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面"铺开了 "点"上还要扎实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间接推高外储问题暴露后,其微观基础并不扎实的质疑,开始出现。但农行银行战略规划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微观基础并不扎实,未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可能会出现放缓。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间接推高外储问题暴露后,其微观基础并不扎实的质疑,开始出现。
8月23日,央行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推广至全国。换句话说,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短短两年时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由试点已到全面推开阶段,可谓进展神速。
与此同时,另一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政策,也在8月下旬面世:商务部开始就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征求意见。香港甚至有人士预计,人民币FDI将在年内推出。
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利好频频,但并不意味着将一帆风顺。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提醒,“虽然短期内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增长迅速,但在其他配套政策没有实质性改变之前,未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可能会出现放缓。”
两大提速信号
近日,商务部在其网站上挂出《商务部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指出此举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进一步推进跨境人民币贸易与投资工作,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31日。
征求意见稿的公布,被业界广泛解读为是促进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步骤。而与此同时,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金管局副总裁彭醒棠表示,预计人民币FDI在今年内推出。
此后,由央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也最终面世。根据此份通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推广至全国。
回过头去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始于2009年。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当时甫一推出,引起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无限遐想。
如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只用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个别城市的试点推广至全国的改革历程。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推进跨境贸易结算。目前中国有较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能够解决人民币走出去的问题。
华鑫证券最新研究报告称,此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扩大,除了在一般意义上满足我国企业和银行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需求和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外,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新起点之一。
放缓担忧初现
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9575.7亿元,同比增长13.3倍。数据上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规模可谓一日千里,这也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速度尚可。
“目前国际金融环境下,美欧又有债务危机,这些国际货币的条件都不稳定,再加上国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良好的预期,因而难以构成降低持有人民币愿望的因素。”宗良表示,下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规模仍将保持上半年的增速。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也对今后一段时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增长保持信心,“人民币结算在跨境贸易结算中占比依然较低,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但农行银行战略规划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微观基础并不扎实,未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可能会出现放缓。
“目前,初级产品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占比达30%左右。在国际贸易中,初级商品一般使用美元标价,并且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报告称,这就意味着,在总体的进口贸易中,30%左右的部分将确定使用美元结算,其余部分才有可能使用人民币结算。
报告进一步阐述称,从贸易方式来看,2010年,加工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8.9%。为了减少财务成本与汇兑损失,境外企业倾向于在进出口环节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因此,占比较高的加工贸易,进一步挤压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空间。
报告还称,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全部进出口贸易、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分别占53.8%、54.7%和52.9%。我国对外贸易是外商投资企业主导下的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除非是将资金用于中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否则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动力并不强。
“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表明,推行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存在一定的障碍。”报告最后称,发达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依然较高,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一般使用发达国家的货币计价与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