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一降”中国经济面临错综局面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王宇 刘铮 周英峰)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出口额12日同时公布。前者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攀升0.2个百分点;后者同比增长21.8%,增幅比上月下降8.8个百分点。
海关的统计显示,4月份当月中国出口额为118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这个增速,既低于去年同期5个百分点,也低于上月8.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攀升和出口额的明显回落,给我们描绘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错综变化。
“交错的变化必须综合观察。对宏观经济形势,不能仅看CPI,还要看需求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当前CPI走势表面很高,让人紧张,其实未来涨幅会有所降低,但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拉动力的出口增幅回落必须高度重视。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虽然4月份CPI同比上涨8.5%,但更能反映当前价格走势的环比涨幅仅为0.1%。特别是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食品类价格,在4月份出现了环比下降。
“从变化趋势看,总的结论是CPI将走稳。”张立群指出,4月份,导致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比走稳,环比下降。他认为,新的涨价因素不是在继续增加,同时考虑到翘尾因素不断消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CPI快速上涨已基本到了拐点。
国家统计局在发布4月份CPI时指出,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认同,他认为虽然当前CPI大规模快速上涨阶段即将过去,但中等程度的上涨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国际能源、原材料、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依然值得警惕。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出现较大变化,特别是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之一和中国出口的大市场,经济出现变数对中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张立群认为,4月份中国出口增幅的回落,已经开始显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出口增幅的回落,还受到国内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影响。一旦出口增速过快回落,对需求和整个宏观经济会产生不利影响。
“4月份出口保持20%以上的增速尚属正常,但国内外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大,未来几个季度可能呈现不断放缓的态势。”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外贸研究部研究员李健说。
张立群认为,从今年以来需求变化看,出口增幅在回落,贸易顺差在减少;投资总体比较稳定,但扣除价格因素,一季度投资增幅回落了6个多百分点;消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也略微降低。必须注意一种现象(CPI居高)掩盖下的另一种现象(需求回落)的发展。
在国家统计局12日上午发布4月份CPI同比上涨8.5%的数据后,中国人民银行下午随即宣布,年内将第四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第4次、去年起第14次上调准备金率。这次上调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5%的历史高位。新的存款准备金率自5月20日起执行。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对统计局上午公布的CPI数据的快速反应,说明央行对CPI数据极为关注。”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
蔡志洲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总体上非常好,但一方面通货膨胀压力不小,要继续坚持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出口等需求可能正在变化,要及时应对,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