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港股ETF和人民币QFII试点可望近期推出
董会峰 |2011-09-08 14:19956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7日在此间表示,港股组合ETF和人民币QFII的试点工作可望近期推出。关于人民币QFII,这位负责人说,经国务院批准,内地有关部门将推出在港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试点(即人民币QFII)工作。
央行:港股ETF和人民币QFII试点可望近期推出
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董会峰)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7日在此间表示,港股组合ETF和人民币QFII的试点工作可望近期推出。
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这位负责人说,内地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补充协议七中承诺:“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的合作,适时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目前,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各项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此项工作试点可望近期推出。内地上市港股组合ETF产品有助于丰富内地居民的投资品种,进一步增强两地证券市场的关联性,不断深化两地交易所业务合作,促进两地资本市场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关于人民币QFII,这位负责人说,经国务院批准,内地有关部门将推出在港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试点(即人民币QFII)工作。试点初期,总额度为200亿人民币,额度的80%投资于内地债券市场,将从对境内市场较为熟悉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做起。目前,试点工作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基本就序,可望近期推出。在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和开展后,中国证监会将会同内地和香港的有关部门和机构积极稳妥地研究论证扩大试点的可行性。人民币QFII试点有助于拓宽香港人民币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渠道,优化人民币回流机制,丰富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推动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
上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期间,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代表中央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ETF和QFII尤受业界关注。
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港股组合ETF有“小港股直通车”之称。(中国新闻网)
港股ETF具体方案已上报 拟引入融券做空机
在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推出连接海外市场的跨境ETF产品已经酝酿数年。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明确表示,中央政府将为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采取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这是最高决策层首次就推出跨境ETF明确表态,表明推出跨境ETF已经没有障碍,港股ETF在较短时间内登陆沪深证券交易所已成定局。
产品模式与国际一致
据交易所人士透露,目前港股ETF的具体方案已报证监会,一旦批准即可实施。该方案在具体设计上,与国际通行的跨境ETF产品已经基本一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也为未来进一步推出针对欧美等国际市场的跨境ETF产品打下基础。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前有关方面曾设想借用沪深交易所目前已采用的单一市场ETF的做法和经验,但难度很大,和内地交易所的整体制度架构、技术系统存在冲突。比如内地交易所实行前端控制,针对客户的交易指令,交易所技术系统会检查客户账户上是否拥有相应的股票或资金,否则无法成交。这在沪深交易所目前上市的单一市场ETF产品上是可行的,因为股票、ETF以及投资者都在同一个市场。同样的道理,在单一市场ETF产品上,申购、赎回可以实现实时的股票与ETF份额的互换,不会存在清算交割的风险。但对于跨境ETF来说,股票现货在境外市场,内地交易所并不能实时掌控。因此,在跨境ETF产品上采用单一市场ETF的机制,技术上很难行得通。必须改变产品模式,使之既在现有制度、技术环境下行得通,又能够满足和实现这一产品的内在要求和功能。
目前的方案基本上采用的QDII框架,发行QDII募集资金并在海外市场进行与ETF相应的股票买卖。交易所不承担前端控制的责任。由于交易时间上的差异,跨境ETF不能进行实时的股票、基金互换,申购、赎回在场外进行,类似于开放式基金,这也是国际市场上通行的做法。由于同样的原因,跨境ETF也不能通过实时申购、赎回进行机械套利,但通过配套制度的安排,比如融券做空制度,提供对冲工具,从而实现对冲套利。
完善交易机制促成国际定价能力
据了解,目前沪深交易所拟推出的港股ETF产品已经基本确定,上交所将推出的ETF产品以恒生国企指数为标的,深交所的港股ETF则将以恒生指数为标的。
推出港股ETF是内地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其意义更多的在于推开内地证券市场和内地投资者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扇大门,为进一步走出去扫除最基本的障碍。近年来,内地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成为香港市场主要的上市资源,覆盖香港市场大部分的市值,与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标的存在相当大的雷同。因此,引入港股ETF还不能让内地投资者有效地参与全球投资、分享世界经济的成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风险。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产品是针对欧美等国际主要证券市场的跨境ETF。对此,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一切都在筹划之中,而重要的是,港股ETF已为未来推出连接欧美市场的跨境ETF铺平了道路。
据了解,早在几年以前,内地证券交易所和相关基金公司就已经开始全方位地筹划跨境ETF产品。除了港股ETF外,设计中的产品还包括以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道琼斯指数、东证核心30指数等为跟踪标的的跨境ETF,几乎囊括了国际上所有重要的知名指数,涵盖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和市场。
权威人士表示,目前推出这些跨境ETF的障碍主要在政策上,在技术上并没有障碍。从技术上来说,这些跨境ETF与港股ETF并没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是时差因素。中国市场上的跨境ETF正在交易时,欧美市场可能正闭市,相应的股票现货并没有交易,这对于中国市场和投资者的价格发现能力是一个考验。如果价格发现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研究的能力足够强,交易足够活跃,市场流动性足够充沛,那么中国市场借此将可以成为全球市场的定价中心之一,比如在欧美市场闭市期间,中国的跨境ETF将为其发现价格。正如目前美国市场凭借其强大的定价能力,影响全球市场,包括香港和内地市场的资产价格一样。这位权威人士强调,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具有这种定价能力。
从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跨境ETF必然具有潜在的需求。然而,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虽然ETF品种、数量发展迅速,但在投资者中的普及率还不够高。据统计,目前国内投资者的ETF交易参与率只有1%,ETF交易量在整个市场交易量中的占比仅为1%-2%。而在美国市场,这个比率达到30%-40%,交易量差距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市场上ETF的交易机制还不够完美,特别是缺乏做空机制,使ETF作为交易工具的特性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对此,权威人士表示,国内交易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ETF交易的便捷性,尤其是通过把ETF纳入融券标的,而引入融券做空机制,提高ETF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其流动性。相信通过这些措施,未来的跨境ETF将成为中国投资者,在全球范围进行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中证报)
央行:港股ETF和人民币QFII试点可望近期推出
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董会峰)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7日在此间表示,港股组合ETF和人民币QFII的试点工作可望近期推出。
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这位负责人说,内地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补充协议七中承诺:“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的合作,适时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目前,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各项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此项工作试点可望近期推出。内地上市港股组合ETF产品有助于丰富内地居民的投资品种,进一步增强两地证券市场的关联性,不断深化两地交易所业务合作,促进两地资本市场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关于人民币QFII,这位负责人说,经国务院批准,内地有关部门将推出在港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试点(即人民币QFII)工作。试点初期,总额度为200亿人民币,额度的80%投资于内地债券市场,将从对境内市场较为熟悉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做起。目前,试点工作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基本就序,可望近期推出。在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和开展后,中国证监会将会同内地和香港的有关部门和机构积极稳妥地研究论证扩大试点的可行性。人民币QFII试点有助于拓宽香港人民币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渠道,优化人民币回流机制,丰富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推动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
上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期间,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代表中央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ETF和QFII尤受业界关注。
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港股组合ETF有“小港股直通车”之称。(中国新闻网)
港股ETF具体方案已上报 拟引入融券做空机
在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推出连接海外市场的跨境ETF产品已经酝酿数年。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明确表示,中央政府将为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采取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这是最高决策层首次就推出跨境ETF明确表态,表明推出跨境ETF已经没有障碍,港股ETF在较短时间内登陆沪深证券交易所已成定局。
产品模式与国际一致
据交易所人士透露,目前港股ETF的具体方案已报证监会,一旦批准即可实施。该方案在具体设计上,与国际通行的跨境ETF产品已经基本一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也为未来进一步推出针对欧美等国际市场的跨境ETF产品打下基础。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前有关方面曾设想借用沪深交易所目前已采用的单一市场ETF的做法和经验,但难度很大,和内地交易所的整体制度架构、技术系统存在冲突。比如内地交易所实行前端控制,针对客户的交易指令,交易所技术系统会检查客户账户上是否拥有相应的股票或资金,否则无法成交。这在沪深交易所目前上市的单一市场ETF产品上是可行的,因为股票、ETF以及投资者都在同一个市场。同样的道理,在单一市场ETF产品上,申购、赎回可以实现实时的股票与ETF份额的互换,不会存在清算交割的风险。但对于跨境ETF来说,股票现货在境外市场,内地交易所并不能实时掌控。因此,在跨境ETF产品上采用单一市场ETF的机制,技术上很难行得通。必须改变产品模式,使之既在现有制度、技术环境下行得通,又能够满足和实现这一产品的内在要求和功能。
目前的方案基本上采用的QDII框架,发行QDII募集资金并在海外市场进行与ETF相应的股票买卖。交易所不承担前端控制的责任。由于交易时间上的差异,跨境ETF不能进行实时的股票、基金互换,申购、赎回在场外进行,类似于开放式基金,这也是国际市场上通行的做法。由于同样的原因,跨境ETF也不能通过实时申购、赎回进行机械套利,但通过配套制度的安排,比如融券做空制度,提供对冲工具,从而实现对冲套利。
完善交易机制促成国际定价能力
据了解,目前沪深交易所拟推出的港股ETF产品已经基本确定,上交所将推出的ETF产品以恒生国企指数为标的,深交所的港股ETF则将以恒生指数为标的。
推出港股ETF是内地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其意义更多的在于推开内地证券市场和内地投资者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扇大门,为进一步走出去扫除最基本的障碍。近年来,内地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成为香港市场主要的上市资源,覆盖香港市场大部分的市值,与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标的存在相当大的雷同。因此,引入港股ETF还不能让内地投资者有效地参与全球投资、分享世界经济的成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风险。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产品是针对欧美等国际主要证券市场的跨境ETF。对此,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一切都在筹划之中,而重要的是,港股ETF已为未来推出连接欧美市场的跨境ETF铺平了道路。
据了解,早在几年以前,内地证券交易所和相关基金公司就已经开始全方位地筹划跨境ETF产品。除了港股ETF外,设计中的产品还包括以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道琼斯指数、东证核心30指数等为跟踪标的的跨境ETF,几乎囊括了国际上所有重要的知名指数,涵盖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和市场。
权威人士表示,目前推出这些跨境ETF的障碍主要在政策上,在技术上并没有障碍。从技术上来说,这些跨境ETF与港股ETF并没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是时差因素。中国市场上的跨境ETF正在交易时,欧美市场可能正闭市,相应的股票现货并没有交易,这对于中国市场和投资者的价格发现能力是一个考验。如果价格发现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研究的能力足够强,交易足够活跃,市场流动性足够充沛,那么中国市场借此将可以成为全球市场的定价中心之一,比如在欧美市场闭市期间,中国的跨境ETF将为其发现价格。正如目前美国市场凭借其强大的定价能力,影响全球市场,包括香港和内地市场的资产价格一样。这位权威人士强调,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具有这种定价能力。
从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跨境ETF必然具有潜在的需求。然而,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虽然ETF品种、数量发展迅速,但在投资者中的普及率还不够高。据统计,目前国内投资者的ETF交易参与率只有1%,ETF交易量在整个市场交易量中的占比仅为1%-2%。而在美国市场,这个比率达到30%-40%,交易量差距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市场上ETF的交易机制还不够完美,特别是缺乏做空机制,使ETF作为交易工具的特性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对此,权威人士表示,国内交易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ETF交易的便捷性,尤其是通过把ETF纳入融券标的,而引入融券做空机制,提高ETF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其流动性。相信通过这些措施,未来的跨境ETF将成为中国投资者,在全球范围进行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董会峰)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7日在此间表示,港股组合ETF和人民币QFII的试点工作可望近期推出。
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这位负责人说,内地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补充协议七中承诺:“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的合作,适时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目前,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各项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此项工作试点可望近期推出。内地上市港股组合ETF产品有助于丰富内地居民的投资品种,进一步增强两地证券市场的关联性,不断深化两地交易所业务合作,促进两地资本市场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关于人民币QFII,这位负责人说,经国务院批准,内地有关部门将推出在港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试点(即人民币QFII)工作。试点初期,总额度为200亿人民币,额度的80%投资于内地债券市场,将从对境内市场较为熟悉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做起。目前,试点工作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基本就序,可望近期推出。在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和开展后,中国证监会将会同内地和香港的有关部门和机构积极稳妥地研究论证扩大试点的可行性。人民币QFII试点有助于拓宽香港人民币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渠道,优化人民币回流机制,丰富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推动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
上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期间,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代表中央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ETF和QFII尤受业界关注。
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港股组合ETF有“小港股直通车”之称。(中国新闻网)
港股ETF具体方案已上报 拟引入融券做空机
在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推出连接海外市场的跨境ETF产品已经酝酿数年。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明确表示,中央政府将为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采取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这是最高决策层首次就推出跨境ETF明确表态,表明推出跨境ETF已经没有障碍,港股ETF在较短时间内登陆沪深证券交易所已成定局。
产品模式与国际一致
据交易所人士透露,目前港股ETF的具体方案已报证监会,一旦批准即可实施。该方案在具体设计上,与国际通行的跨境ETF产品已经基本一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也为未来进一步推出针对欧美等国际市场的跨境ETF产品打下基础。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前有关方面曾设想借用沪深交易所目前已采用的单一市场ETF的做法和经验,但难度很大,和内地交易所的整体制度架构、技术系统存在冲突。比如内地交易所实行前端控制,针对客户的交易指令,交易所技术系统会检查客户账户上是否拥有相应的股票或资金,否则无法成交。这在沪深交易所目前上市的单一市场ETF产品上是可行的,因为股票、ETF以及投资者都在同一个市场。同样的道理,在单一市场ETF产品上,申购、赎回可以实现实时的股票与ETF份额的互换,不会存在清算交割的风险。但对于跨境ETF来说,股票现货在境外市场,内地交易所并不能实时掌控。因此,在跨境ETF产品上采用单一市场ETF的机制,技术上很难行得通。必须改变产品模式,使之既在现有制度、技术环境下行得通,又能够满足和实现这一产品的内在要求和功能。
目前的方案基本上采用的QDII框架,发行QDII募集资金并在海外市场进行与ETF相应的股票买卖。交易所不承担前端控制的责任。由于交易时间上的差异,跨境ETF不能进行实时的股票、基金互换,申购、赎回在场外进行,类似于开放式基金,这也是国际市场上通行的做法。由于同样的原因,跨境ETF也不能通过实时申购、赎回进行机械套利,但通过配套制度的安排,比如融券做空制度,提供对冲工具,从而实现对冲套利。
完善交易机制促成国际定价能力
据了解,目前沪深交易所拟推出的港股ETF产品已经基本确定,上交所将推出的ETF产品以恒生国企指数为标的,深交所的港股ETF则将以恒生指数为标的。
推出港股ETF是内地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其意义更多的在于推开内地证券市场和内地投资者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扇大门,为进一步走出去扫除最基本的障碍。近年来,内地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成为香港市场主要的上市资源,覆盖香港市场大部分的市值,与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标的存在相当大的雷同。因此,引入港股ETF还不能让内地投资者有效地参与全球投资、分享世界经济的成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风险。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产品是针对欧美等国际主要证券市场的跨境ETF。对此,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一切都在筹划之中,而重要的是,港股ETF已为未来推出连接欧美市场的跨境ETF铺平了道路。
据了解,早在几年以前,内地证券交易所和相关基金公司就已经开始全方位地筹划跨境ETF产品。除了港股ETF外,设计中的产品还包括以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道琼斯指数、东证核心30指数等为跟踪标的的跨境ETF,几乎囊括了国际上所有重要的知名指数,涵盖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和市场。
权威人士表示,目前推出这些跨境ETF的障碍主要在政策上,在技术上并没有障碍。从技术上来说,这些跨境ETF与港股ETF并没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是时差因素。中国市场上的跨境ETF正在交易时,欧美市场可能正闭市,相应的股票现货并没有交易,这对于中国市场和投资者的价格发现能力是一个考验。如果价格发现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研究的能力足够强,交易足够活跃,市场流动性足够充沛,那么中国市场借此将可以成为全球市场的定价中心之一,比如在欧美市场闭市期间,中国的跨境ETF将为其发现价格。正如目前美国市场凭借其强大的定价能力,影响全球市场,包括香港和内地市场的资产价格一样。这位权威人士强调,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具有这种定价能力。
从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跨境ETF必然具有潜在的需求。然而,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虽然ETF品种、数量发展迅速,但在投资者中的普及率还不够高。据统计,目前国内投资者的ETF交易参与率只有1%,ETF交易量在整个市场交易量中的占比仅为1%-2%。而在美国市场,这个比率达到30%-40%,交易量差距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市场上ETF的交易机制还不够完美,特别是缺乏做空机制,使ETF作为交易工具的特性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对此,权威人士表示,国内交易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ETF交易的便捷性,尤其是通过把ETF纳入融券标的,而引入融券做空机制,提高ETF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其流动性。相信通过这些措施,未来的跨境ETF将成为中国投资者,在全球范围进行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中证报)
央行:港股ETF和人民币QFII试点可望近期推出
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董会峰)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7日在此间表示,港股组合ETF和人民币QFII的试点工作可望近期推出。
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这位负责人说,内地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补充协议七中承诺:“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服务及产品开发的合作,适时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目前,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各项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此项工作试点可望近期推出。内地上市港股组合ETF产品有助于丰富内地居民的投资品种,进一步增强两地证券市场的关联性,不断深化两地交易所业务合作,促进两地资本市场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关于人民币QFII,这位负责人说,经国务院批准,内地有关部门将推出在港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试点(即人民币QFII)工作。试点初期,总额度为200亿人民币,额度的80%投资于内地债券市场,将从对境内市场较为熟悉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做起。目前,试点工作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基本就序,可望近期推出。在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和开展后,中国证监会将会同内地和香港的有关部门和机构积极稳妥地研究论证扩大试点的可行性。人民币QFII试点有助于拓宽香港人民币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渠道,优化人民币回流机制,丰富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推动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
上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港期间,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代表中央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ETF和QFII尤受业界关注。
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港股组合ETF有“小港股直通车”之称。(中国新闻网)
港股ETF具体方案已上报 拟引入融券做空机
在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推出连接海外市场的跨境ETF产品已经酝酿数年。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明确表示,中央政府将为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采取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在内地推出港股组合ETF。这是最高决策层首次就推出跨境ETF明确表态,表明推出跨境ETF已经没有障碍,港股ETF在较短时间内登陆沪深证券交易所已成定局。
产品模式与国际一致
据交易所人士透露,目前港股ETF的具体方案已报证监会,一旦批准即可实施。该方案在具体设计上,与国际通行的跨境ETF产品已经基本一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也为未来进一步推出针对欧美等国际市场的跨境ETF产品打下基础。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前有关方面曾设想借用沪深交易所目前已采用的单一市场ETF的做法和经验,但难度很大,和内地交易所的整体制度架构、技术系统存在冲突。比如内地交易所实行前端控制,针对客户的交易指令,交易所技术系统会检查客户账户上是否拥有相应的股票或资金,否则无法成交。这在沪深交易所目前上市的单一市场ETF产品上是可行的,因为股票、ETF以及投资者都在同一个市场。同样的道理,在单一市场ETF产品上,申购、赎回可以实现实时的股票与ETF份额的互换,不会存在清算交割的风险。但对于跨境ETF来说,股票现货在境外市场,内地交易所并不能实时掌控。因此,在跨境ETF产品上采用单一市场ETF的机制,技术上很难行得通。必须改变产品模式,使之既在现有制度、技术环境下行得通,又能够满足和实现这一产品的内在要求和功能。
目前的方案基本上采用的QDII框架,发行QDII募集资金并在海外市场进行与ETF相应的股票买卖。交易所不承担前端控制的责任。由于交易时间上的差异,跨境ETF不能进行实时的股票、基金互换,申购、赎回在场外进行,类似于开放式基金,这也是国际市场上通行的做法。由于同样的原因,跨境ETF也不能通过实时申购、赎回进行机械套利,但通过配套制度的安排,比如融券做空制度,提供对冲工具,从而实现对冲套利。
完善交易机制促成国际定价能力
据了解,目前沪深交易所拟推出的港股ETF产品已经基本确定,上交所将推出的ETF产品以恒生国企指数为标的,深交所的港股ETF则将以恒生指数为标的。
推出港股ETF是内地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其意义更多的在于推开内地证券市场和内地投资者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扇大门,为进一步走出去扫除最基本的障碍。近年来,内地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成为香港市场主要的上市资源,覆盖香港市场大部分的市值,与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标的存在相当大的雷同。因此,引入港股ETF还不能让内地投资者有效地参与全球投资、分享世界经济的成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分散投资风险。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产品是针对欧美等国际主要证券市场的跨境ETF。对此,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一切都在筹划之中,而重要的是,港股ETF已为未来推出连接欧美市场的跨境ETF铺平了道路。
据了解,早在几年以前,内地证券交易所和相关基金公司就已经开始全方位地筹划跨境ETF产品。除了港股ETF外,设计中的产品还包括以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道琼斯指数、东证核心30指数等为跟踪标的的跨境ETF,几乎囊括了国际上所有重要的知名指数,涵盖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和市场。
权威人士表示,目前推出这些跨境ETF的障碍主要在政策上,在技术上并没有障碍。从技术上来说,这些跨境ETF与港股ETF并没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是时差因素。中国市场上的跨境ETF正在交易时,欧美市场可能正闭市,相应的股票现货并没有交易,这对于中国市场和投资者的价格发现能力是一个考验。如果价格发现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研究的能力足够强,交易足够活跃,市场流动性足够充沛,那么中国市场借此将可以成为全球市场的定价中心之一,比如在欧美市场闭市期间,中国的跨境ETF将为其发现价格。正如目前美国市场凭借其强大的定价能力,影响全球市场,包括香港和内地市场的资产价格一样。这位权威人士强调,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具有这种定价能力。
从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跨境ETF必然具有潜在的需求。然而,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虽然ETF品种、数量发展迅速,但在投资者中的普及率还不够高。据统计,目前国内投资者的ETF交易参与率只有1%,ETF交易量在整个市场交易量中的占比仅为1%-2%。而在美国市场,这个比率达到30%-40%,交易量差距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市场上ETF的交易机制还不够完美,特别是缺乏做空机制,使ETF作为交易工具的特性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对此,权威人士表示,国内交易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ETF交易的便捷性,尤其是通过把ETF纳入融券标的,而引入融券做空机制,提高ETF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其流动性。相信通过这些措施,未来的跨境ETF将成为中国投资者,在全球范围进行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