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加快"自由行"的步伐

2011-09-08 10:16764

我们必须承认,不少经济体虽具备较大的贸易和经济规模、稳定的通胀和政局,最终却未能成为国际货币。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缺乏一个具备相当深度和规模的金融市场支撑的货币,无论其所代表的经济体如何有活力,该货币最终都很难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一般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基本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需要三个条件:(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条件有赖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以本土消费市场的拓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这点从中国稳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临危不乱这些方面可见一二。(2)具有健全的以保护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这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相对独立的立法和司法程序;(3)建立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即本土拥有规模巨大、流动性、安全性和成长性兼具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这一点从近年中国在亚洲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体现。中国逐步实现WTO对金融管制方面的放宽,日本经济自身的危机且又遭到海啸地震打击等,使得中国在亚洲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升。从金融市场的活跃和容量来说,中国更是蕴含了巨大的潜力。单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来看,中国股指期货进入市场以来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也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巨大的潜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无论在内因还是在外因方面,都基本具备把人民币送出国门的条件。
  2009年4月首次推出人民币贸易结算政策至今,数据显示进展迅速。从贸易结算金额看,2011年上半年,已办理人民币贸易结算金额9500亿元,同比增长13倍。从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金额看,上半年已超过5000亿元,预计今年末可超万亿。这种态势鼓舞了不少政策和市场人士,并诱发出豪情万丈的畅想:到2020年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将达到10%甚至更高,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大致相当。果如所期的话,那就意味着到2020年人民币将成为国际金融交易中活跃货币并有望跻身国际储备货币行列。因为按照经验标准,如果一种货币在全球金融交易中的占比超过1%,那就是国际活跃交易货币了;如果其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超过3%,那就跻身于国际储备货币行列了。
  我们为什么要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走出国门是国际议论的压力还是自身发展的需求?
  实现中国经济存量之保值
  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都需要用外币计价。我们的出口持续超出进口,累积起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富很大一部分是用外币(特别是美元)持有,并无奈地大量投资于美元国债之中,国际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将可能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数十亿美元的帐面亏损。如果人民币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更广泛地作为结算货币,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将有助于减少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存量的影响。我们的企业须承担的外汇风险就会更低,政府经营外汇储备的压力也会大为缓解。
  几十年来,人民币的使用一直被限制在中国境内。随着中国企业国际贸易量持续增加,扩大人民币离岸交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去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订补充合作备忘录,以及与中银香港签署修订《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标志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开始在全球流动。仅仅数月,人民币日交易量飙升至4亿美元。根据汇丰银行的预测,今后3到5年里约一半的中国对外贸易将使用人民币结算方式,从而使人民币成为世界三大贸易结算货币之一。从去年9月开始,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在内的多家外资银行已经陆续推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2月16日,国家外汇局宣布自4月1日起正式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与客户间推出人民币期权交易。这一消息的公布意味着人民币向开放自由兑换又前进了一步。
  但是,在内地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无论如何推,离岸人民币市场都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内地金融市场有限,即便回流渠道拓宽,海外投资人所能投资的对象也很有限,而“拓宽”带来的便利性改善也是极其有限的;当然,有限的投资对象也发过来会令“拓宽”更加谨小慎微。
  促进中国经济增量之平衡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一种论调或许大家还记得,说中国的廉价产品压低了美国的物价,中国大量外汇投资于美国的债券压低了美国的利率,结果导致美国流动性泛滥及房地产泡沫,并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在对这种论调感到愤懑之余,我们也都认识到,中国经济的确存在着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出口与内需的不平衡。中国庞大及持续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将这种不平衡带到全球经济体中;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自身经济持续与健康发展,并对中国的汇率、利率政策带来重重压力。人民币国际化本身虽不能直接减少这样结构上的不平衡,但它在有效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缓解汇率压力与加大中国与其主要区域及资源伙伴国之间经济与贸易平衡协同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国内很多企业也希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来减少进出口贸易方面面临的汇率变化风险。
  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话语权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国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还远不能与之相称,这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缺乏国际地位有关。如果人民币能够为周边国家和地区及其主要资源伙伴国接受,成为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对于睦邻友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都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人民币被中国贸易伙伴逐步接受为结算货币,将加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更为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增加主动性与灵活度。而人民币在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话语权提升的具体体现。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不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国家战略与地缘政治考虑,均有必要迈出的战略步伐。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不少经济体虽具备较大的贸易和经济规模、稳定的通胀和政局,最终却未能成为国际货币。其主要原因正是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由此令国外居民虽渴望分享该国的成长红利却苦于无门。比如瑞士法郎,瑞士虽政局稳定,通胀也较低,但经济规模太小,“小水塘容不下大象洗脚”,因而最终无法成为国际本位币;泡沫经济破灭之前的日本,曾是全球成长最快、经济上最富活力的国家,但是,日本一直以来的特征就是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对外的较强封闭,而“封闭”最终断送了日元国际化的梦想;1999年以货币状态出现的欧元,在本轮危机之前,从任何角度似乎都比美元更适合承担国际本位币的角色——欧元区通胀水平更低更稳定,其超主权央行的特征显然较美联储独立性更高,因而令币值稳定更有保障,但是,由于其金融市场分割严重,虽在诞生之日就深孚众望但最终仍无法与美元比肩。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缺乏一个具备相当深度和规模的金融市场支撑的货币,无论其所代表的经济体如何有活力,该货币最终都很难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中国2009年的贸易规模就已跻身全球第一,经济规模则在2010年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政局和通胀总体也较为稳定,在基础资产上已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但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却远远不足,海外投资者能够投资的人民币资产规模和品种仍然极其有限。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家外汇局:8月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境内债券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

2024-09-19 13:44
143566

腾讯亮相2024服贸会展现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应用

2024-09-13 13:02
97767

跨境供应链平台易芽EasyYa完成1.5亿人民币融资

2024-08-28 13:12
117217

数字人民币使用风险提示书?

2024-08-23 15:14
124040

吉尔吉斯斯坦将人民币列入官方每日公布汇率货币名单

2024-08-22 13:33
118847

跨境人民币新观察:特点、问题与对策

2024-08-20 14:06
18627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