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第一高价股"褪去光环

2008-05-06 09:04500

   4月25日,中国船舶(600150)披露2008年一季报亮丽业绩:公司实现净利润9.84亿元,同比增长135.9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485元,同比增长69.33%。与此同时,公司还透露了两大利好:一是由于中国船舶整体上市,转变为拥有造船、修船、造机三大业务的控股型企业,预测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800%以上;二是股权转让后的江南长兴造船公司的工商营业执照刚刚被颁发,至此,中船集团旗下又一块高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事项正式完成。

    在全球造船业火爆的背景下,中国船舶及其母公司中船集团目前产销两旺。中船集团的下属企业,不仅造船一线,就连船舶设计这样的科研单位,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位于上海的中船九院内,入夜时分也常常是灯火通明。九院的人士告诉记者:“业务量多得排也排不过来,新招聘进来的大学生,很快就开始挑大梁了”。

    但与此不和拍的是,尽管有造船业景气带来的业绩增长预期,有中船集团资产进一步注入的巨大想象空间,中国船舶在进入2008年以后,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还是如雪崩似地下滑,1月底,中船将“A股第一高价股”拱手让给了贵州茅台。据Wind资讯统计,自2008年1月至4月,中船A股股价跌幅一度超过70%。

    火爆船市的隐忧

    虽然中国船舶创造了央企成功整体上市的典范,并因此带来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不过市场人士也公认,中国船舶的强势,还直接依靠于背后整个船舶市场的火爆。仅仅数年前,在造船市场不景气时,中国船舶的前身沪东重机,一度还带上了ST的帽子。

    据统计,2007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新承接船舶订单9845万载重吨,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亿载重吨,增长131%。这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的23%、42%和33%。

    船舶专家告诉记者,已经完工的数量增长仅30%,而新接和已接订单的增长却均为130%以上,足见产能的扩张和需求的扩张根本不成比例,船市的火爆显然还要延续。此外,供需不均衡也会让单船的利润水涨船高。

    虽然造船业正处于全球船市的高涨期,但是,市场上令人不安的因素也在急剧积累。

    首先是上游钢铁价格的飙升。钢铁资讯机构“Mysteel”研究员告诉记者,受铁矿石涨价及海运费上升影响,2007年船用钢材价格持续走高,6毫米、10毫米、20毫米船板价格年末分别比年初上涨35%、42%和30%。

    由于今年大量新船需要交付,船钢价格仍会继续上扬,这对造船成本影响很大。此外,人民币加速升值对船舶工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一位专家表示,“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造船业、船舶配套业和修船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会对已签合同造成经济损失,还将使价格竞争力下降”。群益证券研究员顾佳浩告诉记者,中国船舶至少有40%美元的汇率风险无法对冲。

    中国船舶人士表示,公司今年计划承接合同金额是256.65亿元,目前面临着包括汇率税率变化、船舶配套资源紧缺、钢材涨价等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泰君安研究员张锦灿甚至预测认为,钢价和汇率变化对中国船舶2008年EPS的影响,会达到1.5元。

    中船澄西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由于公司的订单很多都是以前签下的,且排在了数年之后,所以本币升值对公司效益影响非常大。

    目前,中国船舶正在要求船东提高首付款比例、或运用远期结汇等市场手段锁定汇率风险;通过与钢铁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化解钢价上涨的压力。当前,主要合作伙伴是宝钢。中船宝钢联合投资建设了外高桥基地、长兴基地以及最近的龙穴基地。路小彦表示,“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对的,宝钢一直都是集团公司船用钢板的主要供应商,通过与其合作,集团公司将在船板质量、周期、价格上得到更大的支持。”

    剑指海洋工程

    中船的烦恼还不仅仅在钢价和汇率上。据行业分析师预测,2012年国内造船业很可能出现拐点。由于地方船企拼命扩张产能,中船对产能过剩的担忧越来越强烈。

    据了解,地方船企凭借“船小好掉头”,已经迅速成为中国船舶的竞争对手,形成包括南通中远川崎、江苏新世纪造船等排名全国前10大造船厂的地方企业。记者拿到的一份对比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船厂共完成造船量1200万载重吨,其中中船集团完成500万载重吨,占42%,中船重工占26.3%,地方船厂共占31.7%。而到2007年,地方造船完工量已经上升到40%,达833万吨,新承接和手持船舶订单则为60%和54%。

    中国船舶也公开指出,“目前国内地方船企正大举扩能,并已承接批量化、大型化船舶订单,国内外涉及好望角型散货船建造的船企已超过30家,与公司形成了激烈的全方位竞争,造船竞争的焦点已从原来的产能和规模转向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虽然手中有完整的修造船产业链和由此产生的规模优势,但寻找新的更稳定的利润源头,已成为中国船舶最稳妥的化解风险和谋求持续增长的方式。在主业之外,寻求更大的“蓝海”,是中船不得不考虑和筹划的。而在即将投建的长兴二号线项目,中船已把目光瞄准了海洋工程领域。

    中国船舶透露,2007年,外高桥造船交付了国内第一艘自主设计的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拓展了高端海洋工程建造市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研发市场高端产品——深海半潜式平台。由于全球海洋工程装备需求旺盛,且不易受船舶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因此实施海洋工程战略是中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2008年外高桥造船将开工试制3000米深水海洋半潜式钻井平台,并筹建“上海临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承担“海洋工程”更多产品的生产。

    一位分析师表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能源紧缺,使得海洋石油开发活动加强,各类平台、供应船的租金和利用率上升,海洋工程成为船舶行业新的增长点。包括中交股份旗下的振华港机等公司,也都将海洋工程做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资产注入畅想曲

    与行业景气及瞄准海洋工程相比,不断传来的资产注入利好,更有力地助推了中国船舶成为第一高价股。

    今年1月,外高桥造船公司称,拟向中船集团收购其所持有的长兴造船65%的股权。此刻,距离长兴首艘船开工建造仅仅半年。中船集团公司资产部主任安晓非表示,此次一期工程的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是中国船舶在履行董事会对股东的承诺。

    长兴造船是我国最大造船基地长兴岛一、二、三号造船线的第一条,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模式,首艘船的开工时间为2007年5月,目前在建6艘,预计2008年年底前交船3艘以上,明年交船9艘以上,产量超过200万载重吨;2010年达产时为332万载重吨。

    中国船舶相关人士表示,交易完成后,外高桥和长兴造船合计的产能将达到700万载重吨左右,外高桥将成为仅次于韩国现代重工的全球第二大、国内最大的造船企业。外高桥和长兴造船合计将拥有岸线超过2.8公里,30万吨级的船坞4个,资源条件及硬件设施与日韩等国的大型造船企业相当。

    据悉,长兴二号线和龙穴基地,其产能都与一号线相当。中国船舶董事长陈小津此前曾透露,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关于长兴二期工程开工的申请。“无论是资金投入规模、装备还是技术等方面,二期工程都将不亚于一期工程。”安晓非则表示,由于二期工程也属于民品主业,将来也有注入的可能。至于三期工程,由于属军品项目,将视国家政策情况来决定是否注入。消息人士透露,二号线将在2009年启动建设,2012年左右逐步投入生产,将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生产基地。

    3月28日,在广东龙穴造船基地首条船开工的同时,龙穴造船公司(中船集团占60%股份,宝钢、中国海运占剩余的40%)三大股东之一的中国海运总裁李绍德对记者透露,由于三家央企最终都要整体上市,新公司在运营一段时间后注入三大集团旗下其中一家上市公司,目前该事宜已在规划中,但具体注入哪家上市公司仍未确定。消息人士告诉记者,鉴于中船集团的大股东地位和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龙穴注入中国船舶的可能性已经十拿九稳。

    位于华南的龙穴基地,其意义非同小可,中船人士称,它的出现“打破了华南地区不能建造10万吨以上船舶的历史”,龙穴基地目前已接受16艘船舶制造订单,其中12艘船舶为中海所订购,价值11.4亿美元。

    这是中国船舶进入2008年以来继长兴一号线注入后的第二起资产注入预期,而且这两块资产,均是中国目前最好的造船资产,其注入频率不可谓不快。此外,记者调查获悉,中船集团将考虑在华南地区选择经济基础相对雄厚、岸线资源较好的地点打造一个比龙穴规模更大的造船基地和造船配套设备制造基地,以适应未来10-20年的发展。分析人士称,这个“更大规模的造船基地”,既然其主营业务与中国船舶存在潜在同业竞争的可能,势必也会在造好后寻机注入中国船舶。

    一些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单纯静态地估算中船资产的价值,既不能考虑产能和利润成长因素,也无法考虑资产注入带来的增值空间,局限性很大。一位资深机械行业研究员表示,中国船舶的总资产虽只有304.77亿元,但其背后所倚仗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这个平台。该集团在全国40家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中央企业中列第5位,是当之无愧的国有企业巨无霸。2007年,中船集团公司利润实现翻番增长,达到140亿元,相当于中国船舶利润的3倍多。

    中国船舶一位人士表示,仅长兴一号线的收购,就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外高桥船厂(外高桥目前是中国船舶的核心利润来源)。因此,长兴造船基地的注入,对中国船舶的未来增长,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船集团也承认尝到了整体上市的甜头,路小彦表示,中国船舶资产注入后,不仅一度超越贵州茅台牢牢把住了沪深第一高价股的座椅,而且根据动态计算,中船集团公司在发行认购2.75亿股后,共持有的4亿多股份市值已近600亿元,是整合前50亿元市值的12倍,既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有股东的利益,又兼顾了市场及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实现了各方共赢。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