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迷惑大宗商品市场

2011-07-19 10:402137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对进口铜、煤、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放缓。查看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你会发现,中国对进口铜、煤、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放缓。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对进口铜、煤、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放缓。市场响起了观点不同的辩论:这是否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放缓?抑或是继去年大量囤积原材料之后,眼下中国只是在消化库存?不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大宗商品进口需求放缓只是暂时的,下半年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旧强劲。

  查看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你会发现,中国对进口铜、煤、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放缓。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煤7049万吨,下降11.8%;进口大豆2371万吨,下降8.1%。此外,铜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年上半年我国精炼铜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1~5月累计进口未锻造铜(包括铜合金)108.7万吨,同比减少28.4%;2~5月份各单月进口量均为同比负增长,降幅均在25%以上,其中4月份降幅最大,达45.3%。

  在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实际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对大宗商品的大买家中国来说,过去的半年似乎显得异常平静。尽管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放缓只是短暂现象,但市场依然响起观点不同的激烈辩论:这是否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放缓?抑或是继去年大量囤积原材料之后,眼下中国只是在消化库存?

  国际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Glencore)发布了6月上市融资100亿美元之后的首份季报。该公司在季报中警告称,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重要原材料消费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放缓。

  嘉能可首席执行官伊凡 格拉森伯格表示,价格高企和中国政府遏制通胀的举措抑制了大宗商品需求,但他希望需求放缓只是暂时的,“我们看到中国的需求在回落,并且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每当中国人认为通胀水平过高时,该国的需求都会时不时地回落。”“目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周期性调整,中国经济增长也将与全球经济同步放缓,大宗商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因此能够从侧面反映我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中国需求回落体现在三种大宗商品上:煤炭、大豆和铜。但一些专家表示,各类商品的进口放缓各有其因,不能因为阶段性的需求减少而断定经济趋势。

  煤:价格倒挂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国的煤炭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在一路减少:1~2月,煤炭进口2332万吨,同比下降18.8%;一季度煤炭累计进口3237万吨,比去年同期少进口1161万吨,同比下降26.4%;此后,1~4月、1~5月和上半年的进口量依次累积下降24.1%、16.6%和11.8%。

  在今年4月的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也曾针对煤炭进口量分析称,由于国内外煤价倒挂,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西亚北非局势不稳定、日本灾后重建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拉动,年内国际煤炭价格持续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煤炭进口量将会受到影响。

  白朋鸣对记者表示,国内外煤价倒挂是进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年初开始出现国内外煤价倒挂情况,进口煤价格优势逐步消失,加上我国参与和从事煤炭进口的多是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小用煤企业和中小贸易商,签订的也是期限较短的准现货合同,由于期限短,煤价上涨将使合同数量大幅波动,变化明显。”

  今年年初,我国煤炭进口的主要供应区之一澳大利亚遭遇50年不遇的洪水,导致煤价连续10周攀升,最高的时候达到140美元/吨。所以进口成本急剧上升,一些进口贸易企业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公开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进口煤炭数量创出新低纪录:676万吨。“动力煤的减少程度是非常明显的,这两个月有所恢复。今年从2月份起连续三个月动力煤的进口量大幅减少,甚至有的达到了60%以上的幅度。受这个影响,不少电厂转向国内市场采购,也直接推动了煤价包括环渤海地区的供应煤的价格不断走高。”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胡志浩在公开场合表示。

  大豆:库存之殇

  影响大豆进口减少的因素则相对复杂。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农产品分析师时岩对本报记者表示,库存量大、需求降低和国储大豆的补充是三个主要原因。“去年我国进口大豆的量太大了,特别是去年下半年进口量增长太快,造成目前的库存量比较大。”时岩表示。

  有媒体近期报道称,在全国最大的粮食码头大连北良港,港口总库存量在150万吨左右,现在光大豆一种农产品库存量就高达50多万吨,占了总库存的三成以上,比去年同期高出一倍。

  无独有偶,青岛港、秦皇岛、天津港等港口的进口大豆库存量也都迅速上涨。“就全国来讲,现在港口大豆的库存在650万吨~700万吨的水平,往年是在400万吨,目前大豆港口库存的压力比较大。”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指出。

  根据食品业网的跟踪统计显示,目前主要港口的库存量约在675万吨,而去年同期库存为585万吨,消耗完这些港口库存至少也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另外,今年4月份,为了调控食用油市场,有关部门向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大型企业定向销售30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大豆。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十余次向市场投放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数量超过100万吨。”时岩说,“再加上国内豆油和豆粕价格持续走低,特别是今年1~5月份的豆粕价格长期徘徊在3000元/吨之下,同时市场需求不旺,造成较大的库存压力,这都在一定数量上减少了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

  时岩指出,这些因素导致了国内大豆压榨厂的利润偏低。

  相关资料显示,自去年11月以来,大豆压榨厂已经持续近8个月亏损,开机率逐步下降。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表示,大豆压榨厂的开机率今年以来维持在20%~30%,低于正常开机率20%,小包装食用油企业压榨一吨进口大豆平均亏损200元左右。

  铜:政策抑制

  受内外铜比价整体低位运行,国内下游需求规模收缩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精炼铜的进口量也在“下行道”徘徊。铜材进口自2月开始持续同比减少之势,5月同比降幅最高,达23.9%。1~5月累计进口铜材33.4万吨,同比减少13%,而去年同期为同比增加41.3%。

  业内人士判断,下游电力、家电、汽车、建筑等主要行业遭遇宏观政策调控,铜消费形势整体稳中有降。其中,汽车、建筑行业对铜的需求相对萎靡。

  “受汽车促销政策退出、局部地区实施限购及短期消费市场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整体持续收缩。1~5月份累计产量为805.88万台,同比增幅仅为5.21%,较去年同期下降48.39个百分点。其中4、5月份连续两个月呈现同、环比双降局面。”一位铜行业分析师称。

  伴随政府对楼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房地产土地购置、开工及销售等面积增速均有明显放缓,特别是商品房销售急剧降温,导致建筑业用铜量增幅降低。

  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8737.23亿元,同比增加34.6%,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企业累计购置土地面积、商品房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分别同比增加28.6%、23.8%和9.1%,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之势,降幅分别为2.5、48.6和13.4个百分点;施工面积同比增加32.4%,增幅较去年同期略升1.9个百分点。

  而且,我国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多次上调,致使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使用成本加大,采购原材料的能力也降低。“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精炼铜需求增速放缓,下游企业受制于资金紧张、产成品销售不畅、积压库存及投资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采购精铜行为愈加谨慎,基本按需采购。”该分析师说。

  12下一页

  按需参与塑造全球市场价格曲线

  虽然上半年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放缓,但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价上涨超过了三成。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赵福地在进出口贸易统计情况在线发布上指出,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抬高了我国进口商品特别是能源、资源类商品的价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部分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涨幅都在30%以上,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42.5%;原油上涨33.2%;成品油上涨31.5%;大豆上涨30.4%。上述商品进口价格大幅上涨,这导致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商品的整体价格上涨14.7%。

  而回顾上半年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巨幅震荡”是其明显的特征:由于全球市场对几大经济体基本面的预期出现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从4月创下两年多高点后急剧掉头下挫,后来又回至2月份中旬水平。

  面对大宗商品的价格“过山车”,在世界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会受到什么影响?中国又将如何应对?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受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中国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接受者,这导致我国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原材料等在国际市场上经常是高价买入,而买后价格随之下跌,经济损失巨大。“在短期内,中国还无法掌控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目前能够做到的是由政府牵头,加强行业管理,避免在购进大宗商品时的无序竞争。同时,厂商和货币当局应当善于利用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进行资源的战略性储备,包括在国家外汇储备中减少外币储备,增加黄金储备。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我们需要避免的是,在大宗商品处于高价位时囤积,要吸取2007年的教训。”他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潘慧峰则认为,在定价权缺失的情况下,中国会成为世界风险的承担者,比如在次贷危机中,美国可以通过美元贬值来使中国的外汇储备缩水。

  他建议,获取定价权的关键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中国应通过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建设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适应人民币离岸的趋势,建立离岸的清算中心。另外,应利用中国需求的力量,抓紧建立和完善重要战略性资源的期货市场和战略储备,企业应学会对大宗商品价格进行套期保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翟东升对中国掌握部分定价权信心十足。“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大宗商品交易的计价和储值货币;二是由特定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结构所决定的议价地位;三是各国所掌握的商品交易市场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力。就以上几个标准来看,中国完全可以掌握部分定价。大刀阔斧重组国内钢铁行业,改革稀土出口政策,稳步扩大能源储备,多管齐下确保本土粮食产,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有这些战略性举措都指向这样一个目标:按照我们的需要参与塑造全球市场的价格曲线。”

  上一页12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猪八戒网面向中小企业推出综合数字资产交易市场

2023-02-12 18:22
21819

人民银行:支持北京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市场

2023-02-08 17:13
28573

六部门:培育优化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2-08-28 21:39
13134

SESAMi携手联易融打造新型电子金融交易市场

2022-08-07 20:35
23115

郑州银行科创金融服务“直通”郑州技术交易市场

2022-05-21 14:26
14834

海南:打造国际金融要素交易市场

2021-11-30 14:46
92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