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转贷
作为浙江大批外贸型企业中的一员,吴老板的眼镜企业首批获得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格。因为产品大多销往欧美,吴老板多年前就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离岸贸易公司,专门接收海外订单,周转境外资金。
作为浙江大批外贸型企业中的一员,吴老板的眼镜企业首批获得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格。今年以来,借跨境贸易结算的便利,吴老板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因为产品大多销往欧美,吴老板多年前就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离岸贸易公司,专门接收海外订单,周转境外资金。吴老板浙江的母公司在某大型国有银行有上亿元授信额度,但今年以来该行只为吴老板提供了三分之一左右贷款。剩余部分由该行香港子公司为吴老板香港贸易公司的转口贸易发放贸易性融资。香港的贸易公司再以“预付款”的名义把从香港得到的贸易贷款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汇入吴老板浙江母公司账户。“只要预付款和贸易额不要相差太大就行,否则会被外管局问话。”吴老板说。
推荐阅读
吴老板香港贸易公司从香港得到的贸易贷款利息只有4%左右。“据我所知,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格的企业都在这么做,基本上都通过中资银行来做。银行也是为了留住客户,而且能从中赚取2%左右的收益。”吴老板介绍。
一季度开始,这种境外融资模式在浙江的企业间风行。同时,由于境外货币过剩,经济不景气,香港的银行都急切希望加入这股向内地企业贷款的“洪流”。
拿到上亿元低成本资金,绝大多数企业都用于“转贷”。“现在缺钱的企业太多了。我们贷出去的利息至少在15%-20%。”吴老板介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冻结”快速增加的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考虑到投资收益差、汇差,加上中美之间的利差目前已超过3%,为十年来最高水平,同时,民营经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方面资金需求旺盛,但信贷供给大幅收缩,贷款利率大幅上升,最终境外逐利资本加速流入,赚取收益。
但是,与传统行业不同,科技型企业似乎更专注主业。“假如我有盈余资金,我会把这部分钱放在自己的企业里。把钱留在自己企业里,或者把钱借给别人,让别人替我赚钱,两者相比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上海火速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小光这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火速网络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注于B2B电子商务服务的民营企业。由于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明星小企业”,火速网络比大多数中小企业要幸运得多:2009年,在上海浦东新区科委的牵线下,火速网络参与了上海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融资计划”。上海银行经过审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火速网络发放了500万贷款。今年7月,火速网络第二次参加了浦东新区科委与上海银行合作的“中小企业信用互助融资计划”。
“我肯定不会把钱转贷。” 刘小光说。
刘小光介绍,据统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就倒下了。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企业的“开源节流”问题更加重要。加上近几年原材料、人力成本、商务成本的大幅上涨,企业经营环境和以前相比大不一样。
“能生存10年以上、得到政府扶持的民营小企业又有几家?把钱投到赚钱的领域没有错。”上海另一家知名民营小企业的负责人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