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潮水正在消退
本报讯 官方最新信息显示,尽管CPI数据高位运行,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较大,但是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特别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居民
本报讯 官方最新信息显示,尽管CPI数据高位运行,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较大,但是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特别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构成中8个大类除了食品类别以外,其它7个类别在3至5月当中环比指数都是上涨的,但是到6月份以后,7个非食品类别中有3个是下降的,3个是上升的,1个是持平的。这种状况值得观察,如果是趋势性的话,对今后的物价走势会产生重大影响,也说明前期关于物价的调控政策正在取得积极成效。
非食品通胀出现积极变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9.6%,CPI上涨5.4%。
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前两天发布的6月价格数据来看,尽管CPI当月的指数创出新高,但有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非食品的价格指数涨幅在继续收窄。“3、4、5这三个月,物价环比上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是非食品价格的上涨推力在增强,但是6月份有一个变化,非食品价格指数的环比跟上个月是持平的。”
稳物价积极因素增多
关于后期物价的走势,盛来运认为积极因素在增多。今年夏粮继续丰收,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它会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是供过于求,这个格局没有变化,尤其是这一次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这有利于减轻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正因为此,国内PPI和工业品的购进价格环比指数已经出现两个月连续回落。另外,前期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尤其是连续收缩流动性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
盛来运表示:“有利条件要转成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必须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要加大政策的贯彻与落实。物价高运行确实对低收入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这方面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在控制物价的同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
机构动向趋于乐观
宏观面的积极改善也逐渐在二级市场上获得认同。据本报记者了解,近期二级市场反弹及震荡过程中,包括QFII、保险在内的多路机构资金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买入及坚定持股动作。
南方基金日前发布的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认为,虽然股市精确底部难以测算,但根据A股市场在2005年11月(资金供求极端恶化)和2008年10月(经济极端恶化)形成的两个大底的标准来看,目前A股已进入底部区域。估值上来看,A股市场的整体PE水平相当于2005年的998点、2008年的1664点和2010年2319点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蓝筹股的估值仍然处于历史底部区域。