延 |
|
国内环境 |
扩大内需 |
大市场优势不断释放,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
国际市场吸引力下降 |
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 |
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
||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更加有利于企业优化出口结构和“走出去” |
||
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管理调整 |
人民币升值对境外直接投资和进口有利 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企业境外直接投资 |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 |
|
货币政策的调整 |
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大 |
三、 打造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与中小企业国际化直接有关的政策有两项:一是由商务部负责实施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主要对中小企业的出口进行支持;二是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司负责的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层面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的平台。这两项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中小企业其他国际化行为的支持分散在各有关政策中,存在政策不明确、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企业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我国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调查研究,统一并提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认识
首先,要统一并提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对国内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要摸清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效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的调查研究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经济体,需要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重点推进。
(二)增加关于中小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服务外包和国际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措施
受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企业实力提高等因素触动,我国中小企业将更加注重发展贸易之外的国际业务,而现有政策体系中缺少对中小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服务外包和技术合作方面的支持内容。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我们需要在现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工作中,增加相应的职能和政策手段;另一方面设计并实施新的支持科目,如考虑设立中小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
(三)完善和调整财税、金融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首要问题,我国应大力完善和调整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财税政策方面,除要加大现有政策力度外,可考虑进一步创新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如免除中小企业境外投资带出自用设备物资的配额和出口关税,给予足额退税;提高中小企业派出人员的个税起征标准,免征劳务人员个税。
金融政策方面,需要增加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企业各类国际业务的保险额度,提高保险力度;加快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布局,增强其向中国海外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加大出口融资、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力度。
(四)继续完善信息渠道,切实解决信息不畅的问题
在信息化带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信息是决定企业国际化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不畅问题,有关部门应积极构建交互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及时发布海外相关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信息的同时,了解我国企业有哪些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对企业给予帮助。在海外信息方面,应更加注重收集、发布东道国文化和习俗方面的信息。尊重东道国的文化和习俗,是企业国际化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的非经济因素。此外,需要参照有关国家的做法,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定制”信息服务的费用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
针对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我国应在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海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中,研究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风险预警指标。
(五)打造完备的人才支持体系,夯实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基础
中小企业缺少国际化人才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着重从培训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方面,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中小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国际化经营及管理方面的培训,特别是法律方面的培训。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应当努力学习、熟悉当地法律,适应当地的用工环境。
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化人才信息的收集,构建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专业人才库,尤其要建设具有语言优势的专家人才库。缺乏语言人才往往是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之一。构建语言人才库可以较好地帮助企业降低找寻成本,提高效率。
(六)加强咨询和引导,增强企业国际化的信心和动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针对企业国际化信心和动力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有关部门可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国际化咨询机构。该机构的职能主要有两项:一是为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咨询服务;二是指导社会化的咨询机构,使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方面,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四项:一是帮助企业深刻认识国际化,尤其是“走出去”的利与弊。众多中小企业不是不想“走出去”,而是不敢“走出去”。这需要政府的咨询机构通过实证分析和教育培训,帮助企业扭转各种消极的看法。二是帮助企业制定与其实力相适应的国际化战略。三是帮助企业积极参与现有的政府支持项目。参与政府支持项目是各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重要策略之一。而我国在政策宣传上还远远不够,今后需要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并积极参与进来。四是加强与中小企业沟通,提升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声誉的意识,帮助企业树立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国际形象。
(七)完善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提高政策支持效率
首先,要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策合力。通过设立有关政策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构建各主管部门都可接入的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政策的跟踪和监督。定期对各类政策进行跟踪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政策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要建立中小企业国际化政策支持措施的第三方评估体系,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和政策效力的监督,对执行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对不具时效的政策,及时取消和调整。
第三,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驻外使领馆应帮助和引导企业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的互信;加强对海外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