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港怎样育“临港物流总部”
2011-09-08 14:401052
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于去年6月成立,代理钢厂进口矿砂,由山西建邦钢铁集团和新中海公司联合注资,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使山西建邦集团尽快在东港落地生根,东港区政府与日照银行、日照港一起为“建邦”量体打造政策,专门打造金融产品。
“按每年进口矿砂300万吨、平均每吨矿砂15元利润算,每年能上缴地方112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8月20日,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笑着算了这样一笔账。
刘杰说,这是最保守的数字,按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在日照港的年进出口量计算,公司每年进口的矿砂远不止300万吨。
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于去年6月成立,代理钢厂进口矿砂,由山西建邦钢铁集团和新中海公司联合注资,注册资本5000万元。
该公司之所以落户东港,得益于近年来该区全力做大“临港物流总部”的发展战略。
为充分发挥东港区作为日照市、日照港驻地的独特区位优势,多年来该区牢固树立区、港一体意识,创新思维,积极协调港口、银行和物流企业进行最佳资源组合,引导区内物流企业舞活“龙身”、争做“龙头”。
从山东南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嬗变”而来的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即是一例。
山东南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日照银行的客户,主要从事焦炭生产、发电、铁合金生产、船货代理、运输代理和铁矿石贸易,是济源钢铁、沙钢永兴钢铁、建邦钢铁、立恒钢铁、华鑫源钢铁、高溢钢铁、新西北特钢中转进口铁矿石的唯一运输代理人,与钢厂、铁路、港口都建立了良好的公司业务关系。
“南铁”也是日照铁路运输代理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代理运输量占日照港进口铁矿石铁路运输总量的20%左右。2009年,完成铁矿石中转量710万吨。2010年,合同量930万吨。
为给“南铁”的客户提供更全面、及时的金融服务,去年东港区、日照银行与“南铁”一起,前往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钢铁厂走访、考察,了解到由于受担保方式的制约,内地钢铁企业在当地融资渠道狭窄、金额小、成本高,当地金融机构给予的综合授信的额度、品种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特别是企业临时性融资或大量存货时,以在港货物作抵押给内地金融机构,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既操作不便,还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
2009年,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为方便进口业务贸易融资,在连云港与江苏银行、华夏银行等开展控货贸易融资业务,但在成本方面,连云港的铁路运费、港口杂费等要比日照港每吨高2.3元。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邦”就已进入钢铁生产领域,总资产现达35亿,年产240万吨生铁、260万吨钢、50万吨石油管坯、15万吨精密铸件、150万吨水泥。
如此巨大的产能,让“建邦”对这“2.3元”不敢掉以轻心。
日照的港口优势,让“建邦”怦然心动。所以,当东港区和日照银行登门提出提供融资服务的意向时,“建邦”“南铁”与东港区、日照银行一拍即合。
为使山西建邦集团尽快在东港落地生根,东港区政府与日照银行、日照港一起为“建邦”量体打造政策,专门打造金融产品。“那段时间,几乎是寸步不离地跟上做"配套",这还必须是全方位的。”作为项目落地街道责任人,时任秦楼街道主任陈为冰这样回忆。
政府服务搭桥,金融产品为媒,港口优势做基,终于促成了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在东港“生根”。公司成立后,通过“南铁”参与担保、船代、货代、监管、铁路运输代理一条龙服务,日照银行为其提供进口开证、进口押汇、开立国内信用证等贸易融资服务。
“这是一个多赢。"建邦"大幅降低了成本,"南铁"拓展了业务,日照港增加了吞吐量,东港区开辟了税源。”日照银行董事长费洪军解释:“这还提升了我们在内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了国际业务结算量及中间业务收入,非常符合我们打造"物流银行"的目标。”
“多年来,东港区、日照银行对"南铁"的发展一直非常支持,没想到这次竟然给我们说成了一回"媒"。”山东南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对东港区政府、日照银行促成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自己出任总经理很是感慨:“这种市场共同体式的合作,使"南铁"通过捆绑式、链条式的服务,不仅开辟了货代、监管等业务收入,也可稳定增加运输发运量,在更深层次扩大了双方合作的空间。”
既不占一亩地,又不用增加一分钱的基础设施投入,也不需要漫长的项目建设期,更没任何污染,对这笔几乎“从天而降”的年千万元“无烟税收”,日照市委常委、东港区委书记张永霞看得更远:“什么是依托港口优势、发展"总部经济"?这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政府和银行、港口全力合作,共同为企业发展打造平台,这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成功范例。”
这一业务操作成功后,东港区和日照银行紧紧抓住省政府规划建设日照精品钢基地的机遇,已在全区进行同类业务拓展。
采访后记
“总部经济”是一个热门话题,前面还屡屡被冠以“争”“抢”等动感极强的词,大有遍地开花之势。可对二三线城市来说,凭什么去“争”,怎样去“抢”?
追根溯源,“总部经济”这一概念始于2002年,“产权”属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然而,他却这样认为:发展“总部经济”对人才、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高要求,必须脚踏实地,一些二三线城市在自身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无异拔苗助长。
这也就是东港的做法:不跟风、不气馁、不争论!
在这里,“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众多名词也很热。但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总部经济分不同层级,既有面向世界、面向全国的总部,亦有区域性总部,实质是“凑”,即以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为基础,通过市场的最佳组合,舞活“龙头”。
东港,就这样“凑”出了一个“山东建邦”!
刘杰说,这是最保守的数字,按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在日照港的年进出口量计算,公司每年进口的矿砂远不止300万吨。
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于去年6月成立,代理钢厂进口矿砂,由山西建邦钢铁集团和新中海公司联合注资,注册资本5000万元。
该公司之所以落户东港,得益于近年来该区全力做大“临港物流总部”的发展战略。
为充分发挥东港区作为日照市、日照港驻地的独特区位优势,多年来该区牢固树立区、港一体意识,创新思维,积极协调港口、银行和物流企业进行最佳资源组合,引导区内物流企业舞活“龙身”、争做“龙头”。
从山东南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嬗变”而来的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即是一例。
山东南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日照银行的客户,主要从事焦炭生产、发电、铁合金生产、船货代理、运输代理和铁矿石贸易,是济源钢铁、沙钢永兴钢铁、建邦钢铁、立恒钢铁、华鑫源钢铁、高溢钢铁、新西北特钢中转进口铁矿石的唯一运输代理人,与钢厂、铁路、港口都建立了良好的公司业务关系。
“南铁”也是日照铁路运输代理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代理运输量占日照港进口铁矿石铁路运输总量的20%左右。2009年,完成铁矿石中转量710万吨。2010年,合同量930万吨。
为给“南铁”的客户提供更全面、及时的金融服务,去年东港区、日照银行与“南铁”一起,前往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钢铁厂走访、考察,了解到由于受担保方式的制约,内地钢铁企业在当地融资渠道狭窄、金额小、成本高,当地金融机构给予的综合授信的额度、品种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特别是企业临时性融资或大量存货时,以在港货物作抵押给内地金融机构,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既操作不便,还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
2009年,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为方便进口业务贸易融资,在连云港与江苏银行、华夏银行等开展控货贸易融资业务,但在成本方面,连云港的铁路运费、港口杂费等要比日照港每吨高2.3元。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邦”就已进入钢铁生产领域,总资产现达35亿,年产240万吨生铁、260万吨钢、50万吨石油管坯、15万吨精密铸件、150万吨水泥。
如此巨大的产能,让“建邦”对这“2.3元”不敢掉以轻心。
日照的港口优势,让“建邦”怦然心动。所以,当东港区和日照银行登门提出提供融资服务的意向时,“建邦”“南铁”与东港区、日照银行一拍即合。
为使山西建邦集团尽快在东港落地生根,东港区政府与日照银行、日照港一起为“建邦”量体打造政策,专门打造金融产品。“那段时间,几乎是寸步不离地跟上做"配套",这还必须是全方位的。”作为项目落地街道责任人,时任秦楼街道主任陈为冰这样回忆。
政府服务搭桥,金融产品为媒,港口优势做基,终于促成了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在东港“生根”。公司成立后,通过“南铁”参与担保、船代、货代、监管、铁路运输代理一条龙服务,日照银行为其提供进口开证、进口押汇、开立国内信用证等贸易融资服务。
“这是一个多赢。"建邦"大幅降低了成本,"南铁"拓展了业务,日照港增加了吞吐量,东港区开辟了税源。”日照银行董事长费洪军解释:“这还提升了我们在内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了国际业务结算量及中间业务收入,非常符合我们打造"物流银行"的目标。”
“多年来,东港区、日照银行对"南铁"的发展一直非常支持,没想到这次竟然给我们说成了一回"媒"。”山东南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对东港区政府、日照银行促成山东建邦(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自己出任总经理很是感慨:“这种市场共同体式的合作,使"南铁"通过捆绑式、链条式的服务,不仅开辟了货代、监管等业务收入,也可稳定增加运输发运量,在更深层次扩大了双方合作的空间。”
既不占一亩地,又不用增加一分钱的基础设施投入,也不需要漫长的项目建设期,更没任何污染,对这笔几乎“从天而降”的年千万元“无烟税收”,日照市委常委、东港区委书记张永霞看得更远:“什么是依托港口优势、发展"总部经济"?这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政府和银行、港口全力合作,共同为企业发展打造平台,这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成功范例。”
这一业务操作成功后,东港区和日照银行紧紧抓住省政府规划建设日照精品钢基地的机遇,已在全区进行同类业务拓展。
采访后记
“总部经济”是一个热门话题,前面还屡屡被冠以“争”“抢”等动感极强的词,大有遍地开花之势。可对二三线城市来说,凭什么去“争”,怎样去“抢”?
追根溯源,“总部经济”这一概念始于2002年,“产权”属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然而,他却这样认为:发展“总部经济”对人才、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高要求,必须脚踏实地,一些二三线城市在自身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无异拔苗助长。
这也就是东港的做法:不跟风、不气馁、不争论!
在这里,“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众多名词也很热。但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总部经济分不同层级,既有面向世界、面向全国的总部,亦有区域性总部,实质是“凑”,即以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为基础,通过市场的最佳组合,舞活“龙头”。
东港,就这样“凑”出了一个“山东建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