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仍需在保增长与抗通胀之间寻求平衡
今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8月PMI数据。总之,我们认为,尽管短期内紧缩货币政策不会放松,但考虑到国内经济持续放缓、海外经济影响出口,政策也没有继续收紧的必要。而在此之前,政策需要在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之间寻求平衡,或许会出现一段观察期。
今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8月PMI数据。8月PMI为50.9%,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但此次8月PMI数据反转上升,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过去五年来,一般上半年的3、4月份,下半年的8、9月份都的季节性因素均为正,其中,8月PMI比7月平均上升0.7%,因此本次0.2%的回升幅度仍低于以往,并不代表经济好转,如果剔除季节因素,经济仍处于稳步回落阶段。
季节性因素导致PMI反弹,经济仍处于缓慢回落阶段
8月新订单指数为51.1%,同上月持平。该指数自去年12月份以来,除了今年3月份因季节性因素短暂回升以外,呈持续下降。上月略微回升0.3个百分点,本月又回归稳定,反映出需求增长的基础仍需巩固。生产指数略微回升,达到52.3%,比上月略升0.2个百分点。在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中,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等生活消费品行业都处于高位,显示出目前我国生活消费品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也体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效果。
由于收紧政策的持续显现,中国经济已经处于适度回调之中。预计9日即将公布的8月主要经济数据也会有所回落。消费方面,预计8月社会零售品总额同比增速将达到17%。投资受银行信贷收紧影响,部分中小企业与房地产企业融资困难,投资增速会有所下滑。但考虑到保障房开工密集、"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较高,预计前8月固定资产投资回落有限,同比增长或达25.2%;而工业增速也相应有所回落,预计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将达到13.6%。我们依然维持原有判断,三季度经济继续放缓,四季度或有反弹,全年GDP增速将超过9%。
美联储QE3推出在即,弱势美元加大外部不确定性
8月新出口订单指数明为48.3%,比7月下降2.1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我们认为,8月出口指数继续下滑主要受欧美债务危机风险加大,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出现较大波动的不利影响。我们曾在《不要低估美欧债务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文章中提出,海外需求放缓至少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即削弱中国出口增长、加大中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并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因此应对欧美债务风险以及海外经济增速回落保持高度警惕。
早前的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并未提及市场普遍关注滴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是明确表示联储还有手段帮助经济增长,并且9月的联储议息会议将扩至两天,对多方意见进行充分评估。我们认为,不应低估美联储印钱的决心。芝加哥联储主席EVANS已经吹响了QE3的冲锋号:" 通胀的压力并没有人们想象的严重。我觉得只要(核心)通胀低于3%, 低基准利率利率不会动摇...除了衰退之外没有更好可以形容美国劳工市场的词汇了...我觉得经济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因此,我们认为,9月推出QE3是大概率事件。
欧洲方面,我们仍然认为,欧元区债务问题的解决是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昨日德国政府内阁也已经批准了增加EFSF(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规模以应对欧洲债务危机的草案,是个利好消息,说明短期内银行倒闭、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均较小。
总体上看,海外经济动荡,将会带动未来中国出口进一步回落。而进口方面,伴随着从美国进口量的减少、进口价格的回落,预计进口增速也将有所下滑。我们预计,8月出口将会降至19%,进口将会降至21.6%,贸易顺差回落至208亿美元。人民币仍会稳步升值,预计年底之前,人民币兑美元将会升值至6.25。
通胀拐点可能出现,政策或许进入真空期
8月购进价格指数有所反弹。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7.2%,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只有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3个行业低于50%,其余17个行业均高于50%,显示抗通胀仍然是政策的首要目标。
短期来看,考虑到8月三大官方机构公布的食品价格涨幅较7月有所放缓、海外需求下滑促使全球油价有所回落,因此我们判断7月通胀水平或为顶点,8月通胀会回落至6.2%。但由于未来QE3推出的可能性较大,通胀回落缓慢。因此,在通胀压力得到明显控制之前,央行紧缩货币政策不会转向。预计8新增贷款将为4800亿元,低于7月4926亿元的水平。而M2同比增速或将达到14.5%,同样低于政府既定目标。
总之,我们认为,尽管短期内紧缩货币政策不会放松,但考虑到国内经济持续放缓、海外经济影响出口,政策也没有继续收紧的必要。如果通胀与房价拐点均能够在三季度出现,便可以为下一步政策微调提供重要契机与空间。而在此之前,政策需要在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之间寻求平衡,或许会出现一段观察期。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