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壳式”生存术

韩启 盛长琳 |2011-07-18 09:48417

‘钱流’和‘钱荒’并存,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的‘症状’。与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需求萎缩的情况相比,现在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更加艰难——“供血”严重不足,资金链断裂。

  ‘钱流’和‘钱荒’并存,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的‘症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

  “如果央行继续保持这样的货币紧缩政策,那么下半年企业停工的现象会更多,这一次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

  甚至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为严峻。”浙江日泰集团总裁金哲新在电话中告诉新金融记者。

  与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需求萎缩的情况相比,现在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更加艰难——“供血”严重不足,资金链断裂。

  金哲新的担忧也得到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认同:“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基本很难贷到款,日子越来越难过,如果紧缩政策继续下去,我估计在10月份,很多都会停工停产。”

  借“鸡”下蛋

  今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迫切要求下,央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和监管措施: 3次加息、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上升为6.56%,而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一系列收紧政策带来的重负最终压在了中小企业的身上。

  然而,当不少中小企业还在信贷收缩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时,另一种现象却让人大跌眼镜:另一些中小企业疯狂迷上投资。一位温州眼镜制造厂的陈老板(化名)对新金融记者说道:“现在周围的企业基本都在做投资,谁还在做实业呢?我目前也在做投资,把亲友的资金筹集起来,去缅甸做玉石生意。”

  像陈老板这样逃离实业的企业主并不少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说道:“现在有些中小企业只是剩下一个壳,去搞投资去了,因为现在融资本来就难,如果没有这个壳融资会更难,但实际上企业融资以后并不是靠本分的雇员工搞生产,这样的企业变得少了。”

  高利贷、房地产、典当行、奢侈品、艺术品、大宗农产品……一个个的领域都成为产业资本的新目标,唯独缺少的却是实业。除了像陈老板这样利用企业自身积累和亲友的资金来投机外,在信贷收缩的状况下,很多中小企业还“借鸡下蛋”。而这“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银行成为这些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货币持续收紧的背景之下,很多银行为揽储承诺给老百姓较高的利息做理财产品。然而这理财产品的收益从何而来?孙立坚向新金融记者说道:“股市不景气,楼市受监管,最后发现银行的资金还是通过一些小贷公司流向高息贷款,银行是在‘以价补量’。从事这一块业务的,目前据了解,城商行要稍微多一些。”通过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诱惑,银行将资金汇集到银行,又通过小额放贷将资金重新注入一些所谓的高回报投资领域,资金便完成了一次循环。孙立坚同时还提醒,也有一些大企业将资金高息贷给关联企业,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有一个示范效应,这需要引起我们极高的警惕。

  除了小贷公司的部分高息贷款,新金融记者了解到,担保公司也参与其中。一位浙江中小企业的业主向记者透露,有些担保公司通过暗箱操作,比如私人关系从银行获得授信,然后银行直接将贷款放给企业,担保公司从中获利。

  除了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渠道获得银行溢出来的资金外,产业资本自身的积累也在投机市场上四处寻找机会。然而,随着紧缩政策的持续,中小企业对投资的追逐也使得风险逐渐暴露出来,投资风向极强的不确定性往往让中小企业措手不及。在陈老板看来,目前倒闭的企业其实大多不是做实业的企业,而是投资失败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

  作为这一资金链的上端,银行通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将风险转嫁给小贷公司,“最坏的风险由小额贷款公司来担当。万一企业还不起,小贷公司资本金赔进去,银行马上撤退。”孙立坚说道。而自身已经支付较高利息成本的小额贷款公司将筹码再次加重。周德文向记者介绍浙江小贷市场的行情时说道:“目前市场上的高利贷短期至少是月息6-8分,超过3个月以上的也要4、5分。”

  湖州吴兴万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吴学峰告诉新金融记者:“考虑到风险在加大,目前贷款期限已经从6个月为主缩短为3-6个月为主,贷款期限整体缩短,过去期限为6个月的贷款比例在50%以上,但是现在3个月、6个月期限的贷款各占30%左右。今年下半年我们原本打算增资,但现在看来如果政府继续保持这样紧缩的政策,预计风险肯定会大大增加,所以我们目前已经暂停增资。”他们寄希望于国家政策的改变。

  在孙立坚看来,最大的风险或许不是在当前,“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当产业资本链断裂,高利贷市场的资金就成为无源之水。“我在密切关注哪些省市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只要有一个城市出现,那就说明产业资本已经到头了。”

  “赌式”链条

  “很多企业的实体产业是在慢慢萎缩,其将厂房租给别人,自己则转做资本运营。”温州立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方明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仅靠实业的话,不少中小企业是难以正常运转的。

  对此,陈老板也有同感,“十年前,我的工厂有30个工人,一天做2000副眼镜,利润率在20%-30%,而现在有150个人,利润率却只有5%。”在他看来,做实业的利润连银行的利息都不够还,肯定是做投资生意比较划算,哪怕去借高利贷投资也比这个要好。

  利润低的背后凸显出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而在持续紧缩政策之下,企业整个融资链条的成本也都在加大。作为包装材料企业的老总,许方明对于成本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其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仅利息成本便占据企业毛利润的15%-20%。

  此外,许方明认为,由于国内原材料的成本非常不稳定,员工工资以及相关保险等福利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企业成本总体的大幅上升。

  尽管行业利润不高,但是如果企业不做具体的产业,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是很难拿到银行贷款的。应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个新问题,但其随着今年政策环境渐渐紧缩而越发明显。

  据记者了解,不少中小企业均反映银行贷款难,就算有抵押、有担保、有订单,也只能排队等款,而这一等经常就是两三个月或者更久。

  “虽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少,但是真正落实的并不多,不管是在税收、土地还是厂房等各方面,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存款准备金率上升,银行加息后,受到挤压最多的还是中小企业,因为大型国有企业的贷款不太可能受到挤压,所以最后轮到中小企业承担政策紧缩的后果。”瑞安华丰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陈寿清告诉记者,银行加息后,大型和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涨20%左右,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却上涨超过70%,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贷款,不得不去购买理财产品、保险等苛刻的附加条件,最后获得的贷款也大打折扣。

  如同跷跷板的两边,当正规融资渠道受阻时,民间融资便获得较快发展,而高利贷便成为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尽管高利贷就是毒药,但毕竟在短期内让企业获得了喘息的时间。”周德文对记者感叹道。

  不过,在孙立坚看来,上述方式看似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难问题,但是这类企业很多在两三年前已经不做实业了,目前更多的只是打着融资难的幌子去做金融投资等。

  “货币政策一紧缩,民间借贷成本就越高,而这就越发鼓励一批企业从事高利贷等业务,而持续紧缩的政策不仅未能遏制住通胀,相反使得更多的产业资本退出实业转而进入高利贷市场。”孙立坚补充道。

  而有这种利益冲动的似乎也不只是企业,还有银行。尽管在持续收紧的背景之下,银行放贷利率也很高,但是相比民间借贷市场,那也是“小巫见大巫”。

  “有的银行明知道相关中小企业拿到钱后并不是真正的做实业,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孙立坚向记者透露说。在孙立坚看来,银行实际上更关心的是企业能否将利息及时还上,并不会对每家企业的资信、资金用途等都调查得十分清楚,而从不少企业的情况来看,其在拿到贷款之后,一边还在做项目,但这已经不是其主营业务了,其在资金的使用上会打“擦边球”。

  那么,谁又将是高息资金的最终承担者呢?

  据孙立坚介绍,房地产、典当行、奢侈品、字画交易买卖等成为这部分资金的主要流向。在孙立坚看来,当前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条件已经变成了“投机式”的,即靠炒作大宗商品、房地产、字画等牟利维持其生存。

  “目前浙江一些地区,大部分资本均逃离实业,有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或者国外,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政府并没有高度重视,实业不景气,环境恶化,没有利润。哪个领域好赚钱,资本就进入到哪个领域。”周德文对记者说。

  陈寿清告诉新金融记者,相比实体经济来说,虚拟经济的发展很疯狂,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收益水平,其碰到过有投资者去赌石的现象。

  尽管赌石交易风险极大,也有“十赌九输”的说法,但依然挡不住追捧者的热情。据报道,在今年3月的缅甸公盘上,温州人展现了自己“财大气粗”的一面,很多三四十岁的企业家,从房地产、煤炭等行业跨行而来,他们并不懂行却热衷赌石,千万元的原石也敢不眨眼地拍下。

  此外,孙立坚也对记者说道,目前一些有钱的人还是会把钱拿给一些所谓的私募基金,承诺每年给20%的投资回报,然后转手进行民间借贷,而此时利率已经达到60%,很快便赚到40%。

  “尽管这的确存在很大风险,但是目前市场流动性依然泛滥,通胀依然严重,储蓄资金从银行的流出和产业资本从实业的退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能给民间借贷市场带来持续的资金供应,因此短期内这个利益链条还能维持。”孙立坚指出。

  政策“出口”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为7.7万亿元。14日,惠誉发布报告称,估计2011年中国新增融资总量将为18万亿元,其中55%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之外的渠道。

  在孙立坚看来,“钱流”和“钱荒”并存正是我国经济当前的一大症状。

  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暴露出当前我国资金配置的不均衡问题,其放大了资金链断裂风险,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也凸显当前政策调控出现的困局。

  面对这一情况,孙立坚认为,目前首先要解决的是让产业资本回归实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业。“比如说我们能不能考虑到中小企业减税问题,降低物流成本等,让它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周德文指出,目前税费负担很严重,导致企业透不过气来,因此,其也建议在税收制度上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也要看这些企业能否进行产业升级,如果实在不能,就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机制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疏导,让这部分民间资金有一个相应的“出口”。

  另外,也有受访专家建议,在满足银行风险监管条件下,它的融资需要担保、需要抵押,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府部门、财政政策能不能进一步支持,比如建立担保基金等,而放开过度的金融管制,推行市场化改革是未来持久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

2015-08-26 08:46
2106

青岛2014年企业融资:中小企业贷款完成10亿元

2014-02-24 14:11
2036

年末融资 中小企业瞄上典当行

2012-12-31 10:28
1676

典当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的拐杖

2012-05-04 21:00
1575

2024年度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启动

2024-11-22 10:39
16259

2024年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名师优课”优质课程发布

2024-11-22 10:39
1585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