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速国际化迎来历史机遇
近期,人民币“走出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引人关注。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在国际交往中发挥计价、结算和价值储藏等职能,是货币的国内职能向国外的拓展。
近期,人民币“走出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引人关注。先是央行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称,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FDI)已进入试点阶段。继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访香港时宣布,中央将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允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随后不久,香港证监会署理行政总裁张灼华表示,香港的监管平台已准备就绪,目前已具备审批和管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下零售基金产品的能力。而就在前两天,尼日利亚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谅解备忘录后宣布,尼日利亚计划将5%~10%的外汇储备转换成人民币。这些迹象表明,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提速。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在国际交往中发挥计价、结算和价值储藏等职能,是货币的国内职能向国外的拓展。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政府绸缪已久并逐步试点。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备受打击的美欧日等传统强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国际地位相对下降;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中国经济实力相对增强,国际地位相对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适时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近期人民币在尼日利亚外汇储备中取得一席之地,正是此番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实际成果。在此之前,中国还与俄罗斯、韩国、内蒙古、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
先区域化,后全球化,这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现实路径。一方面,人民币成为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或结算货币,另一方面,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成为境外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硬通货”。譬如,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已经实现了自由流通。这一切既扩大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也缩小了中国对外贸易在弱势美元作用下的风险敞口。
成绩固然可喜,但尚未尽如人意。应该看到,人民币距离真正的国际化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这一状况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和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趋势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而现实的国际环境,也为人民币加速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难逢的历史机遇。
目前,美元和欧元是举世公认完全实现国际化的货币。这是二战以后美国称雄以及20年前欧盟崛起的产物。如果世界经济格局没有发生新的变数,长期享受本币作为国际化货币好处的美国与欧盟,是不会轻易让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变革,从而在美元与欧元这两大寡头之外再添新成员的。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所言:从整个货币历史看来,金融大国从来都是拒绝国际货币改革的。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眼下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打乱了美国和欧盟的如意算盘。在金融海啸余波未尽、欧美债务危机火烧连营的当下,美国与欧盟为应付国内失业率高企、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等心腹之患而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依旧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中国,更有理由果断出手,打好人民币国际化这张牌。
投资大师罗杰斯前不久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元依然值得信赖,但长期绝对是一个最差的选择。在选择下一个避险货币的时候,人民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摩根大通旗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派特森也表示,人民币现在可能是除黄金以外的终极避险天堂。这两段简短的话,对于具有国际化雄心的人民币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福音,它比从欧美政要的口中说出来更为靠谱,因为罗杰斯们唯利是图,从而能够敏锐地把握货币的市场走势,而欧美政要们深谙合纵连横之术,政治考量多于真相判断。事实上,世界上看好人民币、欢迎人民币的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人民币没有理由不因此趁热打铁,将迈向国际化的步子迈得更快一些。
当然,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中国还得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以免在好风给力的情况下大意翻船,是谓居安思危。而降低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遭遇风险的根本之路,诚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所言,就在于尽快推动国内金融的市场化,如此,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浮动才能形成水到渠成之势,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